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奴隸

經過兩個月左右的戰鬥,幷州境內的鮮卑、烏桓、匈奴勢力被漢軍打得土崩瓦解。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基本上不是死了就是被俘虜了,或者有些消息靈通的還逃跑了,但是不管怎麼說,幷州已經基本上回到了漢帝國的管轄範圍之內。

那些在一百多年的時間內被他們緩緩侵蝕、佔據的領土也全面回到了漢軍的控制之中,關羽和牽招甚至還一起遊覽了年久失修的長城,在長城邊上祭祀古代戰士,聊表心意。

劉備不再擔心戰事,把戰爭掃尾工作交給大將軍府來處理,他開始和滿寵對接,與他商議接下來的幷州恢復治理計劃。

戰爭是手段,統治才是目的。

幷州雖然光復了,但是長久以來漢帝國政府缺位的狀態,也讓幷州內部出現大大小小的類割據勢力,他們一個個都有各自的武裝,有各自的武器糧食等物資的生產線和生產能力。

他們可不是什麼良民。

這是一個問題。

而更加迫在眉睫的問題就是戰俘的處理和破敗的城牆、道路、橋樑等等基礎建設的修繕,還有荒廢土地的重新開墾等問題。

於是劉備和滿寵一起商量了一個章程。

首先針對那些被俘獲的鮮卑、烏桓、匈奴等口眾,就按照一直以來的慣例處理。

生育適齡婦女編入幷州戶籍,準備用來增加人口。

掌握特殊技能的匠人、牧人也挑選出來,收歸己用,白嫖三年,打磨他們的野性,然後編入戶籍,成為漢人。

其餘沒有任何技能的人就打為官奴,為幷州的建設恢復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幷州荒廢治理的這些年,各地的基礎設施、城牆、道路、橋樑等等簡直損毀的不成樣子,若要完全恢復到正常狀態,少說也要大半年的時間和大量資源的投入才行,就這樣,還需要大量的人力來執行。

幷州漢人不多,能進行農業生產的更少,所以有限的農業人口都要用來恢復農業生產,那些被俘獲的傢伙們就是最好的工用勞動力來源。

他們的數量要是不夠,劉備還打算從幽州調運一批到幷州幫忙。

幽並不分家嘛!

一邊做工,一邊恢復農業生產,這對幷州官府的行政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對滿寵這個半路出家的州刺史的要求更高。

滿寵需要爆肝了。

然後便是幷州漢人的問題。

過去,朝廷缺位的時候,幷州淪陷地區的漢人要麼和涼州一樣在各大豪強宗族的庇護下求生,要麼就成為了四處遊蕩的武裝集團,甚少有那種常規意義上的順民、自耕農。

有治理的人口基本上只在太原郡、上黨郡和西河郡的一部分存在,其他地區的人們為了生存,地方經濟都已經是莊園化、碎片式的發展狀態了,想要恢復到過去那種編戶齊民的生產狀態,難度是很大的。

首當其衝的就是那些當地的豪強大族,他們在漢軍進攻幷州的過程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而戰後,他們的存在卻成為了朝廷治理地方的障礙。

而與此同時,張燕和於扶羅的存在也是麻煩,尤其是張燕,那山中的大量人口還沒有個說法呢。

長期的混亂之後,幷州缺少戶口,卻有大量人口存在而不能使用,這樣一來,戰後的幷州經濟又該如何發展呢?

劉備在和滿寵商議此事的過程中,滿寵向劉備提起了一件事情,他說若想獲得人口,其實除了戰爭掠奪之外,令地方豪族釋出奴隸也是一種辦法。

滿寵建立劉備頒佈朝廷法令,用法律的形式在幷州地區規定豪強大族所能擁有的奴僕總數,以此限制他們的勢力,並且還能透過這樣的行動獲取足夠幷州發展所需要的人口。

滿寵的這個建議讓劉備注意起了一件長期以來被很多人忽略的事實。

東漢帝國的社會階層中,存在著比庶民更卑賤的一個社會群體——奴隸。

東漢帝國並非沒有奴隸,奴隸直至滿清依然存在,只是多與少的問題,還有各種稱呼的問題。

劉備在涼州所重新編戶的大量人口有相當一部分原先就是奴隸的身份,各大家族主動被動交出來的那些佃戶裡,其實就有相當一部分是奴隸的身份。

在漢帝國,奴隸主要有五種來源——戰俘、罪犯、因債務而出賣、掠劫、奴隸的子女。

其核心特點就是沒有人身自由,他們一般被視作財產而不是人,可以被隨意買賣。

而隨意購買奴隸的市場,在東漢帝國的很多大城市都廣泛的存在著。

在那裡,人和牲畜一起被關在籠子裡叫賣,只要價格合適,就能購買一個奴隸回家伺候自己,堂而皇之的享受著他的全部付出。

脫離堂而皇之的奴隸市場,在其他地方,奴隸們依然存在,只不過他們並不被稱之為奴隸,而是根據不同的身份,被稱之為奴、婢、僮,又或被稱之為臣、妾。

這些稱謂不同的奴隸雖然身份各異,生活處境大不相同,有些甚至還能過得很滋潤,但是唯有一點相同——他們都可以被當作財產買賣。

而在法律地位上,他們的地位及其卑微,甚至不如庶人,想要改變身份為庶人,甚至需要滿足一些特殊的條件。

比如漢書中所載,說官奴婢五十以上免為庶人,也就是說官府所掌控的官奴,年齡到了五十歲就能免罪成為庶人了。

但是細細一想,那個年代,以奴隸的身份在極其嚴苛的生存環境下能活到五十歲,那該有多難得?

就算是真的活到了五十歲,那也是又老又病又瘦,還完全沒有財產,甚至沒有家人,這個時候放歸自由成為庶人,就是官府不想白養一張吃飯的嘴巴了,與其說是“仁政”,倒不如說是謀殺。

另外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主人死後無合法繼承人,家產沒有人繼承,那麼奴隸就可以合法變成庶人了。

總而言之,一旦成為奴隸,想要恢復自由民的身份,就只能碰運氣,個人除了造反,是沒有其他改變命運的可能的。

但是造反也不是每個奴隸都能造的,因為奴隸甚至連交朋友的資格都沒有,他們不能喝酒,不能隨意聚集,如果不聽主人的訓斥還要被鞭打。

這樣的情況廣泛存在於整個漢帝國的社會階層之中,而他們的數量也非常之多。

漢景帝時,西北養馬的官奴就有三萬人。

漢元帝時,官員貢禹曾上書,說中央控制的奴隸中僅無事可幹的閒奴就達到十萬餘人,希望將他們免為庶人。

王莽時,更將十萬多私鑄錢的人貶為奴隸。

整個西漢的中央朝廷控制的官奴數量就有數十萬。

除了數量龐大的官奴,私奴的存在也極其普遍,尤其是豪強官宦之家,因為私奴太多而導致社會生產受到影響,漢哀帝甚至曾下令規定官員可以擁有的私奴數量。

比如諸侯王奴婢二百人,列侯、公主百人,關內侯、吏民三十人,按照這樣的規定,西漢十二萬王公官吏可以合法擁有的私奴數量就高達三百六十萬人。

這還是和官方有關係的公私奴隸,與官方沒有關係的地方豪強大族所擁有的奴僕數量遠超這個規模,是朝廷所無法統計的。

乃至於一般的稍微富裕一些的庶人都能擁有奴隸。

一個靠鑿井為生的人可以買一個老奴來使喚,一個有兩處田產的小商人也有三個奴僕伺候,一個有三十餘畝土地的小地主擁有七個奴隸。

而這樣的情況到了東漢也沒有任何好轉的跡象,相反,東漢帝國奴隸的數量伴隨著王朝末世的腳步,呈現一個逐年遞增的趨勢。

就劉備自己身邊的情況來看,涿郡涿縣劉氏宗族在劉備發跡之前只是一個地方性小宗族,整個宗族幾百口人,三五十戶人家。

而其中,百分之四十的稍微富裕一些的家庭都有奴隸伺候,奴隸人數從五人到十人不等。

他發跡之後所接觸到的涿縣各大家族,包括盧氏家族在內,沒有一個家族是沒有奴隸存在的。

甚至季建這個傢伙最早就是一個街頭團伙大老的奴隸,當時劉備甚至還不是團伙大老,後面季建所在團伙被劉備所在團伙消滅掉之後,季建成為俘虜,他仰慕劉備的武力,請求當劉備的奴隸。

當時劉備欣賞季建的武力,不讓他當奴隸,沒跟他簽約,就讓他當了小弟,之後還走了官府的後門,幫他恢復了自由民戶籍,所以季建才對劉備死心塌地,願意為他而死。

劉備來到雒陽之後接觸到的每一個非官員的士人,問起他們家中的情況,都說家中有奴隸伺候,甚至他自己家,都有老丈人韓榮安排來的十個可靠的奴僕伺候。

按照現行法律的規定和當前官員、吏員、王公侯的數量,以及總體人口數量,滿寵估算之後給出的東漢帝國各類奴僕數量總數在八百萬的數字上。

不過滿寵認為這個數字還是保守估計,還有很多事無法統計的,他估計整個奴隸人口的總數,在漢帝國全國總人口數中,很可能已經佔到了百分之十五的比例。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