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雒陽朝廷的腦子壞了?

古文學派內部,其他人不說,單說盧植,他在這件事情上是絕對支援劉備的。

他還表示他會在幽州帶頭響應劉備的號召,積極支持推動《限奴令》,並且他也希望古文學派在這件事情上支援劉備。

古文學派內部儘管對此懷有不滿的人當然大批量的存在,覺得這損害了他們的利益,少一個奴隸就要多一個僱工,多一個僱工就多一份支出,這是很麻煩的事情。

但是整體意志上,古文學派還是願意配合劉備的,因為他們也清楚劉備對於古文學派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只是象徵性的交出一批奴隸裝裝樣子配合一下,演演戲,那還是可以的,只要別真的對他們下手就行了。

至於其他勢力集團,也就剩一個宦官集團了。

張讓那邊不用說,立刻就吩咐底下人配合劉備。

蹇碩那邊猶豫一陣,也沒說什麼。

其餘十常侍的財產大部分都不在此番推動《限奴令》的地區,所以也沒啥特別的觸動。

而三輔三河之地的地方長官基本上都是劉備的自己人。

所以,在前期已經完成鋪墊的地方執行新政,還是有所優勢的,至少不會有那麼多人哭著喊著要反對。

整個統治階級基本上被劉備搞定了,搞不定的也不會明目張膽的反對,至於真正受到針對的地方性豪強家族——對不起,雒陽朝廷並沒有他們的發聲渠道。

官員,士人,軍隊,宦官,都被劉備搞定了,漢帝國的上層基本上心裡都有了數,知道劉備這一波不是針對他們,這也就差不多了。

而那些被真正針對的地方性家族在地方上是一回事,但是在雒陽朝廷裡,沒人代表他們的利益,沒人為他們說話,也沒人把他們當作一回事。

真正有拉攏價值的家族已經被拉攏過了,剩下來的這群人驚訝地發現這個善於妥協和協商的朝廷不知何時突然轉變了風向,變得善於鬥爭和掠奪了。

這可不是什麼好事。

因為當年的西漢政府也是如此的善於鬥爭和掠奪,漢匈戰爭進行時,他們可是非常慘的。

按照《限奴令》的規定,民間沒有官職和軍功爵位者,最多只能擁有三名奴僕,且需要在官府登記,然後領取正式版本的《賣身契約書》,完成簽署之後,才算是正式的主人和奴僕關係的確定,受到律法的保護。

如果沒有這一套手續,那對不起,你們之間的關係不能被界定,不受律法的保護,反而要受到律法的針對,朝廷有權力對你下手,懲戒你的違法行為。

這對於地方上那些有著數百、上千奴僕伺候的土豪家族來說,問題就太大了。

一個沒有官身的族人只能有三個奴僕的名額,就算每個族人都能去擁有三個奴僕,綁在一起也覆蓋不了那麼多的奴僕。

而且更可惡的是,奴僕犯事,官府還要追究主人的責任,也就是說並不是每個族人都願意承擔風險去擔保三個奴僕。

這就意味著有相當一部分奴僕需要被釋放出去,不再成為家族的助力,家族將不再有剝削壓迫他們勞動力的機會,家族產業和規模將有一定程度的萎縮。

如果不想萎縮,那就要進入勞工市場僱傭自由民充當僱工,付給酬勞,讓他們幹活,不能再隨心所欲的命令奴隸從早幹到晚、從生幹到死。

而且這一波政令頒佈之後,他們居然得不到任何的補償,血虧不賺!

該死的連坐法居然被用在了這個地方!

這些地方性家族得到官府佈告的時候都是抓狂的,到處找人、發動關係向官府諮詢內情,詢問他們到底是不是真的要這樣執行,這樣搞不是要讓他們大出血嗎?

雒陽朝廷的腦子壞了要來這樣一出?

這些奴隸來老子這裡幹活兒也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事情,老子也是花了錢買他們的,又不是搶來的,正兒八經的生意,怎麼說不讓做就不讓做了呢?

雒陽南部新城縣的杜氏家族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這個家族發家不過兩代人,因為距離雒陽近,又靠著尹水,於是靠著在水上做點運輸生意到雒陽去售賣而逐漸發家。

當然,發家的過程中少不了爭搶打鬧和互相吞併,和劉備當年發家的路子差不多,武德充沛的杜氏笑到了最後。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原先,這個家族和連續三任新城縣縣令的關係都處的不錯,這些縣令也樂得做他們的保護傘,護著他們在水上搞點小生意,互惠互利。

於是杜家就在二三十年內發展起了起來,靠著賺來的錢買了不少土地,又在大災之年買了不少奴僕,家族逐漸壯大起來。

到此時此刻,杜氏家族已經是一個擁有五千餘畝土地和三百多奴僕的地方性有規模的家族了。

只不過家族發展時日尚短,來不及開支散葉,也沒來得及向上拓展關係,便迎頭撞上了劉備這個軍事強人的時代。

杜氏家族得知這個訊息的時候,是比較慌張的,他們連忙派人到縣府找新任縣令管敬詢問具體情況。

前一任縣令不久之前因為貪汙受賄的罪名被免職,司隸校尉親自派人來抓,後面聽說被砍了腦袋,杜氏家族為此擔憂了一陣子,但是並沒有人來找他們的麻煩。

不久之後,這個新任縣令就來上任了。

上任以來,這個縣令不怎麼喜歡和當地家族勢力搞好關系,倒是天天往田間地頭跑,找一些泥腿子問事情,然後不停的寫寫畫畫。

杜氏家族派人去雒陽打聽訊息,打聽回來顯示這個管敬是涼州人,是大將軍劉備的門生,與劉備關係匪淺,後臺很硬,是個扎手的點子,不是什麼好欺負的愣頭青。

瞭解到這一點之後,包括杜氏家族在內的很多地方家族都對這個管敬多了幾分畏懼,一時間都不敢直接去接觸他。

然後他們就聽說這個管敬在新城縣內推廣了一個叫什麼集體農莊的政策,號召縣內農民加入進去,然後雒陽朝廷會給予一些優惠條件之類的。

反正這段時間以來,這個管敬一直都在做這些事情,忙裡忙外的,都不和他們這些家族勢力有什麼來往。

一直到去年年末的時候,有人忍不住想要主動和管敬打個交道,結果也就是那個時候,管敬倒是直接來找包括杜氏家族在內和尹水運輸有關係的各大家族瞭解尹水運輸的事情。

因為雒陽城內有一部分生活物資是透過尹水從弘農郡轉運到雒陽來的,也屬於重要的交通渠道,他這個縣令必須要過問。

不過這也就是例行公事,他問了一些內容,各大家族老實回答,說一些有的沒的,一些運輸費用之類的,這都是之前的老規矩了。

倒是也有人隱晦的提起了給官府孝敬的事情,管敬打了個哈哈,一句話帶過,沒深聊這個事情,當時就讓杜氏家族發展壯大的掌舵者老杜很是擔憂。

不要錢?

這可不是什麼好事啊。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