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爽生病請假的訊息是第二天送到劉備桌桉上的,劉備得知此事之後沒什麼想法,稍微應付了一下,囑咐荀攸多回家看看,然後就把精力放在了內政和軍事上。

至於荀攸會不會常回家看看,劉備不知道。

據說荀攸昨日前往荀爽的府上,不久之後又出來了,一臉無事發生的模樣,隨後,便是荀爽生病的訊息。

這裡頭有什麼有意思的事情發生嗎?

劉備沒有繼續關注。

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忙都忙不開。

操練兵馬,練新兵,籌備軍糧軍需物資,為之後的戰爭做準備,把投效自己的人安排在合適的崗位上,並且時不時找他們來談天說地,增進感情。

驃騎將軍府改組為大將軍府的時候,也是劉備大規模安排親信進入朝廷掌握權力的時候。

所以當時對整個大將軍府他就沒有特別的在意,等他闢召而來的人們陸續抵達雒陽之後,他才著手進行了大將軍府的建設。

大將軍府是他履行大將軍制度性職責和權力的部門,透過大將軍府和大將軍的屬吏,他能夠合理合法的使用這個權力介入到國家日常治理當中。

而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對天下軍隊合理合法的控制。

在他獲得了天子任命之後,他成為了整個漢帝國全部軍隊的最高統帥,理論上擁有任何一支軍隊的指揮權,只要是漢帝國境內的官方性質的軍隊。

不管這支軍隊實際是否聽從他的指揮。

目前的整個雒陽地區的軍隊同樣如此,除了蹇碩和董重控制的軍隊之外,其他全部的軍隊都在劉備的實際指揮之下,哪怕蹇碩和董重掌控的軍隊,在原則上,劉備也有指揮權。

所以大將軍府的建設還是很重要的。

他根據手上的一些具體人才的掌控情況,對整個大將軍府的人員配置做了一番安排。

首先是大將軍府長史,這個職位主要負責大將軍府內的日常事務,牽扯到政務相關的也能過問。

劉備將這個職位交給了滿寵,理由是滿寵擁有目前投效他的人員中最豐富的行政經驗,擁有比較多的官場見識。

此前,劉備和滿寵做過一番深入談論,談及自己為什麼辟召他,以及對他過去的瞭解。

綜合來看,劉備認為滿寵所謂的“酷吏”名聲更類似於對儒家學派中荀子那一派的認同。

滿寵是個人性本惡的信徒,他堅信人如果沒有律法的嚴格約束,就一定會放飛自我、不斷作惡,而不是做善事。

甚至於他對當前春秋決獄的慣例也頗有微詞,覺得這樣做不太好。

“律法就是律法,古人之所以設立律法,就是為了約束惡人的行為,自孝武以來,儒士多介入律法之事,將律法至於儒門經典之下,我私下裡認為這是不妥當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所以至今為止,我也沒有因為過去的作為而後悔,我只恨自己不能糾正世人的過失,若是再給我一次機會,我還會堅持自己的所作所為!”

“哪怕為此受到世人的非議?”

“如果是因為錯誤的事情而遭到非議,那麼自然應該被責罰,但如果是因為正確的事情而遭到非議,那麼我又何錯之有?”

滿寵堅定的說道:“我會堅持,絕不改變!”

“好!”

劉備對滿寵的態度非常欣賞,於是將漢律全文交給滿寵觀看閱讀和學習,並且請滿寵對這些法律條文進行評判,又把大將軍長史的位置交給他,以示榮寵。

滿寵對此非常感激。

然後是大將軍府司馬,這是主掌軍事的職位,算是大將軍的私人軍事高參,幫助大將軍參詳軍事問題,對於這個職位,劉備選擇了為人嚴謹的高順。

接觸高順之前,劉備以為高順是個熊虎之將,但是見到高順之後,劉備才發現高順是個文質彬彬的文人模樣,並沒有張飛那樣的高大威勐的姿態。

他為人沉默寡言,但是知識水平非常不錯,他曾在家中學習和軍隊相關的事務,對行軍征戰之類的事情頗有自己的看法,與劉備談論這些事情,講的頭頭是道。

他非常喜歡劉備編纂的《練兵操典》,向劉備請求這本書,細細研讀,然後為這本書做了註解,他寫的註解內容在劉備看來都很有些符合時代特徵的益處。

於是劉備很欣賞高順,將大將軍司馬的職位交給他,讓他輔助自己對軍隊進行訓練和管理。

接著是兩名六百石的大將軍從事中郎,主掌參謀議論,相當於大將軍本人的高參,對於這兩個職位,劉備把徐州名士張昭、張紘兩人安頓於其中,任命他們做自己的高參。

張昭和張紘抵達雒陽之後,劉備找他們做了一番談論,向他們諮詢關於天下人心向背的問題,兩人的回答都很中肯,不單單說了一些大道理,還說了一些很實際的東西。

比如軍隊對人心向背的重要影響力,還有袁氏逆賊必然不能獲勝的緣由之類的,言辭之間都透露出了對劉備獲得最終勝利的濃烈信任感,意圖使劉備增強對自己的自信。

除此之外,這兩人也有真才實學,對當前的政治局勢和軍事形勢都有自己的看法,就劉備在朝堂上的一些政治上的做法和軍事上的做法進行了點評,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感受到他們的誠意,以及敢於進言的作風,劉備決定把這兩個職位交給他們兩人。

接著是大將軍主簿,六百石的職位,作為大將軍本人的大秘,重要的親信,某種意義上也是大將軍的代言人。

這個職位,劉備交給了此前沒有任何行政經驗的程立。

程立最初抵達雒陽的時候,和趙雲等人一樣,都對劉備辟召他感到疑惑,覺得自己無論如何都沒有能和劉備這樣的大人物產生聯絡的渠道。

然後劉備使用傳統技能,告訴程立他做的夢。

他說自己做夢夢見自己登上泰山,在泰山之巔,有一人身著白衣,捧著太陽獻給他,讓他一口吞下了太陽,吞下太陽之後他問這個人叫什麼名字,這個人說自己是東郡人程立。

甦醒之後,劉備十分驚異,派人尋訪,果然在東郡找到了程立,正應了夢中的那些事情,於是相信程立是自己的應夢賢臣。

程立對此大感驚異,對這些玄之又玄的事情,他不太想相信,但是劉備這樣的人,怎麼會和他開玩笑呢?

所以他只能認為自己真的是劉備的應夢賢臣,是天意註定要來輔左劉備的。

他非常高興,隨後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告訴劉備自己一路走來打聽到的關於袁紹、袁術的訊息,向劉備獻策對付袁紹、袁術。

於是劉備決定任命程立做自己的主簿,親近自己,為近臣。

剩下的人則基本上都是大將軍掾、大將軍令史和大將軍舍人,各有各的執掌責任。

而想要從事武職的,或者就是為了從事武職而來的,比如張郃、史渙、趙雲等人,都以大將軍掾的身份進入了軍隊裡。

對於劉備的安排,府中人員基本上沒什麼看法。

大將軍府裡的人們充實了之後,劉備又把不斷抵達的涼州門生故吏們安排到三輔、雒陽地區的基層崗位上辦事,然後開始在三輔地區推動集體農莊政策,準備恢復三輔之地往日的農業榮光。

這些門生故吏們都是劉備一手培養、扶植起來的,遵循著二重君主的潛規則,他們奉行著劉備的意志,將涼州模式在三輔之地推廣。

就算三輔之地的農業榮光不能全部恢復,也要稍微恢復一部分,在三輔地區開始屯田屯糧,為今後可能有的大規模戰事做準備。

打仗需要糧食,需要很多很多的糧食,而雒陽地區的農業生產經過河東危機和雒陽事變之後,已經被摧殘的有些嚴重了,眼下之所以還能勉強支撐,是劉備從涼州、三輔之地運輸糧食到雒陽的緣故。

這個方法可以解除一時的困難,但是長久的問題難以解除,所以劉備準備在三輔、雒陽地區進行集體農莊的建設,展開屯田。

不但雒陽城周邊需要,河東和河內地區也是需要的,這兩個郡因為之前的戰亂受到很大的損害,為了拱衛雒陽的必要,這兩個郡的秩序必須要恢復。

於是,這就又給了劉備安插基層官吏進入地方的好機會。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