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雒陽之前,劉備就找到了張讓,詢問他有沒有在三輔之地的比較可靠的人際關係。

劉備考慮到了自己初至涼州以後可能面臨的糧食困境,希望能夠透過他們的關係購買到便宜而又量大的糧食,張讓想了想,給他推薦了一個叫孟陀的人。

他說這個人是三輔鉅富,很有些家產,當年透過贈送他很多東西換來了涼州刺史的職位,在任上撈了個盆滿缽滿,後來因事罷官,花了一筆錢之後全身而退,繼續回家做富翁去了。

他在三輔廣有田產,還經營商業,這些年也一直不忘給張讓送禮物聯絡感情,是個可靠的人,如果劉備要用到的話,他可以代為聯絡。

當然,算人情。

劉備接受。

五郡征伐計劃開始之前,他就安排甄儼趕赴右扶風面見孟陀,與他商量長期、大量、穩定購買糧食的商業方案,希望從他這裡拿到最優惠的價格。

孟陀事先得到了張讓的叮囑,也不敢對劉備這等人物耍什麼小心眼,於是以一百錢一石的價格向劉備出售糧食,比劉備在三河之地購買糧食的價格便宜了很多很多。

估計就算不是成本價,也離成本價差不了太遠,這個價格購買糧食,對劉備來說絕對是賺的。

所以劉備也不打算虧待孟陀,為了讓他盡心盡力為自己倒騰糧食,劉備向他許諾,等之後蒲桃園和蒲桃酒生產作坊建立起來之後,專門給他一個特許經營權,准許他用優惠價格拿貨。

你為我倒騰便宜的糧食,我給你便宜的蒲桃酒,肯定讓你有錢賺。

這個事情還真是讓孟陀高興不已。

蒲桃酒價格昂貴,在很多地方都屬於有價無市的狀態,自打涼州戰亂以來,很多原先獲得蒲桃酒的途徑就斷了,很久沒有拿貨途徑了,而透過這次交易,他居然成功搭上了涼州牧的關係,不可謂不是天降之喜。

於是在各郡歸還戶籍人口以及戰爭俘獲人口這將近十萬人紛紛抵達漢陽郡的檔口,第一批從三輔之地購買的糧食也浩浩蕩蕩運到了漢陽郡。

看到那麼多糧食運過來,州府和郡府的人心一下子就穩定住了。

蓋勳、閻忠、閻溫等人感慨於劉備的通天手段,總是能從其他地方搞到他所需要的東西,並且帶到涼州來挽回困境,這種情況是長期不能和外界產生有效接觸的涼州人所難以見識到的。

他們意識到,那些想要和劉備在政策上有所交鋒的人,恐怕面對的不單單是一個劉備,而是他背後全部的來自雒陽的社會關系。

在那邊,劉備有著十分高效的他們所無法想象的人脈關系,這些人脈關系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也不是他們能夠對抗的。

劉備在雒陽所經營的政治身份的意義之重大,遠非常人所能揣度,劉備的經典傳承人身份給他帶來的東西也遠非涼州人所能夠設想。

劉備是真的來涼州做州牧的啊。

他們感到一陣陣的驚訝,隨後,便是一陣陣的欣喜。

作為本地人,他們當然希望看到劉備給本地帶來他們急缺的錢財和物資,能夠讓困頓已久的涼州重新煥發生機。

所以,在劉備帶來的糧食抵達之後,蓋勳、閻忠和閻溫等在當地廣有威望的本地人親自出面,聯絡了一批漢陽郡的地方人物,大家湊在一起湊吧湊吧,給州府捐贈了一批糧食。

不算太多,但多少算個態度。

您老人家的通天之能我們看到了,我們服,您老人家以後說什麼就是什麼,只要不過分,哪怕稍稍損害一下我們的利益,只要有的補,我們願意配合,怎麼樣?夠意思吧?

至此,劉備確定至少在漢陽郡中,他已經初步建立了說一不二的權威。

於是劉備便開始著手準備建立起以漢陽郡為中心的涼州政治軍事經濟體系,把困頓已久的涼州重新拉起來,使之復興。

讓涼州再次偉大!

人力,他有了。

資金,他有了。

糧食,他有了。

權威,他有了。

那還等什麼?

開幹啊!

從漢陽郡開始,劉備開始安排對荒廢土地的全面統計和整頓,然後準備推動集體農莊的建設。

主要針對的物件就是這透過戰爭獲得的十餘萬胡漢人口。

該說不說,推動集體農莊的建設在涼州這種邊地是有現實基礎的。

因為涼州這種邊地在早期有集體軍屯、民屯和大規模推動代田法生產的傳統,軍屯民屯在某種意義上就是集體農莊的雛形,而正是因為這種集體生產模式,才有代田法推行的基礎。

西漢時期,為了對抗匈奴,西漢朝廷推動了移民實邊計劃,對邊境大規模移民,並且實行屯田政策為軍隊提供糧食。

所以集體生產這種事情在內地郡國沒有傳統,但是在涼州、幷州、幽州這種邊境地方,為了給軍隊提供軍糧,是有一定傳統的。

劉備以此為依據,宣佈要在涼州重新推動“民屯之法”,但是要改名換姓,變成【集體農莊】。

主要內容就是將俘獲口眾重新編戶造冊,打散分作一個一個生產小組,以壯勞力人數和家庭單位作為參照,官府將土地授予他們,但並非授予個人,而是將土地授予【集體農莊】這個集體。

農戶屬於集體農莊的時候,擁有對被分配土地的使用權和收穫權,當不屬於集體農莊的時候,就會自動失去對土地的一切權利。

因此,單個農戶並不具備出售土地和收購土地的許可權,需要以集體的形式向郡國官府的土地主管部門進行申請,在官府的主持下才能進行土地的交易,土地的交易會被嚴格限制。

而收穫分配方面,劉備則表示官府會透過計算和實際情況制定一個“農分”的概念出來。

大體上是根據每個農民的勞作時間進行農分的積累,農產品收穫之後按照農分多少進行分配,最後也是貫徹一個多勞多得的基本概念,以此促進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這些都會在農莊建立起來以後,對農民進行詳細的宣講,讓他們都明白這裡頭的規則。

農戶以集體農莊的整體形式向官府繳納稅收,也會以集體身份參與到官府的一系列徵兵、徭役、建設用工等活動之中。

而這一策略最有利的地方在於,透過集體生產的形式,可以對沖掉小農生產模式下單個家庭的生產風險。

因為土地屬於集體,生產也歸於集體,當單個勞動力被官府徵調前往從事兵役、徭役和其他建設用工行動中的時候,屬於他本人職責範圍內的農務將由集體農莊分配其他人代為勞作,確保土地不荒廢。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且官府也必須要在這個過程中保證農業生產和人力運用方面的平衡,不得隨意徵調農莊中過多的勞力從事非農業生產行動。

這方面的細節規定劉備也拿出來和大家一起參詳,一起討論,根據涼州州牧府之後的一系列生產計劃做出了調整,計算出了一個比較合適的抽調人力的準則,官府管理之下的集體農莊就按照這個方式來推動。

對於一些官吏出於種種目的提出的質疑,劉備大手一揮,打了個哈哈。

“民屯古已有之,效果確實不錯,不過是管理上的問題導致逐漸荒廢,現在對咱們來數,不過是把古人的智慧拿來用,並且更正古人的錯誤,要是搞得不好,那就不搞,搞得好了,可以推廣,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