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方案很快也被否決了,正如姜宇所說,這麼做很容易變成個“扶貧專案”。

萬一象徵著人類技術結晶的裝置,意外被其它還未具備物質流發動機的智慧文明截獲,那麼很快他們的科技會上升一個新臺階。

有人建議,有目的地發射暗物質收集裝置,也被大家否定了。

因為在突如其來的黑暗森林打擊面前, 人類只能倉促逃離,到時候該怎麼跟能源採集系統匯合還是個難題。

如果跟它們相隔太近,容易受到連帶打擊,如果太遠就會脫離人類的控制,很可能又會變成“扶貧專案”。

很快又有人提出了第三個方案:技術保留。

提出這個方案的戰略部副部長道:“我們在未來的15個行省當中,可以把其中一個, 完全建設成核動機為主要技術的世界。

“始終保持對核動機的應用,才能保證其產業鏈, 以及相關的技術和理論知識。”

但緊接著有人認為這個方案也不可行:“萬一最先遭受打擊的,就是那個核動機世界呢?”

郝瑩也道:“這個方案幾乎不可能實現,有了更先進的裝置,有了更美好的生活,誰還願意待在那樣的落後世界裡?

“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就是,這樣的世界在幾十年或上百年之後,會變成一座‘鬼城’!”

提出這個方案的人被這麼一說,也覺得不可行。

於是大家都看向了姜宇,希望姜宇能有進一步地提示。

姜宇鬆開抱著膀子的雙手道:“可不可以換個思路?我們所面臨的問題,是新技術與舊技術共存的問題。

“而不是一味的在更先進技術的環境下,保留舊技術的問題。”

眾人陷入了沉思,特別是郝瑩這些執政府高官,在心裡暗暗為姜宇這個思路喝彩。

在從政過程中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有一個問題很難解決,但是如果換一個思路, 整件事就明朗了。

按照這個思路,姜宇道:“我有個想法, 大家一起參考一下。”

眾人再次都看向姜宇。

姜宇道:“在暗物質收集技術非常成熟後,大幅度降低核燃料的價格,或者乾脆把核燃料的生產, 當做一個政府福利部門來運作。”

大家短暫地沉默了一兩秒鐘之後,開始自發地給面壁者鼓掌。

郝瑩的腦海中閃過一句話:治大國如烹小鮮!

在這方面,姜宇早已經達到了收放自如的境界。

掌聲過後,戰略部部長笑道:“這個辦法我覺得可行,沒有需求,我們就創造需求。

“核燃料價格足夠低之後,大部分民用裝置,以及小型企業或單位會繼續選擇用更划算的核動機。

“而高新企業,軍中產品等高品質產業,則因為技術需求全部用暗物質為能源,這樣極有可能讓兩者共存。”

郝瑩也跟著道:“不光是核動機可以採用這樣的模式,比如太陽能、潮汐能、生物能等等,我們都能採用類似的模式進行一定程度的保留。

“畢竟這些能源就在我們的身邊,隨著技術的進步,它們只會變得越來越廉價。

“為了以後能順利實施這個計劃,我建議現在就要開始一直保持這些能源的價格,或者稍微調高一點。

“等暗物質方面有了新的進展後,就稍微降一點,如果出現了突破性進展, 就多降一點。

“要始終讓大家感覺到, 用核動機比用暗物質裝置划算一點。”

姜宇皺著眉頭道:“這麼做的話,會出現一個新問題:不利於新科技的普及!

“等於我們在給新科技加包袱。

“所以我建議,現在核燃料等等的價格,始終按照市場價。

“在今後一兩年,找一個時間,向民眾公佈我們新總結出來的黑暗森林法則,並簡述我們的計劃。

“當暗物質時代清晰地到來的時候,核燃料再做斷崖式降價。”

郝瑩點點頭:“是我考慮不周。

“散會後我讓能源部設計一個可行性的方案。”

姜宇命令道:“戰略部也要參與到其中,要儘可能保證新科技的發展,同時保留核動機的技術體系。”

接著他提高了聲音道:“大家一定要有一個明確的觀念,我們這麼做是在給自己留一條後路,不是說我們認為核動機的技術是好的,是代表未來的。

“就目前的情況來說,保留核動機的相關技術可以起到避險的作用。

“但不排除以後我們有了新的,規避突如其來的黑暗森林打擊的方法,到時候一些老舊產業該淘汰還是要淘汰。

“我們不能為了一些舊的意識或者思想,加重我們自己的包袱。

“最後我再提醒一下大家,我們的初衷,是人類受到災難性打擊的情況下,可以保證有足夠東山再起的生存空間,而不是對老舊技術的保留問題。

“大家一定不要搞錯了方向!”

……

銀河10年3月,青女星的夏季到了,外面的最高溫度可以達到40度左右。

在一個多水的星球,這個溫度就相當高了,出去一趟就好像是在蒸一遍桑拿,沒幾個人在這個最炎熱的季節出門。

愛曬太陽的姜宇也不例外,自從新的黑暗森林法則公佈之後,他就有些閒暇,只要上午去一趟辦公室,一般下午就會待在家裡看書。

對於應對新法則的方案也已經透過了最高議會的表決,其中關於能源的部分,因為暗物質產業剛剛起步,所以暫時不會實施。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另外還有儲存艱苦奮鬥的文化的措施,從現在就要開始收集材料了。

戰略部認為應當把開拓新行星系的所有過程都記錄下來,在未來如果人類真遇到了什麼不測的話,也不至於一點參考的文獻也都沒有。

同時跟這個資料一起保留下來的,應該還有建設新行星系時候的奮鬥精神。

往往這種精神在做建設工作的時候,還沒覺得怎麼樣,到了後世才會感到建設時期的艱難和可貴。

這些姜宇都沒有過多地關注,他更關注尋找意識形態的平衡點,不要太保守,但也不要開拓地太快。

要積極地接受新技術,但不表示舊技術就不要了。

往往這種抽象的東西,才是最難以拿捏的。

不過回到家裡之後,姜宇就不去考慮這些了。

工作和生活,他一向很分得開。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