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劉玄德還是個厚道人啊

平心而論,劉虞自中平四年履職青州牧以來,六七年的時間裡,他成功安定了青州,驅逐了黃巾軍,剿滅了山匪、水匪。

在安定青州生產環境的方面,他有很大的功勞。

政治方面,劉虞也是一個平和仁慈的政治家,執政手段貫徹一個“仁”字,雖然失之嚴厲,但是對待誰都說的過去,採取與民休息、休養生息的政策,儘量不去打擾百姓。

他在治理政治方面的手段更多的採取黃老之術,很少頒佈什麼新政策,也不講究排場,只注重糧食產量,別的不怎麼在意,竭盡他的所能給了青州人一段和平安穩的日子。

這對於青州人來說,就夠了。

有人覺得他迂腐,有人覺得他軟弱,有人覺得他喜歡和稀泥,不管事,但是當他要離開青州的時候,人們才意識到擁有劉虞這樣一位長官,對他們來說或許已經是最大的幸運了。

於是民眾偕老扶幼相送劉虞,臨淄駐軍也在太史慈、管亥等人的帶領下送別劉虞,人人流淚相送,隨著劉虞的車架一路走一路送,走了五六裡路還是不願意離開。

但劉虞最後還是走了,眼含熱淚,帶著強烈的滿足感離開了青州,奔赴他所渴望的前程。

他覺得他值了,能在青州留下那麼好的名聲,有那麼多人感恩於他,銘記於他,他很滿足。

相對於劉虞來說,董卓的快樂絲毫不少。

他知道大鴻臚只是一個禮官職位,搞一些有的沒的面子工程,和他之前所擔任的武職沒有什麼關係,甚至完全不需要去打仗。

所以,他的女婿牛輔和部下郭汜、李傕、華雄等人都覺得很奇怪,不知道董卓為什麼那麼高興。

“你們以為大鴻臚不是什麼很重要的職位?那你們知不知道想要出任三公職位,就需要曾經擔任過九卿之職?只有擔任過九卿之職,再擔任過地方郡守、刺史,如此,等到資歷足夠、威望足夠,才能被推舉為三公!”

董卓這一解釋,部下們才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原來,是這麼回事?

“丈人,這樣說起來的話,劉玄德想要您回去出任九卿之職,難道是在為您運作三公之職?”

“辦理公務的時候稱職務,私下裡是私下裡的事情。”

董卓一臉莊重的看著牛輔:“作為朝廷命官,這都不懂?你也不是什麼年輕人了,這種小事還要我提點你?”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牛輔眨了眨眼睛,立刻會意。

“屬下知曉,還請大鴻臚恕罪!”

“哈哈哈哈哈哈哈!”

董卓快活地笑了起來,臉上滿意得意之色。

“劉玄德還是個厚道人啊,講信譽,說到做到,說為我運作,就為我運作,這是個可靠的人,不管怎麼說,這一次我也算是立下了不小的功勞,不過能回去,還是多虧了劉玄德的運作,多準備一些禮品,等回到雒陽之後,去感謝一下劉玄德。”

“唯!”

牛輔知道了自己應該去做些什麼。

到此時此刻為止,整個限奴令已經在大漢絕大部分地區推行了,接下來,只有江南二州——荊州和揚州了。

至於那個現在還不能算是交州的交趾……對大漢的政治影響和經濟影響,不說太大吧,至少也能算是個零。

所以只要搞定了荊揚二州,交趾自然不算什麼。

當前來看,荊揚二州是劉備的影響力最薄弱的兩個州,一條長江橫貫東西,滔滔江水確實攔住了很多東西。

劉備執政之前,東漢帝國政府對江南地區的影響力和經營水平就遠遠不如西漢時期。

當然了,這也和此時此刻江南較為惡劣的自然環境有關。

大片大片的沼澤、原始叢林和丘陵嚴重影響了開發,且漢帝國本身掌握的人口也相當有限,北方的開發尚且不充足,又談何交通狀況更加困難的江南呢?

就算是今時今日的劉備也認為,自己能夠把北方掌控好已經很不容易了,對於荊州和揚州,他還真是有點鞭長莫及的無力感。

就算是北方大草原,他也可以利用戰馬之類的牲畜縱橫馳騁,而南方到處都是縱橫的水網和密佈的沼澤,氣候變化之前,南方的整體氣候對於大規模開發來說確實是個很大的考驗。

想要開發,只一個排水工程就要耗費三五年的時間,想要等到糧食產出,又至少需要三年,也就是說如果要開發江南,至少也需要承擔開發隊伍六年的食物消耗,然後才能得到收益。

這在過去,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資金回籠速度太慢,放在現代都很少有人能夠承擔六年的連續支出、期待著六年之後的未定回報。

這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政府組織相當大量的人口和資源,進行針對性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開發,個人自發的力量對於江南的開發來說,還是太難了。

這個時代,北方的交通環境總體來說遠遠優於南方,且氣候方面也比江南要更加適合人類生活,所以北方的開發先於南方是很正常的事情。

雖然他的經濟三板斧同樣影響到了荊州和揚州,但是在政治和軍事方面,劉備從未對江南施加過什麼影響力。

而且他也認為自己的軍隊不能貿然南下,否則很有可能重蹈曹操的覆轍,因為水土不服而導致大規模的疫病傷亡,那對於他千辛萬苦打造起來的軍隊而言實在是影響太大了。

所以劉備認為,如果想要經營江南,還是要採取之前循序漸進的手段。

逐漸掌控一個兩個三個江南地區或者靠近江南地區的郡國,在當地招募熟悉江南氣候和水文環境的士兵,重新組建軍隊。

不僅要習慣當地的氣候飲食,還要熟識水性,更要會操船。

簡而言之,就是要在江南訓練屬於朝廷的水師,以強大的舟船部隊對江南進行強有力的威懾,如此,方能實現他的目標。

軍事是政治的延伸,同時,也是政治最強的後盾,軍事上辦不到的事情,政治手段一樣辦不到。

而對於經營江南軍事的事情,劉備還真不是沒有辦法。

他有一支軍隊勉強算是熟悉當地的氣候。

賨人。

賨人生活在四川盆地的山野之中,當地悶熱潮溼,整體環境和荊州揚州的大部分地區都比較類似,處在同一個緯度上。

且賨人不僅熟悉水,也熟悉山林,擅長山地作戰,在加入劉備的軍隊之前,就是山地戰的好手。

相比於在南方,賨人在加入劉備的軍隊並且被大規模調動往北方之後,反而有一些不適應。

前幾年,每到冬季寒冷的時候,軍隊裡賨人的患病率都會大規模上升,經常有感冒咳嗽發燒的,需要軍醫團隊的全面介入才能壓制住患病率。

這幾年才稍微好了一些。

看起來,相對於北方,賨人還是更加習慣於南方的生活與作戰,把他們用在北方,雖然一樣能打,但是發揮不出他們的作用。

同樣的,生活在川蜀之地的川蜀漢人士兵也是可以放在南方作戰的好手。

劉備意識到這個關鍵點之後,就打起了江南的主意,認為可以適當的把賨人安排在江南郡國,使之成為朝廷勢力在江南的先鋒軍。

目前整體來看,整個揚州和荊州都沒有劉備親自安排的親信出任郡守,現任揚州刺史桂褒和現任荊州刺史王睿都不是劉備的親信,也和劉備沒什麼太多的關係。

兩州的郡太守們倒是有幾個和劉備有關係。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