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宇對於“綠茵計劃”的生物小組取得的成果,越發好奇了。

詢問狄風懿細節,這小子便說:“還是您明天親自去看實驗結果,才會感受到這個成果的震撼。”

姜宇便也不再問了,當晚他養好精神,次日一早便乘坐汽車去往“綠茵計劃”項目組的辦公樓。

齊光祿等人昨天就得到了通知,早早地就等在門前迎接姜宇。

三年的時間,並沒有讓齊光祿等人發生太大的變化,不過大家的表情似乎都有些凝重,讓氣氛都變得沉悶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直到進了辦公樓,齊光祿才給姜宇介紹了一位不到三十歲,穿著白大褂的研究人員:

“他是顧志澤,生物小組的組長,這次的重大發現,就是他的研究課題裡取得的成果。”

顧志澤很客氣地跟姜宇握手:“姜先生您好,我還在上學的時候您就是我的偶像,很榮幸為您效命。”

姜宇卻微笑道:“不是為我效命,而是為了人類。

“帶我看看你的成果吧!”

“請這邊來。”顧志澤帶著姜宇去了實驗室,然後在一臺顯微鏡下除錯了一番:“您請看。”

姜宇見顯微鏡下的培養皿中,似乎放著一層薄薄的肉片。

他到顯微鏡前看了一下,看到了有一層薄薄細胞膜的動物細胞結構。

這些動物細胞似乎還有活性,正在緩慢的分裂增值。

姜宇看了顧志澤一眼,他沒看出這些細胞有什麼問題啊。

顧志澤請姜宇站到一邊,然後往培養皿中滴入了幾滴黃色的液體。

等了大半分鐘後,顧志澤請姜宇再去看。

姜宇又去看了一眼,頓時有些驚訝,因為顯微鏡下的動物細胞當中,竟然突兀地出現了幾個植物細胞!

姜宇還以為自己眼花了,仔細去看,沒錯!真的是植物細胞!

動物細胞的緩慢分裂還在繼續,但新分裂出來的細胞,卻是植物細胞了!

植物細胞跟動物細胞的結構有明顯的區別,首先雙方的細胞質的顏色不同,而且植物細胞有細胞壁!

姜宇看了半天才回過神來問顧志澤:“這是怎麼回事?”

顧志澤有些激動:“我們還沒有找到這個變化的機理,這是我們對動物細胞基因的一次實驗中意外得到的結果!

“這個結果顯然讓細胞完成了底層互換,使動物細胞新增生的細胞,變成了植物細胞。

“我們推測,我們在無意中完成了對基因底層規律的影響!

“至於造成了這個結果的培養液,我們反覆檢測過。

“可是培養液所用的成分我們都知道它們的作用,但是它們按照一定比例組合在了一起,就發生了這樣的未知機理。”

姜宇也有些震驚:“這確實是一個巨大的發現!”

他猛然想起了之前跟三十六的對話,姜宇嘟囔道:“還真讓他猜對了,基因裡甚至保留著植物和動物分化之前的資料!”

顧志澤沒太聽明白:“什麼?”

姜宇回過神來:“沒什麼,可以反過來,讓植物細胞變化成動物細胞麼?”

顧志澤搖了搖頭:“我們這個成果偶然性很強,就好古代的方士煉丹的時候,無意中煉出了火藥!

“你讓他說明白火藥的化學反應,純屬痴心妄想,但卻不影響他們用配方調製出更多的火藥!”

姜宇問:“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在姜宇的概念裡,科學不都是先有理論,再有技術麼?

“因為剛才的實驗中,發生了一些我們完全沒有概念的變化,才有了這樣的實驗結果。”顧志澤解釋道:

“培養液的輻射性不是很高,乳酸鈉、複方氯化鈉、礦物質等成分都很正常,以我們現在的科技水平,看上去這就是一個普通的培養液!

“但是一定有一個內在的機理,讓動物細胞的基因發生了鉅變!

“可惜,以我們現在的手段,並不知道這個鉅變來自哪裡?”

姜宇忍不住伸手去拿煙,才想起來這裡是實驗室,便收回手:“既然是機率性的東西,為什麼以前沒有人調製出來?”

顧志澤回答道:“您的‘月球城’計劃,不光在往月亮上送東西,還從月球上帶回來了幾百公斤的土壤、塵埃等物質。

“本來我們正在進行的實驗,是在研究月球土壤對人體細胞的微觀影響,所以在這一批培養液裡,我新增了一些來自月球的礦物質和粉塵。

“這是之前的人們不具備的條件。”

姜宇立即問:“會不會是月球上的物質,才讓動物細胞發生了這樣的變化?”

“這正是我將要說的第二點。”顧志澤嚴肅道:“我們多次化驗過那些來自月球的物質,只跟地球物質有少許的不同,但整體結構是高度相似的。

“而且我們多次嘗試用月球物質新增到其它培養液配方裡,均未發現跟剛才的實驗相同的結果。

“所以按照正常的實驗邏輯,並不是月球物質這個變數在發揮作用。但因為這個實驗的特殊性,我們暫時不給出肯定的結論。”

他頓了頓繼續道:“我們也是用了好長時間,才轉過這道彎來。

“讓我們再回到火藥的話題,硝、硫磺、木炭按照一併比例會調製成火藥,這是一個化學反應,是億萬年前就存在的規律。

“而方士們只不是偶然發現了這個反應!但不是它們創造了這個反應!”

姜宇明白了顧志澤的意思:“經驗論!”

之前在未來是學派的聚會上,就有學者提醒過他要巧用經驗論。

姜宇雖然記在了心裡,但因為違背了當代的科學理念,他都快忘了這茬了。

他琢磨了一下又問:“可以以此為出發點,在基因方面有一定的突破麼?”

齊光祿這時候道:“這正是我們要喚醒您的原因,這個意外的發現太超前了,我們只能透過一遍遍的實驗,總結出內在的機理,那樣的話,或許能有更多的發現和突破。

“但是現在的問題是,人類可以接受這樣的底層置換麼?

“這可是比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的時候,要激烈百倍!”

姜宇點了點頭:“也對。”

如果讓人們知道,有這麼一滴東西滴到手上,好好的一隻手會變成一個盆景,大家肯定接受不了。

但是這個發現卻像是黑暗中的一縷朝陽,讓姜宇看到了突破基因枷鎖的希望。

稍一思索,姜宇有了主意:“我給你們找一個清淨地方,繼續現在的研究。”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