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最富有傳奇色彩的能源技術莫過於厚離域的永動機,不過方起並不需要去研究如何對付它。

除此之外兼具實用與經濟價值的能源技術有暗物質發動機、反物質發動機、黑洞發動機、引力子發動機、質能發動機、時空潮汐發動機等,作為度假村,這一代的星球採用的都是相對平和的,對外界需求很少的時空潮汐發動機與引力子發動機,以及備用的暗物質發動機。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前兩者只要有封鎖時空的能力就能解決,至於一些取巧的辦法在一次次的更新換代中都失去了效果。

研發出新的缺點或薄弱點並克服它應該是聯邦科學院的傢伙需要思考的,方起有那能力還需要在能量方面想問題?直接攻克智慧防禦系統打爆這顆星球多省事。

還有暗物質發動機,同上,封鎖暗物質就結了,這是最簡單的做法,可惜卻不是一條捷徑。引力與暗物質的原理等等方起都熟知,應該說整個世界就沒有一個人是不熟知的,然而知道並不意味你也能做到,況且原理是原理,技術是技術,兩者涇渭分明。

這一次方起在短暫的時間裡就想出了辦法,那就是曲線救國,正如為了更好的吃人而去解決智慧防禦系統,為了解決智慧防禦系統而去解決智腦群,因此又延伸到破壞能量系統,何嘗不去破壞或干擾能量線路來間接的使能量系統等同於報廢呢?這可比之前的那些硬骨頭都容易啃。

找到了切入點,方起立刻就著手解決這一道橫在自己面前的防線,潛伏進一座紙質藏書樓,方起翻閱起這裡的資料,這只需要簡短的一秒鐘,將所有的資料錄入自己剛載入的資料庫,方起來到了下一個有資料的地方重複之前的行為,幾十秒後就將整顆星球所有紙質的物質記載的資料收集完畢。

這個過程中方起還整理了之前被自己吃掉的人們的記憶,通通整合錄入資料庫,近萬人的奇思妙想,偶然的靈光一閃,生活中的種種經驗,對相同事物、知識的不同理解,以及因何而產生的差異被方起所得到,方起寄宿在一個微生物之上,使系統的力量全面釋放,來進行計算,在最短的時間裡提升著自己的科學素養及積累。

這一次計算持續了十天左右,才堪堪解放了方起大部分的力量,智慧的積累與提升使得方起看待世界的眼光都發生了變化,對世界的認知也大大提升,即使明面上的力量並未提升,但方起對它的利用率卻幾何式的提升,已經找到了干擾能量線路的頭緒,儘管還沒有實現的具體方式,但萬事開頭難,這一點頭緒就像是搗毀千里之堤的那一個微小的蟻穴,撬動了堅不可摧的防禦系統,使它出現了漏洞。

之前豐厚的知識與資料的積累對方起科學方面的突飛猛進有重大幫助,然而在這次計算中它們被完全吸收,導致系統現下計算的速度大大降低,各自現象需要切實的實驗一番才能得到對應的資料以支援繼續飛速前進,不實驗也不是不行,但那龜速進展的科研進度條會讓任何一個沒有耐心的人崩潰。

享受過科技大爆炸似的發展速度,誰還能接受哪怕以超越了正常速度在發展的科技呢?

方起需要更多的知識與資料,來推動飛一般的計算速度!

再次出動,方起只是悄悄的寄宿自之前的記憶中得知那些知名人士,複製了他們的記憶,並透過他們的記憶去寄宿那些平均價值明顯高於普通人的人物。

將最有價值的那一批人都一網打盡,這一波得到的知識足夠他再消化一次了,於是方起再次靜悄悄的蟄伏起來,埋頭增強自己的力量。

又是一個十天,這次或許的知識量沒有第一次大,但有更多的猜想,還有部分專業性極強的知識,哪怕獲取了全套的記憶,也耗費了近半個小時整理它們。

而在結合第一次的奇思妙想後需要進行的計算量激增,難度也極速攀升,直到現在也有一些太過天馬行空的猜想尚沒有完善的相關資料,導致計算緩慢而不得不擱置。

第三次知識的收集在方起經過幾次測試後得到了智慧防禦系統發現不了的領域,進行了同時對數個目標複製記憶後並沒有耗費相對前兩次更多的時間,這一次的物件是愛好科學以及頗具潛力的人才們。

在用了十五天以上時間完成第三次大規模計算後方起科學方面的才情毫不遜色於聯邦任何一個科學院的主力人物,儘管有能達到與方起複製、吸收記憶相同效果的儀器,但因為多種原因,總之是用不了的,即使有虛擬學習的方法,在知識的儲備上不會差太多,但很多東西需要時間的醞釀才能達到較好的成果。

第四次知識的收集消耗的時間僅次於第一次,同樣經過了幾次測試後方起掌握了不被智慧防禦系統檢測的大範圍群體記憶複製能力,效率甩了第二三次幾條街,與此同時還宣告了方起企圖大範圍群體性殺傷的陰謀告破,這個沒法取巧,還是要一個個來,起碼在智慧防禦系統沒癱瘓前是如此。

對智慧防禦系統幾次三番破壞了自己邪惡企圖這件事方起是憤怒的,惱羞成怒的,深惡痛絕的,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中了同樣是從遊戲中出來的同類的的黑手,比如降智術什麼的,不然他為什麼不直接幾個大範圍群體性殺傷術下去,然後事了拂衣去,這樣做多麼瀟灑,遠勝現在千百倍好嗎?

雖然大範圍群體性殺傷術貌似是在後來才研究出的,但並不妨礙方起覺得自己當時腦抽。

第四次知識的收集不是重點,消化的過程才是重點,當無數人的智慧疊加起來,也許量變不會產生質變,但那點滴的靈光一現被認真對待,向下深挖下去,便如同牛頓被蘋果砸中了頭部領悟了萬有引力一般,從中得出的結論會給整個計算的過程帶來相當大的變數,這可是一整顆星球的人們思想的結晶。(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