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漢軍的最新動向,張燕等人也不是沒嘗試過破局,但是效果不太好。

他們多次派兵主動出擊,甚至挑釁漢軍,侮辱漢軍,連番叫罵,逼迫漢軍出戰。

但是都沒有什麼用處。

他們面前這支漢軍似乎鐵了心要搞烏龜戰術,就是拖,就是不打,就是要和他們耗著。

他們進攻,漢軍防守,他們撤退,漢軍不追,他們羊裝敗退,漢軍就當沒看到。

從上到下,集體把裝烏龜的策略貫徹到底。

這樣一來,張燕等人開始覺得不妙了。

張燕讀過書,有點見識,有點天分,面對這個局面,他敏銳地察覺到了不利因素。

“漢軍固守城池不出擊,而我軍最擅長的不是攻城略地,一旦被漢軍拖入攻城戰,我軍的損失會急劇上升,糧食的消耗也會非常大,過幾個月就要入冬了,此時此刻把糧食耗光,入冬,就要餓死人了。”

張燕嘆了口氣,看了看郭太和於扶羅。

“我們還是撤軍吧,能攻取太原郡已經是很大的勝利了,待我們把太原郡整理一番,把那些貪官汙吏的家產都奪走,今年的冬天就不會那麼難熬了,這一戰也算是值了。”

於扶羅本來就是臨時被扶起來的南匈奴單于,他也不是很希望繼續打下去,他也有很多事情想要做,所以贊同張燕的看法。

唯有郭太不願意就此停下腳步。

“大賢良師的血海深仇還沒有報,蒼天未死,黃天搖搖欲墜,這樣的情況,我不能忍耐,況且現在這大好時機要是錯過了,下一次,又該是什麼時候呢?二位,不能錯失良機啊!”

張燕搖了搖頭。

“但凡還有點可能,我也不願意就此停止作戰,但是漢軍現在分兵固守城池,每一座城池都是駐軍,我們要麼一座一座的打,要麼就要繞路,還要分兵包圍城池,避免漢軍威脅我們的後路。

這樣一來,我們又能有多少兵馬用來繼續進攻呢?更別提黃河邊上漢軍肯定也分兵固守,雒陽城內外肯定也有大量漢軍等著我們,我們的確威脅到了雒陽,但是僅限於此了。”

郭太低著頭咬著牙,雙手緊緊攥著,一臉的不服輸。

“我從中原轉戰於此,九死一生,生死早已經看澹了,我現在唯一想做的,就是讓雒陽城裡的漢天子去死!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

張燕看了看於扶羅,於扶羅看了看張燕,兩人心裡的想法是不謀而合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你看澹了生死,我又沒有看澹生死!

他們可不想在這裡和漢軍玩命,這樣搞,容易一不小心把自己的命給玩沒了。

生命只有一次,是寶貴的,能活著,誰想死啊?

不能玩命!

於扶羅不想再說什麼了。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我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雖然很想繼續下去,但是我也不得不離開了,今後若有良機,再攜手圖謀大事。”

於扶羅丟下一句話,就說自己要走了。

他很快就把叛軍大聯盟裡的南匈奴騎兵帶走了,理由是面對漢軍的烏龜陣,騎兵是脆弱而無力的,繼續打下去沒有意義。

張燕也不想繼續留在這裡耗費錢糧了,他打算撤兵返回太原郡,慢慢消化屬於他的那部分戰利品,讓自己變得更強。

越強,才越有議價能力。

臨走前,張燕最後勸了一次郭太。

“你現在只有不到兩萬人的兵力,繼續留在這裡,漢軍得知,很有可能會來攻擊你,到時候你的處境會非常不妙,不如現在和我同去太原,也好互相照應,不是嗎?”

郭太想了想,頗有些心動,但還是搖了搖頭。

“您的建議或許是對的,但是我並沒有想過要給自己留後路,大賢良師和太平道眾們的血海深仇,我又如何能忘記呢?我忘不掉,我必須要戰鬥,我絕不認輸!”

眼見郭太意志堅定,張燕無奈,只能點頭,給郭太留下了一部分的糧食物資,然後緩緩撤兵返回太原郡。

正好,有郭太頂在前面,他都不用擔心撤退會不會有漢軍前來追擊,撤退都撤的非常從容。

他們走後,郭太很快下令軍隊繼續進攻聞喜縣,試圖攻破漢軍防線,繼續南下威脅雒陽,頗有不管不顧的架勢。

同一時刻,劉備的第二封私人信件送到了雒陽,透過張讓的傳遞直接送到了劉宏手中,劉宏拆開來一看,頓時露出了驚喜的表情。

“玄德說,他想要回京述職。”

“回京述職?這有什麼必要嗎?”

張讓覺得奇怪:“他只要派遣上計吏來就可以了,何須自己親自來雒陽?一來一回還挺費時間的。”

“你看看吧。”

劉宏把信件遞給了張讓,張讓接過,粗略地看了看,略有些驚訝。

“他想回來要到傳承?”

“這可是好事。”

劉宏笑道:“咱們漢室宗親還沒有誰能夠在這群眼高於頂的士人手裡拿到真正的傳承過,玄德開了個好頭,咱們漢室子弟也能正式介入到學術爭端當中了,說話也就有分量了。

玄德的意思是要拿到傳承,然後正式開始招收門生,準備授課傳承,營造劉氏的勢力,我覺得這是很好的事情,嘖嘖,心向漢室的士人,必須要維護漢室的士人,多新鮮啊。

而且他如果能在涼州開辦學府授課,那麼涼州人也會感念漢室恩德,涼州也能就此得到安定,一件事情,能夠帶來那麼多的好處,玄德真不愧是我的良左啊。”

劉宏拿起面前的一顆葡萄送到嘴裡,美滋滋地咀嚼著。

隨後,劉宏決定配合劉備,下令讓劉備回雒陽述職,而且正好,眼下的河東郡危機,他還需要劉備給他現場參謀一下。

劉宏接到信件的同時,盧植也接到了劉備的信件,信件裡說起了左氏春秋傳承的事情,盧植心下瞭然。

劉備想要在涼州辦學,撫慰人心,左氏春秋傳承人的身份有利於他在涼州地位的進一步穩定。

從劉備個人角度來說,這將直接奠定他在經學系統中的地位,涿郡涿縣劉氏將正式開宗立派。

就算從國家角度來看,一個經典傳承人在涼州的辦學行動也有利於增強涼州對漢帝國的向心力,有利於漢帝國在涼州統治的穩固。

但是如果讓劉備的弟子和門生系統裡出現一批涼州人,這對於劉備來說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雖然古文學派沒有反涼州反到魔怔的地步,對涼州的看法總體來說沒有今文學派那麼極端,但是對涼州人的態度顯然也沒有那麼好。

漢羌戰爭以來,涼州人二等公民身份的事實是存在的,一百多年的“傳統”,沒那麼容易被改變。

劉備想要接納涼州人,這在盧植看來固然是一件值得鼓勵的事情,但是有待商榷。

正好後面盧植得知劉宏要召劉備回京述職,他很高興,覺得正好能夠就這個問題和劉備商量一下一些細節問題。

(本章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