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宇一愣:“我記得尼安德特人,不是歐洲的古代智人呢,怎麼跑到這裡來了?”

一直存在感很弱的江教授解釋道:“這倒不足為奇,在十多萬年前,生活在許昌市靈井遺址的‘許昌人’,就是中國境內古人類跟尼安德特人的後代。

“雖然古代智人時期交通很不便利,但似乎並沒有阻擋他們遷徙的步伐,很多現在都看上去距離很遠的人種,在上古都有血緣關係。”

吳錚也跟著解釋道:“現代亞歐大陸的人都有1%到4%尼安德特人的基因。

“‘黑方遺址’裡所發現的屍體,因為跟尼安德特人的DNA高度吻合,很像是尼安德特人的直系後裔。”

姜宇看著已經把屍體都另存到他處,顯得很空曠的後殿,他捏了捏下巴道:“我還以為他們會是西夏党項人的後代。”

畢竟兩者所用的文字很相似。

裴雲齊道:“党項是羌族的一支,據說羌族就是從西部來到中原,估計是党項人的先民,跟‘黑方遺蹟’裡的先民有過深度的文化交流。”

吳錚指著一側的牆壁:“看這邊。”

姜宇這才看到,牆上有些脫落、褪色的壁畫。

右側第一幅是一幫人從一座山上下來,第二幅是在這群人的頭頂上畫了個長方體,長方體裡有些像是發光的東西,還有個肌肉發達的人。

第三幅是一群人在尋找著什麼,第四幅好像有人死了,周圍的人都一臉悲切。

這四幅壁畫線條簡單,但非常傳神,姜宇感覺自己基本能理解畫中的意思。

不過江教授還是解釋道:“第一幅畫是說,他們是從雪山的腳下來的,出發時他們一共分成了三夥人……”

姜宇有些訝異:“你們怎麼看出是雪山的?還分成了三夥人?”

江教授指著壁畫:“這不是很明顯麼?你看這條線是雪線,上面的橫槓是冰雪的標識。

“還有你看,這些人顯然是分三個方向走的,所以我們推斷,這個意思肯定是說他們在出發時分成了三夥人,這裡的人是其中的一夥。”

“我……”姜宇感嘆,還真是隔行如隔山,沒想到考古專業的人,能從這些細節裡發現這麼多資訊。

只是姜宇沒想到,更恐怖的還在後面,江教授指著壁畫頂部的幾個點道:“根據星象的位置,他們出發的地方,應該在天山山脈的中段。”

姜宇看著那幾個無規格的點,這特麼怎麼瞧出來的?

江教授似乎看出了姜宇的疑惑,於是跟著又解釋了一句:“古人在沒有地圖的情況下,一般都很看中星象的準確性。

“只要對照一下星圖,基本上就能推測到他們希望表達的大體位置。”

接著他繼續解釋道:“第二幅畫中的長方體表示的就是‘黑方’,整幅畫的意思是在說他們的目的是找到‘黑方’。

“‘黑方’裡的兩個抽象圖形,一個是代表珍寶,一個是代表讓人變強的方式,或者說‘黑方’裡有個很強大的人。

“第三幅和第四幅壁畫,是說他們找了很久,都死了一代人了還沒有找到。

“這幅畫的作者應該是個古人,我們猜測很可能是在這裡定居的第二代人,他們怕後代忘記了自己的目的,所以才畫下這四幅畫時刻提醒著後人。

“在前殿裡死去的那個人,可能就是這個族群最後一個人了。

“不然如果是遷徙了的話,就有點說不通。

“畢竟二十多年前還有牧民在附近見到過他們,如果是一個幾十人的部落遷徙的話,肯定瞞不過地方政府,可是我們卻沒有在地方上找到相關的記錄。”

可能對方直到僅剩最後一個人,還在尋找“黑方”,可惜“黑方”早已經埋在了黃沙下了。

姜宇道:“那份遺留的檔案比想象中更重要,說不定裡面就有開啟‘黑方’的方式。”

接著他又問:“從這些壁畫裡,你們能不能看出,他們為什麼要尋找‘黑方’?”

江教授搖了搖頭:“沒有相關的描述,不過我們猜測,他們既然明確的知道‘黑方’的存在,應該是看到過‘黑方’,或者聽到過相關的傳說。

“前者的可能性更大一點,我們請教過地方上的相關學者,在信江地區沒有關於‘黑方’的傳說。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或許是這個族群中有人跟‘黑方’接觸過,並得到了巨大的好處,所以才能引動整個族群來尋找‘黑方’。”

姜宇緩緩頷首,江教授的猜測很是合情合理,他接著問:“接下來你們打算怎麼利用這些線索?”

吳錚彙報道:“我們準備分成兩個小組,一個小組繼續破譯‘黑方布文卷’,一個小組嘗試尋找他們的發源地,或許能從那裡找到更多的線索。”

姜宇點了點頭,表示贊同他們的想法。

吳錚還帶姜宇參觀了這個族群的水源,在前殿的另一個方向,還有一條的向下的通道。

那條通道更長,直通一條地下河。

這個族群所吃的魚,竟然是從地下河裡捕撈的。

地下河應該在不知道什麼地方有地上的部分,不然也不會有魚。

當天晚上,姜宇就住在了營地裡,太陽落山後這裡的溫度迅速下降,雖然是初夏,不過夜裡的溫度還會在個位數。

姜宇站在帳篷外,看著風“呼啦呼啦”地吹動帳篷,聽著遠處風劃過風蝕岩石的聲音,他總有中自己處在異世界的錯覺。

“姜組長,您找我?”說話的是帶著黑框眼鏡的裴雲齊。

姜宇微笑道:“對,來,進來說。”

他給裴雲齊倒了杯水:“下午的時候我聽吳錚說,裴教授不光對古漢語有研究,還對楔形文字、象形文字都有研究?”

裴雲齊扶了扶眼鏡:“研究不敢當,略懂,略懂。”

姜宇笑道:“您過謙了,我想請裴教授給我講一講文字方面的相關知識。”

當他看到‘黑方布文卷’的時候,他突然意識到自己接下來的計劃,有一個巨大的漏洞,所以找專家談一談。

裴雲齊喝了口水:“文字其實就分兩種,一種是象形,一種是字母。

“文字的形成,跟人們的生存環境是密切相關的。

“比如尼羅河流域有種紙草,只需要把它展開就是天然的書寫材料,所以埃及的象形文字非常詳細,每個字都基本上就是在畫一幅畫。

“黃河流域沒有這樣的條件,我們只能刻在龜甲和青銅器上,所以非常得簡明。”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