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順騎兵剛剛衝出的時候,只覺得是做夢一般,眼前竟會出現那麼多韃子步兵,卻已經是由不得思考,只是依著久經沙場的本能,騎兵遇步兵,哪裡有不衝鋒的說法?

多鐸雖然奮力呼喊,下令撤退並第一個帶頭行動,但對於經過一夜煎熬,一心只想攀上城牆立大功的韃子兵來說,卻已經是太遲了。

實際上,隨著順軍騎兵剛剛那一鑿所帶來的猛烈衝擊和巨大傷亡,原本就不成軍陣的清軍根本就是已經徹底失了控制,丟盔棄甲,相互裹挾,瞬間分成無數小股部隊四處逃竄,任由順軍騎兵在後面追逐砍殺。

這還是第一次,滿清崛起以來,在北京城,在中原大地上,清軍被漢人騎兵追得這樣狼狽不堪。

順軍以逸待勞,以騎對步,在兩千餘騎全副武裝鐵騎的奮勇衝擊之下,北京城南側的一千五百餘清軍精銳幾乎是瞬間崩潰。

對於南城城門突然出現的韃子,順軍雖然意外,卻佔據著戰力優勢和人數優勢,局勢幾乎是一邊倒的屠殺,可以說,這一隊騎兵甚至都不要調轉馬頭,調整方向追擊,只要順著既定的迂迴進攻路線一路砍殺即可。

於是乎,隨著二營營長微微抬手示意,一面“順”字大旗便在馬上奮力搖晃,指引道路,引得大順騎兵們紛紛歡呼大喊,只覺得這十幾天,這十幾年憋在心頭的鬱悶一掃而空。

漢人,亦不可戰勝矣!

無論是遵循人類獵殺的獸性本能,還是作為軍人的天職,看著背對自己而逃的敵人,作為一個優秀的騎兵,都會毫不猶豫地衝殺而去。

一路上,順軍將士對前線兩翼潰散的清軍展開砍瓜切菜般地進攻。同時,依舊還能保持著大概的行軍陣型,這既是加強訓練的結果,也是戰力碾壓的緣故。

旋即,隨著那面大旗疾速飛馳,大順的英雄們便轟隆隆地沿著既定的路線迂迴而去,只留下一千多具面目全非的清兵屍體!

……

……

知道自己敗局已定,已經在兩個親衛保護下逃進樹林的多鐸遠遠望去,便立即回頭,不敢再看一眼。

而這個過程中,順軍騎兵一路砍殺,清兵的慘叫聲由遠及近,一路從南城城門蔓延到樹林邊上。

他這一千五百餘精銳全部都是步兵,距離如此之近,事發如此之突然,一點準備都沒有,在慌忙逃竄之中,恐怕沒跑幾步就要遭受順軍的背後一擊。

如今來看,幾乎沒有任何生還的可能,更不要說做出什麼反擊亦或是得力的戰術動作了,就是能僥倖逃命就是天降大運了。

當然,他,豫親王,定國大將軍,多鐸,還不至於被這點失敗所擊垮,更不會還有那些婦人之心。

作為滿清大軍中數一數二的大將,從軍十餘載,從蒙古打到朝鮮,從關外打到關內,多鐸決斷、勇氣都是數一數二的,生生死死也見過太多,不過是一千多條命而已,日後再奪回來就是了。

而且,多鐸還是清醒的,此地不可久留,自己身邊就只剩下兩個人了,必須立即回到清軍大營中。若是因此丟了性命,就太不值得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於是乎,這位清軍大將咬牙忍住了這心頭的百般心思,帶著僅剩的兩個手下,在樹林中沿著來時的路線小心前行,往來時的中軍大營而去。

只是,他們剛走出沒幾步,卻被那三個飽經滄桑的小兵給撞上了。

三兄弟這一夜不知道是倒了多大的黴,也不知道是哪裡來的那麼好運,儘管已經和成百上千的清軍周旋了一夜,但還是藉著大雨的機會悄悄擺脫了追擊他們的那一百多清兵。

只是萬萬沒想到,沿著樹林返回的時候,卻又遇上了三個,其中有一個看起來還是大將軍。

兄弟三人這個時候已經疲憊不堪了,每個人身上還受了不少的傷,可是一想到清兵主力都被他們甩了,這三個估計是落單的,還有一個將軍,便來了力氣。

這可是滿人的將軍,若是砍了拿回去,這輩子就不愁吃喝了。

於是乎,遠遠就發現多鐸三人的三兄弟埋伏在了草木旁,三張弓同時張開,箭在弦上,一觸即發。

而另一邊,許勇親率三千餘第一大營的最強精銳,從北京城東邊的朝陽門衝殺而出,前去解救被圍攻的李林,劉能兩部。

雖然清軍的力量已經被暴雨大大削弱,但是攻到了清軍大營的李林,劉能順軍兩部也是一樣,兩萬對一千,結果可想而知,若不是經過暴雨之後,兩隊人馬都在恢復體力,清軍人數太多也不能施展得開,這一隊順軍人馬可能就等不到許勇的救兵了。

就在李林,劉能兩隊人馬被清軍大隊人馬擠到一處,重重包圍的時候,許勇的第一大營三千餘騎兵已經奔襲而至,這個時候也顧不得什麼戰術,什麼策略了,就是直直一衝,在疲弱的清軍包圍圈裡直接撕開了一個口子。

遭受暴雨侵襲的清軍就像是蔫了一般,既無火器加持,又再無之前的勇猛戰力,壓根就擋不住蓄勢而發,以逸待勞的遼東營將士。

但是清軍依仗著營帳外的工事,還是極大限制了順軍騎兵的攻勢,再加上數倍的人數攻勢和逐漸恢復過來的騎兵戰力,儘管付出了一定的傷亡,卻遠沒有到奔潰的地步。

這時候的滿清八旗,依舊是勇戰敢戰,耐力十足的。

不過,順軍的進攻也不是一帆風順。

從城南樹林邊上迂迴進攻的遼東營第二大營將士很早就被清軍哨兵發現了,迎面撞上了一支前來阻擋的滿清騎兵,數目也大致在兩三千左右,兩軍相遇,狹路相逢,由不得順軍不戰。

說來也是李來亨,許勇甚至是所有的順軍將領們都大意輕敵了,以為一場大雨就大大削弱了所有清軍的戰力,卻沒想到在城外步步為營的清軍可以反應那麼快。

原本計劃中前來支援的第二大營遇阻,不能從後面襲擊許勇,李林,劉能等人直面的兩萬清軍,局勢一下子就變得嚴峻了起來。

許勇且戰且觀察,遲遲不見清軍後方大亂,便猜想是第二大營的偷襲出了什麼事。

他是知道清軍的真實戰力的,於是也不敢戀戰,趁著清軍還沒能完全發揮戰力,一面極力掩護李林,劉能的數百殘餘部隊撤退,一面已經放棄了進一步進攻的計劃。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