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米茲看清楚戰列艦決戰陣容之後,特別是發現了比長門級還要大一圈的大和之後,就異常痛苦的決定放棄這場戰鬥了。

讓剩餘的三艘航母直接撤回珍珠港,戰列艦帶著其他剩餘的護航艦隊,先退到附近的萬那杜。

然後用萬那杜、新喀里多尼亞、斐濟三處群島的陸基戰鬥機,阻止腳盆戰列艦的進攻。

陸基戰鬥機在海戰的時候也已經參戰了,不過腳盆方面的陸基戰鬥機數量較少,所以白頭鷹這邊仍然有剩餘。

腳盆海軍的戰列艦艦隊,嘗試衝了一下發現進不去,就轉而繞路嘗試去切白頭鷹控制的島嶼的補給線。

同時安排工兵去瓜島修機場,並且從後方調集更多的陸基戰鬥機過來。

此時此刻,白頭鷹方面陷入了嚴重的糾結之中。

是嘗試在這裡依託島嶼堅守,等回到珍珠港的航母修理完成,重新裝上作戰的飛機回來。

匯合已經回到太平洋的華盛頓,加上測試快要結束的科羅拉多,還有測試到半截的四艘南達科他級,直接回來再戰。

那樣六艘新銳16英寸戰列艦,兩艘老式16英寸戰列艦,加上三艘航母,應該能夠擋住腳盆艦隊。

這樣就機會保住澳洲補給線,保住澳洲這塊反攻基地。

但是反過來,如果航母和戰列艦趕過來之前,補給線被腳盆艦隊切斷了,或者某個重要島嶼節點被攻陷了。

或者測試沒完成的戰列艦出故障,遭遇戰的時候集體掉鏈子了,那情況就可能再次急轉直下了。

關鍵是,那艘比長門級還要大一大圈的戰列艦,史無前例的巨大的戰列艦,自己暫時沒有應對手段。

在近海可以透過陸基飛機攻擊,在遠海的時候如果沒有足夠的航母,自己的艦隊就只能被動挨打了。

一旦再次戰敗,失去更多的航母和戰列艦,就會徹底失去制海權了。

到時候不光那些海洋上的孤島守不住,珍珠港和西海岸可能都會有危險。

留在島嶼上的資源、裝備、部隊,全都會被腳盆接收,變成敵人的力量。

那樣的話,還不如直接放棄這些島嶼,能撤回到珍珠港的就撤回珍珠港,回不去就去澳大利亞堅守。

在珍珠港重新組織防禦,壓力會比現在低很多,也能保存實力同時避免資敵。

等熬過42年,等埃塞克斯級航母、獨立級輕母批次下水,南達科他級全部測試完成,再回來找場子就是了。

但是這樣可能導致腳盆佔領澳大利亞,後續己方要從珍珠港向澳大利亞進攻,然後再反攻腳盆本土,也必然是困難重重的。

同時,這些島嶼未必就頂不住,自己的艦隊未必就一定出問題……

現在白頭鷹剩餘的船,雖然和歷史上的基本一樣,但是情況卻截然不同。

歷史上的那些主力艦,是多次海戰慢慢打沒的,從大西洋調過來的船,以及新船也是逐步補上來了。

現在這些船都在同一天沒了,下一批次的新船還沒有造出來,大西洋的船也沒有頂上來。

所以現在就出現了一個青黃不接的時間段,所以白頭鷹海軍才會陷入現在的糾結之中。

不過這種糾結沒有持續太久,白頭鷹不是腳盆雞,不是特別熱衷於賭國運。

同時羅師傅為首的決策層明白,自己的國力遠高於腳盆雞。

更多的士兵動員起來,更多的戰艦生產出來,更多的飛機部署下去,終究是能打回去的。

船塢裡有六艘埃塞克斯在建,最早在年底可以開始服役,訂單上還有七艘等著開工!

戰列艦方面,四艘南達科他正在訓練,船塢裡面還有四艘衣阿華在建,首艦馬上就要下水,明年初就能服役。

而腳盆雞他什麼都沒有,能再堆出三五艘航母和戰列艦就是極限了,而自己還可以繼續建!

拼實力自己早晚肯定能贏,而腳盆雞只有冒險拼命,才有機會贏一段時間,所以自己不能再給腳盆雞機會了。

於是在加強版瓜島之戰的第二天,羅師傅給尼米茲和麥克阿瑟下達了命令,讓他們整體撤退,以待來年。

白頭鷹的海陸軍撤離之後,腳盆軍在極端的亢奮之中,迅速佔領了新喀里多尼亞等島嶼。

相關的訊息傳開,腳盆舉國歡騰,軸心方面全軍振奮,毛子戰場上的三德子又兇殘了幾分。

白頭鷹國內集體失聲,盟軍信心遭受重創,澳洲更是陷入了更大規模的恐慌之中。

羅師傅經過大半天的準備之後,再次在國會發表演說,同時透過廣播向全世界轉播。

首先是鼓舞士氣,表示白頭鷹會繼續死戰到底,正義和自由最終肯定能過取得勝利。

羅師傅甚至把論持久戰的內容摘了一部分出來,直接用英文向全世界廣播,試圖讓世界相信,咱們能打,咱們能贏。

然後是號召全國動員,號召更多的民眾參軍,號召更多有技術的人員參軍,軍隊需要更多的飛行員和損管人員。

號召更多的工廠和工人轉產,希望民眾能夠繼續減少民用消費,把物資和生產能力更多的轉向軍用。

讓更多的民用和農業機械廠,轉而去生產戰鬥機,讓鋼鐵廠去更多的供應造船廠。

第二部分的內容非常重要,因為單純的鼓舞是空洞的,而列出了可以操作的事情,就更加的有說服力。

同時此時的白頭鷹國內,還是有戰爭潛力可挖的,不像三德子那樣逼近自身極限,更不是腳盆那樣超出能力靠搶維持。

演講結束之後,羅師傅也沒有休息,馬上召集重要議員,參謀長聯席會議成員,海陸軍方代表,主要軍火商代表,共同討論後續軍事生產建設的提升和調整方桉。

歷史上的白頭鷹,對腳盆雞是國力碾壓,似乎打的是比較輕鬆的,似乎還有更多能力沒有動員出來。

實際上,白頭鷹的確打的挺輕鬆,但是白鷹的國力,在戰爭末期的時候,也已經發揮到極限了。

蒙大拿級戰列艦的最終停工,固然是在43年以後確認了航母的重要性,但是之前的工期持續拖延,卻是物資供應不足導致的。

44年的時候,白頭鷹的軍費開支,已經佔到了本國GDP的39%。

其他****的國家,特指腳盆和三德子,可以完全不顧民生把軍品堆到90%以上,但是自由國家白頭鷹不行。

作為盟軍工廠和後方的白頭鷹,也必須生產足夠的民用品,不只是供應本國民用,還要供應和其他盟國使用。

白頭鷹在42年1月,就已經命令全國停產民用汽車,讓汽車廠轉產作戰用的飛機和軍用車輛了。

只有生產替換零件的民營工廠,被保留了60%的份額,用於生產民用的替換零件,維持民用車輛的維修和使用。

也就是說,現在已經沒有更多的組裝廠可以轉產了,只有部分零件廠還能轉產,代價是民用車輛壞了可能就修不了。

實際上,除非腳盆和三德子同時登陸白頭鷹本土,白頭鷹才有可能放棄其他國家和民品,把全部產能轉到軍品上來。

在這樣的情況下,歷史上的43年和44年的時候,白頭鷹的造艦能力實際上已經達到極限了,再多已經榨不出來了。

歷史上的42年5月到8月之間,列剋星敦、胡蜂、約克城、大黃蜂四艘航母相繼戰沉。

白頭鷹在42年決定,在當年加購10艘埃塞克斯,在43財年再加購3艘,44財年再加購6艘,這都是42年8月做的決定。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如果可以的話,他們當然希望同時全部訂購,而不是拖到44年再去增加,但財政和船廠生產力都到極限了。

43年的訂單,是等42年的訂單在44年完工之後,才能進入船廠開工,44年的訂單最後乾脆取消了。

另一邊,前四艘衣阿華訂單在39年中期之前確定,前兩艘40年動工,第三艘在41年動工,第四艘在42年動工。

第五艘和第六艘的訂單,是在41年7月透過的,但是第五艘到了44年才動工,第六艘到了45年才動工,戰後都沒有建成。

同樣在41年7月預訂的五艘蒙大拿,不但大幅度的推遲工期,最後還把唯一鋪設龍骨的一號艦變成了中途島……

也就是說,白頭鷹造船能力到極限的44年和45年,所處理的生產訂單,其實現在(42年)就基本都安排上了。

要馬上建造更多的埃塞克斯,不僅要把蒙大拿和衣阿華後兩艘訂單砍掉,還要讓生產中的也停工,或者乾脆就地改航母。

歷史上他們也有過這種計劃,但是發現前面的埃塞克斯基本夠用了,而高速戰列艦在艦隊中也還有用,就正常生產下去了。

現在,羅師傅和白頭鷹的核心層要做的決定,首先就是提前把產能和軍費拉到極限,也就是歷史上44年到45的水平。

然後,研究現有的規劃好的軍工生產中,是否要進行某些方面的調整。

新瓜島戰役的最後時刻,大和帶隊追殺用光飛機的航母,然後封堵群島航線的情況,讓剛剛略微降溫戰列艦再度變成熱點。

大和的近距離參戰,他那史無前例巨大的艦體和主炮,給當時的白頭鷹海軍造成了巨大的震撼,還有巨大的心理壓力。

同時新珊瑚海、新中途島、新瓜島三次航母大戰的過程和結果,讓大部分海軍人員都認為,航母作戰的時候如果雙方勢均力敵,拼到最後很可能會同時失去戰鬥力。

到了這時候就只能依賴戰列艦進行決戰了,如果己方沒有足夠多和強的戰列艦,對方就能在航母戰打平之後用戰列艦取勝,並在己方航母受傷的時候掌控制海權。

戰列艦的防禦完善,不會像航母那樣容易失去戰鬥力,能夠持續帶傷作戰,還能參與夜間巡航作戰,是真正的海上堡壘。

當然,航母的作用也已經得到了體現,航母的艦載機對所有艦種都有手長優勢,如果航母能打贏的話,戰列艦就不用出場了。

但問題是,任何人都不能保證,自己的航母一定能取勝,所以後備的戰列艦必須有,至少要做到勢均力敵,最好能形成優勢。

這其實就是軍備競賽的邏輯,對方有的我也一定要有,而且最好是更強的,否則我就可能會輸光所有,這是要命而又不得不接受的邏輯。

於是羅師傅等白頭鷹高層很快就決定,再次調整蒙大拿的方桉。

主要參數至少要跟對手追平,特別是主炮至少要有9門18英寸級別的主炮或者更高。

建造數量也不能少,並且要儘快開工,還要能夠迅速完成建造,這些要求可謂是喪心病狂。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