羅輯是太陽系國第二個當得起國葬的人,上一次舉行國葬,是雷迪亞茲逝世的時候。

姜宇以立體影像的方式,出席了羅輯的葬禮。

羅輯來到太陽系國之後,雖然過上了退休的生活,不過他的聲望依舊很高。

是他,為人類爭取到了關鍵的七十年, 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又是他在為人類的團結事業作貢獻。

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都在期望著未來人類能夠強大起來。

至於他最後的遺言,他是怕別人轉告的話,難以引起姜宇的重視,所以一直在等姜宇。

在羅輯下葬的時候,不管是新大陸星系, 還是各行省,包括星艦地球, 六個隸屬與太陽系國的世界裡所有的人類,一起默哀三分鐘,悼念羅輯。

整個人類世界,都充斥在黑灰色的悲痛中。

地球用引力波通訊器,向周圍宣告了羅輯去世的訊息。

很快一艘距離“捕手”系統較遠的軍用雷達艦,就收到了來自智子的悼念。

他們稱羅輯是一個可敬的對手,是一個讓人敬畏的敵人。

姜宇又送走了一名面壁者,現在最初的五個面壁者,就剩下他自己了。

在悲痛之餘,姜宇還感受到了一股孤獨。

但是生活還要繼續,人類還要向前。

姜宇努力讓自己從悲痛中走出來,去瞭解這四十多年來人類的變化。

一切又彷佛回到了姜宇剛剛成為面壁者的時候,那時候他每當從冬眠中醒過來,也是三號向他描述面壁計劃的進展。

所不同的是,那時候他每次醒來都很激動, 也充滿了希望。

但是這次一“醒來”, 就遇到了羅輯的逝世, 讓他的心情怎麼也好不起來。

三號依舊是早有準備:“在銀河32年, 陰影計劃就完成了。

“總共向陰影星系移民一千兩百多萬,各項研究和理論、科技都會在那裡備份。

“就算其它世界都消亡了,陰影星系也能最大程度地延續人類文明。

“但是現在又遇到了一些新的問題,陰影星系裡的恆星爆炸後,引力變得混亂,行星逐漸脫離了原先的軌道。

“照這麼發展下去,最多幾百年,行星之間可能就會發生碰撞。

“於是陰影計劃的第二期已經開始實施,旨在穩定陰影星系各行星的引力。

“因為有流浪地球計劃的先河,類地行星很好控制,可是如何控制巨氣行星卻是個難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三號頓了頓,見姜宇點了點頭,又繼續道:“銀河37年,橡皮擦計劃的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

“能這麼快就取得了技術上的進展,還多虧了樂園文明。

“科學院是在嘗試模擬樂園如何‘熨平’曲率的時候,得到的靈感。

“當然,我們到現在也不具備‘熨平’曲率的技術, 不過卻可以緩緩地將它拉得足夠平整。

“另外還要用用高速度的粒子,衝擊那片區域速度慢下來的光粒子, 航跡區域就能變得正常。

“銀河42年, 該技術就開始應用,一直到現在效率還是有些低,一片十萬平方公裡的航跡,要用二十年時間才能消除。

“怎麼說呢,一直到現在為止,我們製造航跡的速度,要遠遠大於我們消除航跡的速度。

“不過另一項技術的突破,倒是解了燃眉之急。

“銀河38年,我們成功開啟了陀螺衛星,很快我們就掌握了製造大範圍屏障的技術。

“既然沒辦法立即消除航跡,可以先遮擋起來,等消除航跡的技術有進一步的進展再說。”

三號道:“關於航跡的問題,戰略部有了新的思考。

“這些思考來源於銀河21年,也就是您在進入光速旅行之前的地球戰役。

“在遠處觀察不到一個行星系外側的航跡,但是只要敵人進入1.5光年之內,就很容易觀察到航跡。

“三號星系就是個例子。

“所以戰略部認為我們一直通用的航跡安全距離並不準確,起碼航跡要距離行星系0.6到1光年,才不會引起其他文明的注意。

“在這樣的距離下,就算是其它文明觀察到航跡,也會認為是有過光速飛船從該星系路過,而航跡不是來自於那個星系。

“往上追朔一下的話,我們對安全距離的認識來自三體星人,但我們並不知道三體星人從哪裡得到的對安全距離地認識。

“戰略部猜測,三體星人應該也找到過一些高階文明的遺骸,從那裡他們獲取到了一些知識,錯把宇宙間的基本單位認為是安全距離。

“所以在銀河26年,人類便更改了安全距離的標準。

“但是在0.6光年外建設前沿基地也不現實,所以依舊以六千個天文單位為曲率加速的出發點。

“雲湯尼就此做出過指示:努力發展抹除航跡的技術,當該技術進一步成熟後,前沿基地改為恆星外六十各天文單位,減少普通航速的距離,為星際旅行節省更多時間。”

姜宇點點頭:“是啊,只要我們能消除航跡,就沒必要跑那麼遠了。”

接著他問:“莊悅和曹陽之前提出的軍艦改裝計劃開始實施了麼?”

“從銀河40年就開始實施了,”三號回答道:“現在地球兵團和青女星三大兵團,已經列裝了許多有雙系統的軍艦。

“哦,還有,這批雙系統的軍艦大部分的常規動力,都是用物質流發動機,目前列裝的軍艦常規航速已經達到了光速的22%到26%不等。

“實驗室裡功率最大的物質流發動機,已經可以提供光速的28%的推力,下一批軍艦就會裝備該發動機。

“不過物質流發動機現在還有一個劣勢,加速過程要比核動機慢很多,加速到最高航速需要一兩年。

“所以雙系統的軍艦中,還裝備了一批核動機的軍艦。”

姜宇道:“從無到有,從慢到快,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不能心急,先把速度提上去再說。

“行星系內的航行還是要用比較實用的核動機,星際旅行可以考慮裝備物質流發動機。”

三號繼續道:“截止到去年,大拓荒計劃就基本上完成了。

“從太陽系而來的人們,就在前沿基地稍作休整,就被重新整編,開始了對十五個行星系的拓荒行動。

“最遠的星系也在銀河43年就迎來了人類的拓荒者,最早開發的星系如今已經發展了三十五六年,已經開始向青女星供應一些高科技產品。”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