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部分讀寫型選手來說,儒家經典只是外殼點綴,用來湖弄世人模湖視線的。

培養他們的真正導向,就是朝著擁有不同思想的、認同劉備全新路線的實幹派中堅種子選手來培養。

他們是劉備要在涼州推動的新體制的主要擁護力量,他們的成長和壯大將成為劉備未來推動進一步改革的重要依仗,是推動歷史向前進的推手。

所以比起精英班,劉備其實更在意這些讀寫型選手組成的普通班。

但是除了精英班和普通班之外,劉備還打算設定一個州學的預備學校,作為基礎文化知識補強的學校而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預備學校是用來對接集體農莊的。

在劉備的計劃裡,他打算每年從各大集體農莊裡選一批適齡學童進入這個預備學校,數量倒也不必太多,但是應當給予全免費的教育。

包吃包住包學,等他們在這個預備學校補齊該掌握的學識、成為讀寫型選手之後,就可以進入州學進行進一步的學習了。

之前,劉備曾安排人員在集體農莊內推行掃盲行動,效果只能說還可以。

因為缺少教育用具和正規的教育場所,掃盲效率其實不高。

而且大部分莊稼漢都沒有什麼心思學習認字讀寫,在教官的督促下勉強認得一百多二百多個字之後就不再關注這個了,學的也很慢,很少有那種天賦型選手。

他們覺得有這個時間還不如多種地、多做工,還能多賺一點收入,多吃一點米糧,出一把力氣也比花費心思和時間去認字來的好。

他們可不覺得能透過認字得到什麼肉眼可見的好處,比如多吃一口米糧什麼的。

長遠的利益他們看不到,也不想看。

比起成人,還是年齡小的農家幼童比較好一些,學的快,莊稼漢們普遍也願意讓自家孩子多學幾個字,省得以後當睜眼瞎。

當然,也僅限於此,進一步的教育莊稼漢們沒想過,他不認為他們有機會能接觸到。

教育資源在這個時代是異常寶貴的。

但是好巧不巧,劉備就是掌握了這種珍貴資源的官方認證選手之一。

所以劉備也打算後續按照認字多寡進行選拔,每年在集體農莊裡挑選一批認字多、學習快的聰明孩子進入州學預備學校,予以較為系統的基礎教育,然後放到州學裡面,給他們一條進身之階。

雖然路線狹窄,機會有限,但終究是有的。

既然短期內沒有推動科舉制度的現實基礎,那麼劉備就要在現有的遊戲規則內開闢屬於自己的競爭賽道,進行差異化競爭,爭取開拓全新的藍海。

不管是士人、大地主家族出身的精英,還是中小地主家庭出身的讀寫型選手,在整個大漢國內,都算是人群當中的少數派。

佔總人數超過百分之九十五的底層才是真正的主流。

如果不把他們的力量吸納進來,不透過各種方式把他們引入到“玄德公司”當中來,劉備掌控的“玄德公司”就要以中小地主豪強這等“寒門子弟”為基礎而建立起來了。

這不太好。

以如今這些“寒門子弟”的做態,恐怕要不了多久就會變得比閥閱還要閥閱,未來,他們主導的國家不會比劉秀主導的國家要好多少。

這些“寒門子弟”也只能當過度,真正要提拔起來的,還是農家子弟。

農家子弟至少還隔著一層,他們追求的變革會更加徹底一些,就算以後要變質,也沒那麼快,以後用他們為基礎搞革新,也算是有的放失,有人支援。

而且劉備想要推動學術下移,也有自己的說法啊。

孔老夫子怎麼說來著?

有教無類。

甭管別人怎麼認為,到他劉備這裡,意思就是甭管是什麼人,只要是個人,就能受教育,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怎麼著,你想質疑孔子?

在我的學校裡質疑孔子?

你膽子很大喲。

這就解決了。

剩下的無非是技術手段和經濟支出,對於手握鹽鐵之利且不喜歡奢靡生活的劉備而言,循序漸進的在涼州地區率先推動學術下移,並非不可能。

他有那個經濟基礎。

事實上,一些有遠見卓識的人從古至今都在著力於推動學術下移,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學到東西,可以開啟民智。

儘管他們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改善什麼,而是讓每個人都可以沐浴“聖賢教化”,從而曉得儒家的綱常倫理,使他們變得寧可餓肚子也要“忠君愛國”,減少農民起義的發生。

這是相當一部分力主推動教育普及的“孔聖門徒”們的目的。

但是不管怎麼說,他們傳授文化給普通百姓,也在客觀上促進了教育的發展。

不過統治階層的主流力量一直還是清醒的,他們並沒有透過行政手頓去做什麼,相反還在阻礙這個程序,不希望太多的人學到知識,以防他們對現狀不滿。

這些人從純粹的利益角度出發,不希望太多人掌握知識,否則會不便於他們繼續世襲罔替過奢侈的生活。

兩股力量此消彼長,一直都在鬥爭,前者始終鬥不過後者,一直到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到來,這一局面才被徹底打破。

劉備不想等那麼久了。

活字印刷術也好,造紙術也好,他這裡都是有辦法的,搗鼓搗鼓,三五年之內也能形成產業鏈,把推廣學術下移的技術難題完成。

但是至關重要的政治體制上的問題,就需要另外層面的力量來突破了。

他從來不在意自己和自己的家族能不能千年萬年。

比起維持這種腐朽的世襲罔替的家傳“生意”,他更想掀桌子,把這一切都給砸得粉碎,重塑文化傳承。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四世三公的家族越多,這個國家就越完蛋,世襲罔替越多,倒黴的人也就越多,所以,讓這群傢伙該消失的消失,換一批人上來,這樣才會比較好。

雖然這也是有時間限制的,不過無妨,指望一勞永逸本身就是不可能的。

任何一勞永逸的想法都是會破滅的,指望一次改革能盡全功的也都是在做夢,唯有不斷的變革,不斷地折騰,這個世界才有希望。

從這個角度來說,東漢建立的初衷就是錯的,為了恢復就有的統治秩序而修修補補,從建國的思路上就註定要走到分崩離析的地步。

所以劉備雖然姓劉,卻打算來個翻天覆地的操作,把這片天地積攢了數百年的汙濁好好的清洗一下。

為了這個目標,涼州州學便是所有這一切的起始點。

對於劉備來說,涼州州學的意義非常重大,對於其他人來說,涼州州學的意義也非常重大。

雖然每個進入這個州學的人都能成為劉備的門生,但是眾所周知,門生是放養,弟子才是正兒八經的和老師有深度繫結的存在。

如果想要真正的出人頭地,只混一個門生可不行。

(本章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