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說張鈺如何忙碌,實際上,要徹底偵破蘇陽殺人案所遇到的阻力,比江宮平想象中的還要大。

因為這個案子一旦翻轉,追責的不光是市局那幫人,檢察院,法院以及政法委的辦案人員和作出督辦批示的領導,都要或多或少的揹負責任。

當然,法院檢察院和政法委可以把主要責任的鍋丟給公安局去抗,但是依舊要受處分,檔案上記上一筆。

要是快退休的人也就罷了,如果是年輕人,日後的前途就會受影響。

幸好法院辦案的劉蘇比較聰明,當年受到壓力要她不顧疑點硬判徐增死刑的時候,她就透過自己的某些後臺硬扛,最後逼得上面不得已以書面批示的形勢要她判案,就這她還把鍋丟到了法院領導層,將案件報給了審判委員會。

法院遇到疑難案件的時候,辦案法官可以透過合議庭合議來解決疑難問題,要是再解決不了,那就要上報審委會了。

而且華夏的法院有規定,如果是審委會做出來的決定,哪怕日後證明是錯誤的,也和辦案人無關。

這也是考慮到一些客觀上的壓力,給辦案人準備的一道保險。

所以劉蘇當時就狡黠地把案件報給了審委會。

這件案件就算將來翻轉了,她手上的材料也能保證她不受到影響。

也就是這樣,她才會在後來江宮平稽核死刑複核上報材料的時候,指出當初的疑點。

但是別的人,比如檢察院的辦案人員,以及政法委督辦的人員,可就沒有劉蘇這麼好的運氣能推卸責任了。

那麼他們也就只好想辦法施壓,希望此案能不要反轉,或者悄無聲息的反轉也行。

但是張鈺是一個正義感很強,而且不怕壓力的紅三代,他們這點能量對於張鈺來說,根本就不算什麼。

因此這些人也只好從其他地方動腦筋了。

比如說,可以讓物證缺失,這樣就算蘇陽自認有罪,而且有錄影為證,也能以缺乏關鍵性證據為由,讓這個案子的反轉不那麼徹底,至少能以證據不足為由給徐增翻案,而不是辦案錯誤來翻案。

這可是兩個概念。

前者是客觀因素,因為有更大的嫌疑人,所以徐增的罪名被撤銷了,這樣能皆大歡喜。

後者那就是板上釘釘的冤案錯案,從公安局到檢察院,政法委,不知道多少人要被摘帽子,尤其是當初的直接辦案人,更會因此坐牢。

這也就是張鈺為何在公安局的物證室和鑑定室找不到原先樣本的原因。

而且不光是江宮平想到了法院還存有物證,這些不想翻案的人,也在慌亂之後冷靜下來,想到了法院存有物證。

於是就有人開始給銀江中院打招呼起來。

當然他們不敢明目張膽的要求中院毀滅或者隱匿這些物證,只是以公安局需要將案件證物統一保管為由,要求法院移交這些物證。

如果是平常的話,法院可能就直接移交了。

但是中院的領導們也不是傻子,這次他們是知道此事可能要出現反轉了,因此也在認真考慮,這個反轉到底會不會影響到他們。

有的領導提出,畢竟這個事情事關公安檢察以及政法委這些兄弟單位和主管部門的臉面,不如就乾脆順水推舟做個人情好了。

反正人家有正式的調集物證的檔案,法院大可以推卸責任。

然而齊旭卻堅決反對。

這個副院長也是受夠了以往辦案被上面施壓的事情了,這一次可以狠狠的出一口惡氣,更關鍵的是牽涉到一條人命的冤案,他也算是老法官了,雖然沾染了不少官場習氣,但是底線還是有的。

鄭敬華、政治部主任王奇以及常務副院長康宏強都支援他的觀點。

這些人要麼是江宮平的老領導,要麼就和張家有關聯,自然會支援他們對案件的翻案了。

可是堅持向市局妥協的領導也有幾個,這些人主要是考慮到法院以後的運轉,離不開上面的支援。

於是兩派意見就僵持起來。

關鍵時刻,院長李樹金還是拍板了:

“現在已經有種種跡象表明,當年趙盼盼的案件,在偵查階段存在重大瑕疵和過錯,起訴階段審查不嚴,直接影響了法院審判的公正性!”

李樹金不愧是當了多年法官和宦海沉浮的老油條,一句話就先定下性來,這個案子的錯誤,不是我們法院造成的,是偵察機關有重大瑕疵錯誤,檢察院審查不嚴造成的,把鍋先甩了出去。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李樹金這話一出,下面的領導面色都十分古怪起來,看來這李院長在退二線前,還是要有所作為的啊!。

“所以,如今有當年案件的關聯人出現了重大嫌疑,這種關鍵時刻,當年的物證就極為重要,為了穩妥起見,我們最好還是將物證妥善保管,萬一在移交的時候出現個什麼問題,讓死者的生理樣本被汙染或損毀了,我們可是要負歷史責任的!”

有他的話,這個事情就這麼定了下來,銀江中院以種種理由,拒絕給市局移交當年的物證。

市局也是無奈了,雖然公檢法當中公安在前法院最後,可是在當今這個社會,法院的地位開始不斷顯現,也不是當年公安局定下來的案子法院必須判的時候了。

而且政法委的意見也不是那麼堅定,因為政法委書記王翰朝是張家的人,之所以能讓政法委有關領導鬧出給張鈺施壓的么蛾子,也是因為他對政法委還沒完全掌控的緣故。

王翰朝也等著翻案,讓有關領導背上責任,從而以便於自己完全掌握政法委呢。

也因為這些背後的角力,讓捂蓋子的一方無法完全施展開來,眼看著蓋子一點點的被揭開。

這其中張鈺還是下了大力氣的。

畢竟是很有正義感的女性,她在面臨各種軟硬壓力後,一方面乾脆的從家族中尋求支援,直接讓一些長輩發話,頂住了更高層次的壓力。

另一方面,她乾脆就找到了徐增的父母,告訴他們了此事。

徐增父母雖然當初對徐增恨鐵不成鋼,可是也不可能看著他上刑場,因此這麼多年一直在喊冤申訴。

只不過缺乏有力的證據,而且受害者家屬也在申訴,所以他們的申訴只是延緩了徐增上刑場的時間。

而這一次,當張鈺找到他們,在他們期盼的眼神中告訴他們,此案的真兇很可能另有其人的時候,徐增的父母立即激動起來。

而張鈺又委婉的告訴他們,這個案子可能市局要捂蓋子,於是他們又緊張起來,生怕真被市局把案子捂住了,屆時自己的兒子就慘了。

因此徐增的父母迅速的聯絡有關部門和媒體,將這個案子可能另有真兇,但是原本辦案的銀江市局企圖捂蓋子的事情,捅了出來。

? ?繼續求訂閱,求推薦,求打賞,各種求。

?

????

(本章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