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清來說,絕對是不會打存消耗的戰事。資源有限,特別是之前還遭受了重大挫折之後,不管是糧草物資還是兵力都更緊張。因此,要打明國的話,絕對是要有足夠多的好處。

放在秋收時候進攻,就算打不下明國的城池,也能劫掠一把糧草,多少就會不虧或者少虧一些。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要和瓦刺和沙俄聯絡,也需要不少時間。

如今雖然歸化城被明軍佔領了,但是可以走漠北那邊,大青山脈的北面,繞了些路,也一樣可以聯絡到瓦刺和沙俄那邊。

要是有可能,多爾袞也希望沙俄和瓦刺在明國西部能發起進攻,減輕遼東這邊的壓力。

松平信綱聽了,明白多爾袞的意思,想了下說道:“如此的話,大清這邊必須要支援一些糧草物資才行,要不然,朝鮮這邊怕是撐不到那個時候!”

這一次,多爾袞沒有再猶豫了,當即點頭說道:“好,大清這邊會竭盡所能!不過希望貴方也有個心理準備,大清這邊糧草其實也不足,只能儘量擠一些出來。”

這個話,他是必須要說的。要不然,大清這邊省吃儉用,好不容易節約出糧草物資提供給倭國這邊,而倭國卻能胡吃海喝的,那大清是絕對不願意的。

松平信綱領會了多爾袞的意思,當即點頭說道:“如今困難時刻,貴我兩國同心協力,共渡難關!”

多爾袞聽了,也是說些類似的話,一時之間,崇政殿內,似乎一片振奮之意,就好像他們精誠團結之下就能有美好的未來。

但是,轉過身,松平信綱去驛館休息時,就是一臉的唉聲嘆氣了。

大清這邊,他是沒辦法趕過來處理,免得來回傳遞訊息,耽擱時間。事實上,他自己在朝鮮那邊,還有一堆的事情。

明國水師佔領了對馬島,截斷了朝鮮和倭國本土的聯絡,不但是糧草物資無法送到朝鮮,而且也讓在朝鮮的倭軍都擔心我國本土的情況,軍心有些不穩。

可是,至少在短期內,倭人是看不到一點改變對馬島情況的希望。這麼一來,在朝鮮的各路大名都各懷心思。沒有了幕府在身後的支援,松平信綱要統御朝鮮倭軍,也是一個問題。

他都擔心離開朝鮮久了,那些大名會私下裡串聯。光靠柳生十兵衛,未必能掌握局勢。

如此種種,松平信綱決定明日一早就回去。

而在建虜這邊,等松平信綱走了之後,多爾袞考慮之後,便召集英俄爾岱和范文程兩人,表情嚴肅地對他們兩人說道:“瓦刺和沙俄是否出兵攻打明國西部,對於我大清有非常大的影響。如今已過兩年,西邊卻還未完成整合出兵,孤已經拖不起了。卿等二人,作為大清之全權使者,透過漠北那邊,儘快趕往西部,促使瓦刺和沙俄在今年秋收之前,務必進攻明國西部,明白麼?”

英俄爾岱,全名他塔喇·英俄爾岱,正白旗人,朝鮮人稱之為龍骨大,在大清中以理財和外交著稱。他的一個最大特色,並不是機械似地完成上官交代的任務,而是會全面瞭解政治軍事動態,然後再想法讓其有利於大清。

多爾袞仔細考慮之後,感覺西部那邊的事情,非英俄爾岱這樣的人物過去,才有可能收到想要的效果。就這,他怕還是不穩妥,就想再加上范文程,如此就能儘可能地確保瓦刺和沙俄進攻明國西部。

本來的話,他其實是想派洪承疇的,因為在他看來,洪承疇比起范文程,還是要有見識,有能力,只是遼東這邊面臨明國的壓力也很大,離不開熟悉明國事務的洪承疇。在第二個選擇之下,他才決定派范文程過去的。

此時,聽到多爾袞的交代,不管是英俄爾岱,還是范文程,都清楚他們此行的重要性,便雙雙領命,保證一定不負主子所託。

多爾袞還有點不放心,對他們兩人交代道:“如果瓦刺和沙俄要提什麼條件的話,無須斤斤計較,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孤要看到他們出兵攻打明國西部,吸引明國的注意,懂麼?”

言外之意,就是有什麼都可以先答應下來,至於最後會不會兌現,那不重要。

英俄爾岱聽了,立刻點頭,表示明白。

身為大清一直活躍在前線的將領,對於朝鮮倭國的情況,他也是非常瞭解的。完全可以說,他是大清國內少數幾個非常明白大清如今處於什麼處境的高級將領之一。

英俄爾岱和范文程都覺得事不宜遲,在辭別多爾袞之後,就簡單收拾下行禮之後,不顧草原還是大雪,就從盛京出發了。

…………………………

崇禎二十年一月下旬,因為這個時代的氣候偏低,草原上還會時不時地下雪,更不用說地上的積雪會不會融化的問題了。

在英俄爾岱和范文程帶隊趕往西部的時候,從西部往東方向,也同樣有一支三十來人的隊伍在冒雪前進。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從這個隊伍的衣著上,基本能看出來,這是一支蒙古人的隊伍。

他們正在冒雪前進時,忽然,不知道何時,從四面八方冒出來了一群騎兵。

這些騎兵全都披著白色披風,在白色披風裡面,倒是鮮豔的紅色戰襖,不用說,這是一群大明夜不收了。

看到自己被明國騎兵包圍,這些蒙古人並沒有驚慌,馬上有個人大聲用蹩腳的大明官話喊道:“我們是杜爾伯特部的使者,奉大汗之命前來和大明談判的。”

明軍夜不收這邊聽了,有幾個將士便上前,收繳了他們的武器,然後便帶著他們返回歸化城。沒錯,這裡離歸化城是最近的。

按照規劃,後世的包頭這邊,也要修建一座城池。但是,如今還沒動工,要先建設歸化城,然後再用鐵路連到包頭再說的。

一路南下,這些杜爾伯特部的使者,都有在觀察沿途的情況。

這些蒙古人,以前其實有到過歸化城這邊的。一路東行,一開始還好,等到了快要到歸化城的時候,他們目光所及之處,便一個個驚得目瞪口呆。

為首那人,忍不住便問通行的那個明軍夜不收總旗道:“什麼時候……什麼時候歸化城變得這麼大了?城牆呢?不是還有城牆留下的麼?”

就見遠處,密密麻麻地建築群,在一望無垠的雪地上格外地顯眼。

那明軍總旗聽了,帶著一點自豪說道:“原來的城牆,在那裡面呢,外面的房子,都是去年新蓋的,住著從漠北過來的歸順部族。”

“那為什麼沒有城牆呢?”杜爾伯特部的使者有點想不明白,當即又問道,“這要是再修城牆的話,怕不得好幾年才能修出來吧?”

實在是目光所及之下,那房子也太多了,圍繞一圈的城牆,真得要非常長才行。

那明軍總旗一聽,和他的手下都是呵呵一笑,笑得杜爾伯特部的使者有點莫名其妙的時候,他才用自信的語氣回答道:“我們就是城牆!”

“什麼?”杜爾伯特部使者聽到這話,疑惑一下之後,看著眼前這些自信的明軍將士,忽然就明白過來,他們所說得城牆是什麼。

一明白了這點,一時之間,他們也不知道說什麼,便都沉默了。

很快,又有一隊明國騎軍迎了過去核實情況,就這支隊伍遠遠地看到歸化城開始,一共就有三隊明國騎軍過來核查,最終這支隊伍才算是到了歸化城這邊。

不少房子裡的人,聽到動靜,紛紛出來圍觀。這其中,有老人,也有年輕人,有婦女,也有小孩;在他們的身上,看不到過冬的無助,反而一個個的臉上,都是帶著笑容和滿足。

觀察到這一幕,讓這支來自杜爾伯特部的隊伍,都是覺得詫異。

不說別的,就杜爾伯特部本身來說,一個冬天,就肯定會死一些人,不少人都會發愁能不能過完這個寒冷的冬天,迎到春暖花開的那個時候。

這和眼前所看到的一幕,那是完全的不同。

“你們來得正巧,寧遠侯和各總兵剛好從京師回來。你們在這等著,我這就去稟告寧遠侯。”

歸化城的老城牆這邊,一名官吏對這些使者吩咐一句,然後便轉身入內稟告去了。

年前的時候,延綏巡撫是在歸化城的,不過過年的時候,還是回榆林了。

歸化城這邊,就是賀人龍最大;但是,等到李定國從京師返回,他才是歸化城的話事人。當然了,名義上,歸化城也還是要受延綏巡撫管轄。

李定國他們返回歸化城,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整頓歸順的漠北騎軍,重新形成戰鬥力,以便於這一年能及時展開軍事行動。

李定國聽說有杜爾伯特部的使者前來談判,自然是召見的。不過有一點,讓他有點好奇和無語的:這個杜爾伯特部使者說腦子比較笨,怕被騙,所以他們要一夥人一起見李定國才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