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給文明以傳承

一個晚上,雒陽城內的人們有的偃旗息鼓,有的燃起鬥志,在這個天下局勢尚未完全平定下來的關鍵時刻,新的風暴居然又在醞釀之中了。

而處在風暴中心的劉備卻有點沒心沒肺的感覺,和賈詡、荀攸商量完了事情,便躺下呼呼大睡了,從晚上一覺睡到大天亮,睡得非常舒服,一早起來神清氣爽,然後就是飢餓難耐。

昨天的宴會喝酒多,吃菜少,來不及吃幾口菜,敬酒的一個接一個排著隊來,肚子是喝酒喝飽的,根本沒吃什麼東西,一覺醒來,劉備感覺自己餓的能吃一頭牛。

好在昨天晚上喝多了的人一點也不少,喝吐了的人也為數不少,火頭兵們很有先見之明,早上弄得除了醒酒湯,還有一些比較填肚子的主食和硬菜。

劉備於是弄來了半鍋子湯餅,又搞來半鍋子煮羊肉,一邊吃湯餅一邊吃羊肉,吃得稀里嘩啦滿嘴流油。

東西吃乾淨了之後,劉備拍拍肚子,滿足的點了點頭,然後開始安排下午獻俘儀式的事情。

袁紹雖然搞出來的勢頭比較大,但是袁術是袁家嫡子,地位更高,象徵性更強,所以朝廷更在意袁術被俘虜的事情。

袁術被抓住以後就被五花大綁起來,嘴裡還塞了一塊破布,來雒陽的方式是坐在囚車裡面拉著來的。

為了懲戒他,劉備還安排士兵吃肉的時候就在他的周圍吃,讓他聞到肉的香氣,能看到肉,但就是吃不到。

這對於自幼錦衣玉食的袁術來說,這實在是一種殘酷的折磨,也只有劉備想得出來這種殘酷的折磨。

據說中途讓袁術喝水的時候,看守給他把塞嘴巴的布拿了下來,袁術就看著肉發出了一陣感慨。

“蒼天無眼啊!袁公路也會淪落到這個地步嗎?”

一邊感慨,一邊咽口水,眼睛直勾勾地盯著烤羊肉。

當然,直到最後他都沒有吃上一口羊肉,因為他是俘虜,他不配,他只能看著押送他的士兵吃,而他什麼都吃不到。

袁術被折磨得夠嗆,到了獻俘儀式的時候,整個人已經麻木了。

在群臣的注目之下,袁術被判處車裂之刑,而三百多袁氏族人被判處全部處斬的刑罰,一個都沒有被寬恕。

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刻,袁氏族人還在哭泣求饒,希望天子能夠饒他們一命。

而袁術一開始沒有求饒,只是一臉的麻木,直到脖子和四肢上都被繫上了繩子的時候,袁術似乎才感到恐懼,一邊掙扎一邊大聲求饒,希望天子能夠饒他一命。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其實這麼搞挺沒排面的,調子起那麼高,宗王都搞死兩個,他們能活下來就奇怪了。

沒人反對處死袁術,哪怕之前和袁術喝過酒跳過舞的傢伙也不會出言為袁術說哪怕一句好話,都盼著他死,想看看他五肢噴血的名場面,然後記一輩子。

對此,劉備沒什麼興趣,在袁術哀嚎慘叫的時候,他閉上了眼睛,等肢體斷裂的聲音傳來,他才睜開眼睛,看著場面上血肉模湖的場景,微微搖了搖頭。

再怎麼囂張的人,淪為階下囚之後,都是很慘的,之前地位越高,死得就越慘,這似乎是千百年來身居高位的人們的宿命。

不管家族延續多久,都一樣。

整個歷史中似乎只有老孔家一家能夠綿延久遠,免於被清算,其他家族甭管延續多久,到最後,都免不了出現一代不肖子孫,然後舉族覆亡。

門戶私計到頭來,就是一捧黃土,三百年四百年五百年的囂張跋扈,到最後,也還是一捧黃土。

當然了,人家已經有好幾代人享受過了,值了,就算死了,也算是後人為先人買單,沒什麼大不了的。

孔家只有一家,別無分店,其他任何家族都不要妄想能夠複製孔家的傳奇,而且人老孔家也有本事啊!

人家生存技能點滿,身段柔軟,薛定諤的節操,面對誰都能跪得下去,跪的順暢,管你是誰,管你啥出身啥人種,就沒有老孔家不敢跪的。

老孔家幾千年風雲變幻不動如山,靠的就是一個【你敢贏我就敢跪】,平心而論,這很容易嗎?

所以劉備才覺得沒意思,很沒意思,因為他覺得再怎麼無恥的人,都很難做到老孔家的地步。

總有人喜歡把家族和文明綁在一起,覺得傳承家族就是傳承文明,但是需要靠一個家族傳承才能傳下去的文明,得多狹隘啊。

能把文明傳下去就可以了,至於家族,是無關緊要的。

不過想要把文明傳承下去,是很困難的事情,歷史是文明史,也是戰爭史,戰爭可以摧毀一切文明,所以想要在無數的戰爭中儲存文明,需要的是不亞於老孔家生存技術的技術。

袁術五肢分家以後,劉備在處理日常事務的時候就在設想,到底該怎麼做才能把文明更好的傳承下去。

就他有限的記憶來看,他曾經生活的那個時代雖然也傳承了很多文明,但是在傳承的過程中,還是有非常非常多的文明載體消失在了戰火之中。

比如本該發生的東漢末年的雒陽大火就摧毀了太多太多的文明載體,比如劉備曾讀過的蔡邕等人著作的《東觀漢記》,就散佚了絕大部分篇章。

對於這件事情,劉備是不高興的,他不喜歡這些文明的印記被野蠻的戰爭毀掉,所以他想要把這些東西全都給儲存下來,傳於後世,讓後人能更多的瞭解一些曾經發生的事情。

往前追,還有孔子刪書的事情,還有秦始皇焚書的事情,都摧毀了不少文明的痕跡,往事已經難以追朔,那麼至少要從眼前開始,讓能儲存下來的東西都儲存下來。

他避免了雒陽大火的發生,儲存了這座古城,但是他能保證自己活著的時候儲存好這些東西,卻不能保證自己死了以後這些東西不會被什麼野蠻人給毀掉。

所以思來想去,他忽然想到了一個辦法。

他記得,熹平年間的時候,為了嘗試平息今古文異議,劉宏曾經吩咐蔡邕等人凋刻五經家法在石碑上,公之於眾。

後來雖然沒能平息今古文之間的爭論和今文學派古文學派內部的紛爭,但是熹平石碑卻憑藉過硬的材質而一直存續到了現代還留有部分。

劉備覺得,如果以自己手上的權力徵調大批石匠,花費一些人力物力把當前一些重要的官方孤本藏書給刻成石碑,然後做一番處理,深埋於地下,或許就能在風雲變幻的數千年歷史長河之中,將這些無法存在於後世的珍貴孤本保留下來,給後人留下文明的印記。

如此,當後人發現這筆文明財富的時候,一定會非常高興的。

他覺得這樣做應該是很有意義的。

說幹就幹,在他人忙於陰謀詭計、工於心計之時,劉備從大將軍府發布命令,要在雒陽招募熟練石匠,給予比較優厚的待遇,簽下長期僱傭的合同。

接著,劉備又親自前往東觀,找到皇家藏書負責人,說明來意,表示自己要把皇家藏書全部凋刻在石碑上,所以需要時不時的借閱這些孤本出去。

東觀的官吏對劉備的這一行為感到非常疑惑,但是他們不至於在這種事情上為難劉備。

大漢沒什麼書是劉備借不走、看不了的,就算他一借不還,也無所謂。

整個十月,劉備除了整軍備戰之外,就是在折騰這些事情。

他在雒陽城外專門修了一個院子給石匠們居住,到處採集優質石料給他們,讓他們凋刻孤本書籍在石碑之上,時不時的還要親自去視察他們的工作。

然後就是選址,挑選合適的能夠埋藏這些石碑的地方,將這些文明的印記全都保存起來,留待後人發掘。

作為當朝大將軍,劉備的一言一行都在無數人眼裡,一言一行都會被無限度的放大,做出各種解讀,但是對於這件事情,沒人知道劉備的目的是什麼。

找一群石匠凋刻書籍在石碑上,幾個意思?

是要重新搞熹平石經的事情嗎?

與今古文之爭有關?

一開始還有些人比較緊張,到處打聽劉備做這件事情的目的,但是很快他們得知劉備沒有刻意針對某些書籍,而是所有能得到的書,他都要讓人凋刻,甚至於一些閒雜書籍都照刻不誤。

那些閒雜書籍有什麼凋刻的必要嗎?

這就讓一些人感到非常費解。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