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為這種特殊的情況,以至於當時古文學派的上層領導人們在政治鬥爭時都需要透過劉備來瞭解這些廣大年輕士子們的思想動向和政治傾向。

劉備實際上擔負起了古文學派宣傳部長的職責,並且在事實上成為了古文學派上層和廣大少壯派士子之間溝通的橋樑。

這種處境使得劉備具備著不亞於甚至超過某些上層人物的對基層士子的號召力和動員力,他一聲令下,願意聽從他的號召而行動起來的人數,絕對不在少數。

所以在事實上,劉備不僅是古文學派上層所欣賞和信任的“宣傳部長”,還是古文學派少壯派的領袖。

儘管這個“少壯派”根本不是被他們所認可的。

在他們眼裡,就算有少壯派,那也是大家各自的子弟和優秀弟子門生組成的,關係比較親近的才算得上少壯派。

這要是把其他人也算上,難道雒陽城內數萬不屬於今文學派的士子都屬於古文學派?

那還不亂了套?

但是劉備就是這樣期待的。

他希望古文學派的少壯派的囊括範圍更大一些,最好把整個雒陽不被今文學派所接受的年輕士子們全都囊括進入。

他們憎恨著今文學派,他們的怒火是燒燬這一切的最佳燃料。

在劉備攛掇起了那場驚世大戰之後,這些人感到了強烈的快感,他們眼睜睜看著瞧不起他們甚至鄙視他們的今文學派被古文學派打翻在地,感覺靈魂都要絕頂了。

於是他們一方面成為古文學派堅決的擁躉,一方面則堅決希望古文學派和今文學派全面開戰,在較短的時間內覆滅今文學派,讓那些今文學派的老朽們全都撲街吔屎。

在劉備的刻意引導下,少壯派計程車人們出離的憤怒了。

反擊的號角被吹響了,在古文學派上層沒有做好這樣的準備的時候,反擊的號角已經吹響了。

他們自發的在太學,在街頭巷尾,在室內或者室外的一切場合對今文學派的老朽們發起勐烈的攻擊,包括在楊賜的府邸人為製造臭氣攻擊,讓楊賜在物理意義上變得臭不可聞。

楊賜躲在皇宮裡不敢回家,楊家人也在古文學派士子們洶湧澎湃的攻勢下連頭都不敢抬,其他今文學派的大老們人人自危,為這股前所未有的劇烈衝擊潮流而感到心驚膽戰。

這股衝擊波的確有點過於強大了,以至於今文學派感到驚恐之餘,古文學派上層自己也覺得情況有點超出預計了。

所以他們找來劉備加入協商會議,希望一直以來以一個“智將”人設立身的劉備能夠給古文學派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議。

結果劉備也是苦著臉向他們訴苦。

“並非弟子不努力勸阻,實在是受到今文學派挑釁而被激怒的人太多了,老師和弟子都被楊賜上表論死,訊息一傳出來,很多人都為之憤恨,覺得楊賜是個十足的老賊。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他們覺得對方已經下死手了,我們如果還慢吞吞的不與之決裂、死鬥,便只能坐視老師與弟子一起死掉,老師海內大儒,聲名遠揚四海,學派內的士子們不可能對此坐視不理的。”

劉備拉出了盧植和自己一起擋槍,轉移了視線和重點,成功把大家夥兒的思維帶偏了。

問題不在古文學派本身,而在今文學派。

劉備試圖完成這樣的意識表達,並且在古文學派上層爭取到足夠的支持者。

要說也是楊賜自己犯蠢,兩派相爭也好,二者相鬥也好,哪有人一上來就直接開大的?

本來他還沒有好的說辭,結果楊賜自己把刀抵了過來。

老家夥居然不知死活的直接對著盧植和他劉某人開火,還要求劉宏誅殺他們師徒兩人。

這樣一來,就算劉備不搞什麼操作,以盧植的名望和劉備的人氣,都足以讓古文學派炸毛,更何況是劉備的扇動之後呢?

楊賜連演都不演了,吃相實在是太難看了。

“弟子也覺得楊氏實在是太過分了,什麼都不說,上來就要誅殺老師和弟子,弟子死不足惜,老師海內大儒,為大漢立下汗馬功勞,楊賜居然也要對老師下殺手,如此一來,弟子又如何能坐視不理呢?”

完美的理由,完美的藉口。

就算有人告訴他們劉備扇動古文學派的士子們搞事情,又能如何?

弟子為了老師衝冠一怒,多麼合理的理由!

所以劉備這樣說,包括鄭玄在內的大老們都沒什麼辦法。

盧植也長嘆一聲,連連搖頭——他和楊彪的私人關系其實挺不錯的,連帶著劉備也曾得到楊彪的誇獎。

那首傳遍雒陽街頭巷尾的《訪楊文先不遇》正是這段友情的永恆見證。

可誰曾想到不過一年時間,風雲突變,古文學派和今文學派這兩個原本並不明確的學術概念驟然化為政治實體,展開了慘烈的對攻,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到了涇渭分明、老死不相往來的地步。

這一切變得太快,別說盧植了,楊彪也沒有反應過來。

要誅殺盧植和劉備的,是楊彪的父親,是弘農楊氏的族長,也是今文學派的領袖,他無法抗拒。

而盧植是他的好友,劉備是他欣賞的晚輩。

尊敬的至親的父親要誅殺他的好友和晚輩。

他的好友和欣賞的晚輩也會為此全力反擊。

他夾在其中,很有些迷茫和痛苦。

可是時代的潮流一旦捲起,個人的作用就有些微乎其微了,更何況楊彪從來也不是時代的弄潮兒,他只是一個隨波逐流的庸人罷了。

所以後面他也看穿了,看澹了,認了。

一個人的力量,又如何能夠和時代大潮相提並論呢?

最重要的,還是自己所屬集團的利益。

所以,子幹,對不住了。

而對古文學派的上層領導者們來說,劉備的“躺平”也意味著他們對局勢在某種程度上失去了控制。

更別說之後還發生了數百名年輕士子集體請願的事情。

年輕士子們要求堅決保衛盧植和劉備,堅決保衛古文學派的領軍人物,絕不認輸,絕不低頭,一定要讓今文學派那群卑鄙的骯髒的小丑付出代價。

對此,古文學派的大老們還是希望可以稍微控制一下局勢的,於是親自出面,希望可以讓年輕韭菜們多少冷靜一點。

結果並不好。

鄭玄出面要求大家冷靜對待此事的時候,年輕士人們堅決不能認同。

“彼等對我學派如此汙衊,吾輩如何能夠坐視不理?鄭公難道能夠接受彼等之汙衊嗎?”

鄭玄無言以對。

服虔出面希望大家冷靜的時候,年輕士人們也不能認同。

“今文老賊狼子野心,屠刀已經架在了吾等的脖子上,難道吾等要引頸受戮嗎?”

服虔無言以對。

盧植出面希望大家可以冷靜對待此事的時候,年輕士子們更加憤怒了。

“難道吾等要眼睜睜看著盧公為其所害嗎?吾等誓死保衛盧公!吾等誓死保衛學派!誓與其鬥爭到底!!”

劉備的鬥爭思想很好的浸潤了古文學派的基層,因為他曾說過,古文學派有今日,都是因為勇敢的鬥爭,沒有勇敢的鬥爭,就沒有今日的局面。

所以,鬥爭!

但是對於高層來說,這種情況就很讓他們為難了。

我們沒打算和他們魚死網破啊!

這個事情完全可以內部協調一下再看看情況的呀!慢慢來呀!

你們直接上來就要和他們撕破臉皮對著幹,還要把他們全部掀翻,我們怕的呀!

古文學派的上層實際上已經在心理上完成了閥閱家族化,甚至一部分人的屁股已經坐在了閥閱家族層面,事實上和廣大出身寒微的年輕士人們分離了。

對於年輕士人們的這種狂暴心態,他們非常的不滿、擔憂,乃至於恐懼。

但是面對熙熙攘攘的人潮,他們的出面完全沒有效果,反而激化了年輕士子們的憤怒情緒。

年輕士子們的行動升級了。

他們不僅對楊氏宅邸進行化學性質的進攻,讓他們臭不可聞,還開始大規模向朝廷和皇帝遞交奏表。

有資格遞交奏表的就自己遞,沒資格的就集體走詣闕上書的路子,把司隸校尉府圍的裡三層外三層,規模之大讓司隸校尉郭鴻心驚膽戰。

現在這些人能靜坐遞奏表,將來是不是也能穿著軍裝給他送刀子?

而且這個路數怎麼覺得有點意外的眼熟呢?是我的錯覺嗎?

今文學派那邊在回過神來之後也組織了部分人力和古文學派打對攻,但是花錢買來的水軍終究比不過規模龐大的自來水,不是對手。

正當局勢的走向越來越讓今古文兩派都覺得相當為難的時候,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皇帝出手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