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幹進到帳中,行禮罷了,劉昱叫他落座,問他說道:“你見過蘇建了?”

曹幹筆直地坐在席上,身形略往前傾,姿態甚是恭敬,回答說道:“回從事的話,是,我剛見過蘇先生,聽他說了小力從事戰死在郯縣城下這件事,所以才來求見從事的。”

劉昱說道:“你是為了小力從事戰死在郯縣城下這事兒過來的?”

曹幹說道:“正是如此。在下鬥膽敢問,不知從事、大家、陳君,對此事怎麼看?”

劉昱抬眼瞧了瞧劉小虎和陳直,有點拿捏不準要不要把他們正在討論的內容告訴曹幹,劉小虎已然面帶微笑,溫柔地看著曹幹,開口說道:“阿幹,你對這事兒怎麼看?”

“大家,我以為,這不是一件小事!”

劉小虎說道:“不是一件小事?”

“對!”

劉小虎說道:“為何不是一件小事?”

“大家、從事、陳君,我擔心,這件事會不會激化力大率與董從事之間的不和?”

劉小虎輕輕地點了點頭,說道:“阿幹,我們正在討論這件事,和你一樣,亦有此憂!”

“既如此,不知大家、從事、陳君打算如何應對此變?”

陳直問道:“你怎麼看?”

曹幹摸著頷下短姿,沉吟了下,顧視劉昱、劉小虎、陳直,緩緩地說道:“以我愚見,力大率此處恐怕非是咱們的可久留之所,……我以為,咱們宜當及早著手另謀發展。”

這話一出,劉昱、劉小虎、陳直三人頓時便不禁地對視一眼。

劉小虎說道:“阿幹,你以為力大率此處非我等可久留之所,你為何有此以為?”

“大家,早前在東郡的時候,我就已久聞力大率的威名,我那會兒聽說,他擁眾萬餘,縱橫東海、沂平,原以為他是何等的英雄豪傑,可於今觀之,真可謂是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盛名之下,並不相符!透過這些時日的觀察,我漸覺力大率其人,雖稍能籠絡壯士,得劍客死力,然若論抱負,實無遠志!打下南成、費縣後,唯以擄掠為務,既無安民之措,也無求賢之盼,無論怎麼看,都絕非是可成大事之人!現今,又有了他和董從事之間可能會產生的內鬥,那麼他這裡,顯然就不是咱們的久留之所了。若久留之,只怕城門失火,必將殃及池魚。”

一番話下來,劉昱等嘖嘖稱奇。

陳直心道:“怪哉!我再三試探蘇建,試其學識、探其能力,他分明只是一個尋常的庸士罷了,卻是怎麼教出來的曹幹?這通話,不但有見識,且薄有文采,便是蘇建亦說不出來的啊!難道真如蘇建所言,這曹幹之學、之識,竟乃果是出自天授?”

劉昱雖也詫異曹幹能說出來這番話,但他不像陳直心細,沒想這麼多,他撓著鬍子,饒有興趣地問曹幹說道:“你說此處非咱們的久留之所,那以你之見,咱們該當何去?”

“我覺著,魯郡可做一個選擇。”

劉昱等人更是驚奇了。

陳直尤其驚詫,曹幹的想法居然和他一樣?他忍不住問道:“你為何說魯郡可做一個去處?”

“東海、沂平臨海,往東邊去,自是不能;往北邊去的話,北邊的琅琊、城陽兩郡今有樊崇部在,則北邊也不能去;而若往南去,南邊的廣陵等郡處淮泗之間,河流密佈,不利於行軍轉戰,因而南邊也是去不得;北、東、南都不能去,剩下的就只有往西了,西邊即是魯郡。”

陳直似是考校般地問道:“你不覺得魯郡地方狹小麼?”

塔讀@

曹幹侃侃而談,回答說道:“回陳君的話,初時我也以為魯郡地方狹小,但後來,我又仔細的想了一想,卻正是其地方狹小,而才適合做咱們的暫去之地!”

“為什麼?”

曹幹答道:“魯郡往西,不到二百裡是城頭子路、董次仲部;魯郡往東,緊鄰魯郡,是力大率部。這也就是說,魯郡這個地方,它是恰好正處於東、西兩部義軍之間的!有道是‘樹大招風’,東、西這兩部義軍兵強馬壯,無論是現在的兩州之兵,抑或是將來可能會有的朝廷所遣之軍,它們首要攻擊的目標,肯定會是東、西這兩部義軍,那麼我等如能入進魯郡,至少短期來講,就能得到一個較為安穩的發展環境。這是第一個適合之處。”

“第二個是什麼?”

曹幹說道:“魯郡固然不大,可咱們的部曲現下也不多啊,加上老弱婦孺,也還不到兩千,換了是力大率、樊崇部,他們動輒部曲萬餘、乃至數萬,魯郡此地當然一則,不夠供養他們,二者,不足以供他們輾轉騰挪,但對於咱們來說,已是綽綽有餘。這是第二個合適之處。”

“莫非還有第三個合適之處?”

曹幹說道:“有。這第三個合適之處,便是魯郡雖小,亦有六縣之地,我聽蘇先生說,有五六十萬的民口,遠的不敢說,短期內是足夠咱們擴充實力了。”

陳直說道:“蘇建告訴你的‘五六十萬民口’,不太對。莽亂之前,或有五六十萬之口,現於今,怕早無此數。……不過縱無五六十萬,三五十萬總歸還是有的,‘短期內足夠咱們擴充實力’這話,你說得倒也不錯。還有第四個合適之處?”

“有!魯郡還有一個優勢,便是魯郡北邊臨著泰山郡。我聞知,樊崇早前部曲不多時,為了躲避郡兵對他的剿滅,他曾率部西入泰山,對咱們來說,同樣也可如此!如果將來有兗州州兵來與咱戰,或者退一步說,咱們竟是與魯郡郡兵戰之不利,那咱們就大可北遁,進入泰山。”

陳直微微頷首,問道:“已有四個合適之處,還有第五個麼?”

塔讀小說,無廣>告^線上免。費閱&讀!

“有!這第五個嘛……”曹幹坐於席上,略微起身,笑著衝陳直行了個禮,說道,“我記得陳君說過,他和魯郡太守梁丘壽有舊,乃是故人。這層關係,若能用之得當,對咱們在魯郡安身,必會能大有幫助。”

“還有麼?”

曹幹答道:“沒有了。”

劉小虎拍手笑道:“阿幹,你與我姑丈堪謂英雄所見略同!”

曹幹愣了愣,“哦”了一聲,說道:“陳君亦有此意?”

陳直撫須說道:“不錯。我也以為,力大率此處,不宜久留,而魯郡可為我部的一個去處。”

遂把他們適才討論的內容,簡略地與曹幹說了一遍。

曹幹聽完,說道:“從事憂慮咱們的部曲太少,或不足以西入魯郡,從事此憂甚是。”

劉昱問道:“你可有解決之法?”

曹幹說道:“從事,魯郡也不是說去就去的。我以為,在去之前,需先解決兩個問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塔讀小說,無廣>告^線上免。費閱&讀!

劉昱問道:“哪兩個問題?”

曹幹說道:“這頭一個,就是從事你所擔心的兵少此難。咱們現在三部合在一起,能戰之士只有千餘,只靠此千餘兵,獨入魯郡,確然不夠,因在入魯郡前,須得先擴一下軍。”

陳直前時曾有建議,說而下還不到他們大舉招募部曲的時候,劉昱看了看陳直,先沒有就此再問,往底下問道:“第二個問題是什麼?”

曹幹說道:“這第二個問題,入魯郡之前,咱們須得找到一個合適的藉口。”

劉昱不太明白他的意思,問道:“什麼合適的藉口?”

曹幹說道:“從事,以咱們目前的情況而言之,咱們現在就算擴軍,最多也就能擴到兩三千戰兵,再多,咱們就擴不動了。一者,軍吏不夠;二者,糧械缺乏。只能擴充到兩三千戰兵的話,仍不足以自立。因而力大率雖非可成事之人,可在咱們進一步得到擴充之前,力大率的這面旗,咱們卻還不能丟。我所說的合適的藉口,指的就是說服力大率同意咱們西入魯郡的藉口。如此,咱們就既能得西入魯郡之實,同時還能上有力大率之名。”

說白了,就是能得到實惠,同時還有力子都可以罩著他們。

曹幹說的這一條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果不僅在實際上,並且在形式上也脫離了力子都,亦即是,完完全全地和力子都分道揚鑣,則首先,去到魯郡以後,一旦遇到強大的敵人,只靠他們自己,可能不是對手;其次,力子都顯非寬宏大量之人,他也會氣不過,來找他們的麻煩,又及西邊的城頭子路、董次仲兩部,距離魯郡不到兩百裡,他們若是在東郡那邊被打壓得太厲害,是有可能往魯郡這邊發展的,便等同說是,不再是東、西各有一部義軍替他們吸引敵人的大部分注意力,相反,他們將成為眾矢之的。

對此一點,劉昱、劉小虎、陳直都是贊同。

塔讀小說,無廣>告^線上免。費閱&讀!

劉小虎問道:“阿幹,這個藉口,你覺得好找麼?”

“大家,藉口並不難找。咱們是從東郡過來的,路上且還經過了魯郡,熟悉那邊的情況,以此為由,找個適當的機會,向力大率提出,我等願為他西取魯郡,我想力大率應是會同意的。若是從事、大家、陳君亦皆以為咱們宜西入魯郡,現在最急需做的不是找藉口,是招募部曲!”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