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來亨在那次晚宴之後的第三天,如約給在京津戰場上戰死的近四萬將士的家屬發放了四十萬兩白銀的撫卹,還有十八萬兩則是作為後續米糧補助。

除此之外,他還許諾了如果朝廷在後續沒能及時補發撫恤金,他購買的五十萬兩國債券也會在成為撫恤金的一部分……

李來亨並不缺錢,如果他缺錢的話,會有無數人擠破了腦袋來給他送錢,所以這些身外之物他並不是很在乎。而且,他還有老婆養著,公主的俸祿可一點不低。

其實長安城的幾大錢莊都曾經聯絡過他,說是可以免息借錢給他,也算是對保家衛國,抗擊滿清韃子的將士的一點心意。不過,李來亨並沒有答應,現在還不是時候,還得等等,再和這些商人拉扯拉扯……

畢竟,這些商人明面上說得大義凜然,還是對將士們的心意,可實際上是什麼原因,李來亨心裡一清二楚,自然不會往裡面跳。

而且,這些商人不明白的是,在這個封建時代,他們的那些小心思對那些官員有用,但在絕對的權力面前根本不堪一擊。

處理完撫卹補償的事情之後,李來亨又聲情並茂地寫了一封請罪書,闡述了自己看到烈士家屬的生活是多麼多麼艱難,多麼多麼不易,聲淚俱下,不忍心,一切為了朝廷,為了皇上……所以便擅作主張,以私產補發了撫恤金,還請求李自成賜罪。

當然,還隨便罵了一通戶政·府,幫李自成把鍋甩給戶政·府,隨便要求戶政府一定要儘快還錢……

李自成當然不會怪罪他,反而趁機趕緊把自己撇得一乾二淨——皇上還是好的,還是記得將士們的,皇上就是被那些狗官給騙了,皇上這就去治理狗官給大家一個交代,大家再等等,再等個一兩……年……

做完這些之後,李來亨在軍中的聲望自然又上了一個臺階,之後又在軍營中待了一個多月,一面是整頓軍組織和士兵委員會的亂象,另一方面則是和原本姜鑲手下的各個中高層將軍們交流協調,建立更加牢靠的關係。

經過這些,又是出錢,又是出力;又是紮根軍營,和將士們同吃同住,又是整頓軍組織和士兵委員會,給普通士兵爭取權益,再憑藉著原本就極高的聲望,李來亨才算是將這支部隊給基本整合了。

不過,要想徹底整合這支由各部隊組成的大軍,還是得打過一仗才能算的!

原本李來亨還打算在軍營再住上一段時間,一直到十一月底出征為止,可沒想到妻子高穆英提前趕來了長安。為了維持平南王的形象,也是怕軍營的營帳不隔音,李來亨只好搬回了長安的平南王府。

而另一邊的四川成都,孫可望既有點激動,也有點擔心,甚至可以說是左右為難。激動是因為張獻忠勉強答應了李來亨到成都來談判,而且是他親自去迎接;擔心是汪兆齡如今越來越得寵了,張獻忠越來越難說話了,這哪裡能讓他不左右為難。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其實只要是個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大西除了投降以外唯一的選擇便還是,投降。可是張獻忠似乎並不完全這麼認為。

憑藉著大順冊封的秦王,張獻忠順利收服了四川的前明勢力,大量官員紛紛歸順,這也使得他產生了錯誤的認識,以為那些官員歸順是因為他張獻忠。

而那些官員歸順之後才知道,原來張獻忠雖然是大順的秦王,但更是大西國的皇帝。

所以,當這些原本就衝著大順而投降官員聽到平南王李來亨已經在長安屯兵二十萬,準備南下平定張獻忠的時候,都不可避免地想好了今後該如何投降,才能保全官職和性命。

張獻忠也知道這些,所以這段時間已經開始疑神疑鬼,殘暴的本性也恢復了一些,甚至已經有一些成都的官員慘遭毒手了,一時間人心惶惶。

對於這些事情,孫可望和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三人也曾經勸阻過,可是並沒有什麼用,在大西,張獻忠不受任何人掣肘,是說一不二的存在。

現如今,李定國領兵三萬到了保寧府駐守,劉文秀,艾能奇領兵三萬到了夔州府,張獻忠身邊更是只剩下了孫可望和心胸比孫可望更加狹小且殘暴無謀的汪兆齡

在原來的歷史上,大西軍在1646年8月放棄成都之後,在汪兆齡的慫恿下,張獻忠變得更加殘暴,在四川地區進一步採取燒殺的政策,使得大西軍失去了四川民心。

在這種錯誤的領導下,和清軍決戰的鳳凰山戰役慘遭失敗了,張獻忠和數萬大西軍將士戰死,使得大西軍被迫放棄四川根據地,四處流動作戰。

而這個時候,大西軍的最高權力仍由大西國皇后和汪兆齡掌握,原本主張冒險進攻的宰相汪兆齡在清軍的強大攻勢下,則開始變成一味地退卻逃跑,加之清軍對大西軍圍追堵截,大西軍在突圍過程中損失慘重。

沒有根據地,沒有後勤補給,缺糧少食也使得大西軍的軍紀嚴重敗壞,戰鬥意志喪失,很多將士燒殺搶掠、離隊逃跑,甚至是直接投降清軍。

而後重慶戰役勝利後,汪兆齡還想讓大西軍繼續向大西軍熟悉,但是明軍力量強大的湘西前進。

在這個決定了大西軍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是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四人當機立斷,根據當時各方力量的強弱對比,軍事態勢的發展趨勢,放棄了東去湘西的計劃,改向南明朝廷統治力量薄弱,只有幾個小軍閥的貴州前進,以擺脫清軍,爭取戰鬥的主動。

大西軍的屢次作戰失利,特別是鳳凰山戰役的慘敗,使得軍中的許多將領和士兵都認識到了汪兆齡的錯誤,所以孫可望等人的決定得到了包括白文選、馮雙禮、靳統武、吳三省、竇名望在內的多數將領的贊成。這才最終挽救了大西軍。

所以,如果繼續讓局勢發展下去,繼續讓汪兆齡當政,完全可以預見大西軍的命運,張獻忠的命運。

雖然孫可望不知道這些,但是他知道現如今義父做了很多錯誤的決定,汪兆齡該殺,而李來亨準備來了,那個給他寫了三封信,每一封都深深震撼了他的平南王李來亨要來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