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三十餘年的發展,滿清軍團早已經成為了一隻冷熱兵器混用,擁有紅衣大炮這一戰略武器的東亞最強軍團。

這支軍隊可不是垃圾電視劇裡面的那些手持長矛大刀,身著薄馬褂的散兵遊勇。而是一支披著厚甲,手持火槍,能架大炮,擁有極強戰鬥意志和嚴格紀律的步騎兵混合軍團。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是當今東亞各大政權中,裝備,紀律最好的軍隊,就是大明邊軍的火器裝備率也比不上滿軍,更不用說剛剛穩定下來不到兩年的大順軍了。

軍隊組織度和紀律就更不用說了,若是比較單兵數素質,都是人,韃子也強不到哪裡去,但是經過幾十年的演變,滿清韃子軍的政治框架和軍隊制度都已經相當成熟,就算是搶劫也會按紀律,依命令行事,往往能夠做到井然有序,隨時可以再投入戰鬥。

這遠不是腐朽的明軍或者還未成熟的農民軍可比的。

而滿軍最恐怖的地方還遠遠不是這些,一支軍隊的戰鬥力,往往取決於其後勤能力的強弱,一旦後勤崩潰,縱使是再強大的軍隊,前線大機率也會跟著奔潰。

這其實也是明軍屢屢戰敗的原因——看似龐大且佔有優勢的大隊人馬實際上壓根沒有穩定的後勤和統一的指揮,往往一觸即潰,亦或是被各個擊破。

而相對於腐朽不堪的明政府,滿清的政治動員效率可稱神速;相對於年輕,尚未完成內部整合的大順政府,滿清的政治框架可謂成熟。

由此不難看出滿清政府為何能在原來的世界中會屢屢獲勝,這可是一臺花了幾十年時間打造出來的戰爭機器啊!

東北地區礦產豐富,資源充足,早在努爾哈赤時期,後金就開始仿製明軍的火器,意圖加強軍隊戰鬥力。

進入皇太極時期後,滿清更是成功利用俘虜自明朝的工匠和投降的明軍仿製成功了紅衣大炮,並在錦州等地形成大炮製造基地。

從此以後,明清之間的戰爭進入了“炮戰時代”。雙方都為了擊敗對方而大量製造紅衣大炮,遼東戰場也成了這時東亞地區重型火炮最密集的地區。

只是,明政府這臺年久失修,殘破不堪的國家機器逐漸在這場鬥爭中失去了優勢,甚至已經被超越。

而現在,更為致命的問題是,大順最高領導人李自成並沒有意識到這點,比起明政府,他甚至更加看不起滿清政權。

“按大軍的行進速度,大王此時應該已經到永平了。”許勇小心翼翼地說道,他們的阻擊計劃對外是嚴格保密的,就是新遼東營軍中的士兵至今還不知道。“七萬大軍,若是沒有辮子軍,吳三桂必死無疑!”

“吳三桂和韃子打了那麼些年,難道就這樣叛國投敵了?”王浩還是有些不敢相信。“而且他的一家老小三十幾口人都還在大王手上呢!”

“哼,那些老爺可不管你,就算是殺了他全家幾百口人,他也是說叛國便叛國。”許勇啐了一口,恨恨道,他這句話暗指的顯然是“大名鼎鼎”的尚可喜。

這年頭,軍隊裡的軍頭和士兵,從來不和你講什麼民族大義,家國情懷,只要有錢糧就給賣命,只要打不過就加入,反覆橫跳,朝夕易主都是常態。

走到城下,李來亨放慢了行進的腳步,眼神真摯,十分珍惜地看著北京城的一切——戰爭即將會毀掉眼前的一切。

“你們應該都明白,若是吳三桂叛了國,和韃子勾結在了一起,那大王就危險了!”李來亨臉色陰沉了下來,若有所思,又緩緩問道:“周世昌,現在火器司恢復得怎麼樣了,每日可以產多少鳥銃?”

“回將軍的話,如今火器司已經完全恢復,花重金在天津招的數百工匠和十幾個夷人前兩日也已經就位,現在火器司每日可產鳥銃四十多支,每月可產小炮十三餘門,紅衣大炮三門,火藥炮彈也是生產充足。”周世昌躬著腰,畢恭畢敬回答道。

如今火器司的工匠實行按件計薪,分工合作的勞動模式,雖然沒有辦法實現標準化的流水線生產,但是效率也至少提升了兩倍。周世昌管了一輩子火器司,都沒有想得出來這樣的法子,他對眼前的這個十項全能的將軍簡直就是心服口服。

“嗯。“李來亨點了點頭,“工匠的待遇一定要保障,若是誰能將火器的效能改進,官升兩級,賞銀一千兩。”

“諾。”

他作為一個現代人,自然十分重視火器的運用,特別是火炮,無論是野戰還是攻城,都作用巨大。不奢望達到怎樣的地步,至少即將和滿軍死戰的一萬五千遼東營將士在裝備上不能弱於敵人,否則這仗便很難打。

“王浩,吩咐你轉運的東西進行的怎麼樣了?”李來亨又問道。

為了提高大順的火器裝備率,李來亨如今正籌劃著在陝西再建一個火器司,專門生產火炮和火槍裝備順軍。萬一將來守不住北京城,也可防止大順無火炮可用的困境發生。

李來亨依舊記得歷史上的潼關大戰,這個時代,東亞地區,紅衣大炮的威力確實所向披靡。

不過,礙於如今北京局勢嚴峻,陝西路途遙遠,交通不便,李來亨只是轉移了北京火器司三分一的產能,剩下的還得留下了為死守北京城做準備。

“將軍放心,工匠和工具都已經上路了,生產火器所需的銅鐵鉛,生產火藥所需原料都已經傳令各地供應長安了。”王浩面色嚴肅,一點不敢含糊。

“如此就好,咱們一定要做好萬全的準備,萬一滿人的進攻超出預料,北京守不住了,也得給大順留點家底。”說實話,李來亨對於這支全部來自明軍降兵,緊緊加急訓練了一個月,還沒有進行過實戰的新軍並沒有多大把握。

背後的三人面面相覷,一時間都沒有說話,他們知道這句話意味著什麼,許勇,王浩所在的遼東營必然會是守衛北京的主力,周世昌管理的火器司也肯定得留下了。

若是敗了,滿人攻下了北京城,那他們三人必死無疑,但是憑藉著這些日子在將軍手下做事的經歷,他們三人又隱隱約約間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畢竟,從東征到現在,所有的一切都在將軍的預測之內,那擊敗滿人,又有何不可?

在幾十個親兵的護衛下,李來亨和三人走到儲存糧食的倉庫。

北京城的糧倉位於朝陽門和東直門之間,經過歷朝歷代的擴建,能夠儲存得下著上百萬石糧食,不過這幾年災荒,加上明朝廷腐敗,北京城十幾個大型糧倉的存糧已然不多。

為死守北京城,穩定軍心,李來亨早就讓王浩花費幾十萬兩白銀,從京城附近的地主富戶手中買了十幾萬石糧食,足夠五萬士兵吃上一年了。

“將軍要求購買的糧食已經悉數存入糧倉和地下,一切都已經按照計劃完成!”王浩主動彙報道。

雖然他不是很理解李來亨為什麼要這麼緊張,為什麼認為滿人一定會打到北京來,但是只要是李將軍說的,一準都沒錯,而且作為軍人,作為李來亨提拔上來的人,他必須完成將軍佈置下來的所有任務。

“除了米麥,肉和油脂買得到嗎?”李來亨環視一圈,忽然想起了自己的這個特殊安排。

之所以只訓練出了五千名能戰之兵,除了戰馬,火器缺乏外,還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是軍隊的伙食跟不上。

要想對士兵進行嚴苛的訓練,沒有充足的食物供給是不可能實現的。

要在一個月的時間裡訓練出一支能在人數劣勢的情況下對抗甚至戰勝滿人虎狼之師的勁旅,那就必須每頓有肉,油水管夠,否則士兵哪裡來的力氣完成如此高強度的訓練?

可如今北京城的狀況,根本無法支援這種程度的大規模訓練,而且李來亨只是一個果毅將軍,若不是有養父李過在背後支援,管著大順軍需,哪裡能夠抖出那麼多銀子養遼東營。

“連年災荒,北京人口又眾,這些還未籌措充足,目前所得還不足計劃的兩成,不過已經在想辦法了!”王浩微微嘆氣,臉色有些難看,看起來是遇到了很大的困難。

“之前讓你去找晉商解決,你去了嗎?”李來亨轉過頭,看著王浩嚴肅地問道,這件事關係到不久之後守城的數萬將士的士氣,李來亨不得不重視。

“末將已經安排人去了,只是現在還未傳回訊息!”王浩說得極快,看起來十分緊張。

他出生富農,讀過幾年書,之後又從軍,後來軍隊潰敗了,又加入農民軍,算是經歷豐富,文武雙全的人才,加上為人公正,又懂變通,是士兵委員總代表,軍組織參將的不二人選。

只是,王浩對於商賈始終輕視,甚至是敵視,若不是李來亨數次催促,恐怕對方還真的不會去向晉商購買物資。

可是李來亨知道,晉商那群人本事大得很,只要有銀子,很多緊俏的物資他們都有本事弄得到。

“嗯,那就好,等訊息就是了。”肖恆想了想,又意味深長地說道:“我們現在最大的敵人是關外的滿人,其他的,等統一了天下怎麼打都行。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想著那件最大的,才不會老是犯錯誤,這是你們一定要明白的!”

“是,末將謹遵將軍教誨!”王浩拱手彎腰,語氣堅定道,他知道李來亨是在說他。

這三個月來,他一直跟著李來亨,哪裡能不知道對方的謀略和本事非常人所能及,對於眼前這個比自己還要年輕得多的將軍,他簡直佩服得五體投地。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走,去第一大營看看!”李來亨朝遼東營駐地揮了揮手,大聲喝道。

這是李來亨幾日之後,在碣石山接應李自成,伏擊清兵的唯一倚仗。

就是不知道,這支用現代軍事思想,管理制度來組織和教育的軍隊能不能完成它的歷史使命!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