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李巖說,江湖上一般認為,招安後的江湖人去對付原本的江湖兄弟,不管他們是用什麼手段,那都是背信棄義,是被江湖人所不恥的。但是,他認為,此乃謬論!”

崇禎皇帝似乎很喜歡李巖的理由,因此說話間,都帶著讚許的意味,繼續給劉偉超說道:“他認為,以前是官逼民反,百姓活不下去而造反。可如今,朝廷已注重民生,懲治貪官汙吏的決心之大,也從未有過……”

說到這裡,崇禎皇帝又給劉偉超解釋道:“他是指朕不但連兵部尚書、首輔這類高官都不姑息,甚至連犯法之國公、藩王也不輕饒。還有手握兵權的左良玉,也是要嚴肅法紀。”

劉偉超聽得微微一笑,難怪崇禎皇帝會高興,這不就等於是變相地在誇他嘛!

只聽崇禎皇帝繼續對劉偉超說道:“如此一來,如若他們再造反,就是陷百姓於水火之中,是為不義。再者,如今朝廷官軍強大,打敗消滅他們更不是難事。如果李定國和劉文秀他們顧念以前的結義之情,兄弟之情,就應該是去勸他們早日棄暗投明,如此不但能早日還天下百姓一個太平,更能讓他們曾經的江湖兄弟也有一個好的歸宿。如若不做,反而是對原來的江湖兄弟不義!”

說到這裡,崇禎皇帝便笑著問劉偉超道:“你覺得怎麼樣,朕感覺他說得很有道理!”

劉偉超聽了,也是笑著說道:“還真是,這讀書人就是會說啊!很強!我覺得可以,你去試試。如果能讓李定國和劉文秀出面去對付張獻忠所部,招安那邊人的話,我覺得效果也會好很多。並且讓李定國和劉文秀認識到,他們這麼做其實是為他以前的兄弟好,估計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都不錯,做事會有事半功倍之效。”

他是真得不得不承認,這個李巖真得會說,之前造反有理,之後招安有利,總之,怎麼都有理!

當然了,至少在劉偉超看來,實際情況大概也差不多。

明末的動亂,基本上是在天災人禍之下,活不下去之後造反的。只不過大部分造反的,又會去禍害其他能活得下去的百姓活不下去,就失去了起義的正義性。

如果按照原本的歷史發展,在流賊轉為建立根據地之後,性質就會變了。比如李自成,提出了均田免糧的口號,還開倉放糧,注意民生,就開始蛻變了。

張獻忠也是,建立大西國,開科取士,並委派地方官治理,那就不再只是破壞地方了。

不過因為崇禎皇帝有了金手指,他的勢力範圍原本就大,底蘊更強,就能迅速扭轉局面。對於天下百姓來說,只要是能早日天下太平,那就是最好。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想到這裡,劉偉超忽然想到了一個其他可能性,如果他的這個影子手機不是到了崇禎皇帝手中,而是到李自成手中,或者張獻忠等其他人手中,那明末又會變得怎麼樣?

又或者,這個位面不止自己是時空通訊的使用者,而是有好幾個,然後影子手機落到了不同人的手中。比如皇太極或者多爾袞一個,崇禎皇帝一個,李自成一個,張獻忠一個什麼的,那麼明末的局勢又會怎麼發展?

想了一下,有點想不出來。劉偉超不由得笑了,要是把這個點子說給那些寫網絡小說的,再贊助他們一筆錢,看他們會寫出什麼樣的小說?

“你笑什麼?”崇禎皇帝看到劉偉超突然笑了,便有點好奇地問道,“可是還有不妥?”

劉偉超一聽,回過神來,便連忙搖頭說道:“很好啊,沒有不妥……”

說到這裡,他想起什麼,便對崇禎皇帝說道:“如果真要說不妥的話,怕是用兵規模要一下增加好多,你的錢糧能支撐麼?”

崇禎皇帝一聽,也是有點頭疼道:“是啊,就是錢糧,特別是糧食是個問題!朕不想傷及恢復中的民生,可要是從沿海運送糧食去中原內陸的話,路上消耗的糧草就不知道有多少。但是,孫傳庭這個計劃,朕看著不錯,也不想錯過!”

劉偉超聽了,想了一下說道:“如今已經是六七月份了,鄭芝龍不是會從南洋運糧麼?可以催催他,多運一些。並且南方那邊的番薯應該產量比較大吧,可以磨成粉曬乾,也方便儲存運輸。另外,最好能再把地方鄉紳手中的錢糧也用起來。”

各地藩王的錢糧用起來,這是之前就在做的了。但是,如今戰事往南方移了,那邊的藩王不是已經被流賊殺了,就是沒有藩王地盤了。總體來說,明朝的藩王都是在中原及中原北部,南方就很少了。

不過南方藩王雖然少,但是有錢士紳多啊!很自然地,就想到了他們手中的錢糧。

崇禎皇帝一聽,有點皺眉說道:“士紳的錢糧麼?那朕要讓廠衛先去查下,看那些人家比較富,要不然,都不知道要抄多少家才能湊夠軍需物資!”

“……”劉偉超一聽,頓時就無語了。

看來崇禎皇帝還真是抄家抄出甜頭了,滿腦子都是抄家。

感慨了一下之後,劉偉超不得不提醒他道:“你是皇帝啊,他們是你的子民,滿腦子都惦記著你子民的錢袋子,你是怎麼想的?”

這個話,要是穿越過去,當著崇禎皇帝的面,那他肯定是不敢說的。然而,如今兩個位面,一個手機聯絡,就無須顧忌這麼多了!

崇禎皇帝估計在劉偉超面前,也已經皮實了,一點都不在意這個話,只是笑著說道:“朕就不信了,那些有錢鄉紳會沒個錯處?朕一樣可以秉公執法,不會亂來啊!”

劉偉超聽得無語,便提醒崇禎皇帝說道:“你這個,和李自成的追贓助餉有什麼區別?知道為什麼李自成最終沒有得到天下麼?就因為他這個追贓助餉的政策一直不變,失去了鄉紳的支援。用我們的話說,就是中產階級的支援。”

其實古代的情況還有所不同,當然,各種差別,劉偉超也沒必要說,解釋起來也是麻煩。

他說到這裡,頓了頓之後又補充說道:“我懷疑李自成之所以到了後來也不改變追贓助餉的政策,估計就是和你一樣,覺得這樣來錢容易。但是,那是人,不是豬,會反抗的。”

此時的崇禎皇帝,不但是因為李自成如今是流賊鄙視他,更因為劉偉超給他說過的歷史上,進了京師卻坐不穩位置,很快被建虜趕走然後一命嗚呼而鄙視。因此,聽到劉偉超拿他和李自成比了,頓時就開始檢討自己。

“那朕該怎麼做?”想了下,崇禎皇帝還是諮詢劉偉超道。

劉偉超聽了,想也不想地就回答道:“抄家只能是權宜之計,是樹典型用的。不能每個貪官汙吏,或者有點問題的都是抄家。要想中興大明,並且讓大明成為全球最強大的國家,你就要整合大明的所有力量,捆綁利益,齊心協力,才能做到你想要做到的事情!”

這個觀點,他以前說過。崇禎皇帝此時聽了,便立刻想起來。

其實還真是,就是因為抄家的錢財來得太容易了,而搞什麼利益捆綁,那要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太費腦子也太費事情,因此,崇禎皇帝才下意識地就做出了選擇。

不過此時在劉偉超又提醒他之後,崇禎皇帝終於認真思考了起來。

你要說崇禎皇帝笨麼?哪怕他在原本的歷史上是亡國之君,但他其實也是不笨的。

稍微一想,想著他心中一直惦記著的事情之後,忽然靈光一閃,似乎是有了一舉三得的好想法。

於是,崇禎皇帝便帶著一絲興奮,對劉偉超說道:“你看,朕這樣的想法,或者說思路如何?”

劉偉超聽了,點點頭,示意他繼續說。

只聽崇禎皇帝對他說道:“之前不是考慮過鐵道司只歸屬於內宮不是很好麼?並且,朕也確實有收到一些奏章,已經有臣子對此有意見,說是鐵道司關係重大,應該要外廷也參與才好。”

說到這裡,他似乎又興奮了一點,對劉偉超繼續說道:“通州到天津的鐵路不是已經開通了麼,來來往往的貨物運輸,讓天津那邊一下變得繁華起來了。鐵路運輸的好處,朕早就知道,讓很多人都眼紅了!”

因為已經有通州到京師的鐵路修築經驗,加上手中有大批的俘虜可以死命地用。通州到京師的鐵路修築速度,就比原先要快好幾倍。當然,代價也有,就是修完這條鐵路之後,俘虜只剩下一半了。

這條鐵路一修完,天津到京師的運輸,不管是貨物還是旅客,都是一天時間就能直達。甚至是在火車上睡一覺,就能到了。

這路程一遠,就更是顯出了蒸汽火車對於原來的馬車等工具的優勢。

也因此,這鐵路運輸自然被很多人看在眼裡,不眼紅就怪了!

劉偉超一聽崇禎皇帝這話,便大概猜出了他的想法。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