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第五回的釋出,很多人都坐不住了,有的人覺得洛陽城就是個是非之地,接下來無論怎麼樣,洛陽看上去都安穩不了。

考慮到自家的小胳膊小腿兒,他們決定提前提桶跑路,回老家避避風頭。

這麼做的, 大多數是一些洛陽城的小市民。他們大都處於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階段。

家裡有點兒小錢,官面上也有些許關係,但也就這樣了,不認識兩千石大員,也做不到靠著一己之力蓄養上千私兵,讓太守、縣令不敢欺負你。

索性,趁此機會,帶著全家老小,帶著家裡的幾十名私兵,叫上一些老鄉,大家夥兒組隊回鄉。

不是單獨一家兩家回鄉,而是大量的良家子家庭,大量的LY市民們,以老鄉為組織,抱團兒回家。

這年頭除了城市之中還有秩序之外,城市以外的地方,談不上秩序二字。甚至有的地方,還出現了一個鄉一個村的百姓,集體化身強盜的事兒你敢信?

一口氣幾十戶,每一家都有少則十來個, 多則好幾十的私兵, 聚集在一起,也有上千私兵了。

雖然這些私兵不成規模, 也沒有鎧甲、床弩,但人數一多, 看起來就很厲害。

上千私兵保護著數千口老少, 保護著大量的布匹、錢財,離開洛陽朝著老家而去。

當郭嘉等潁川學子來到洛陽之時,看到的就是這麼一副景象。

大量的有錢人,大量的寒門,大量的小豪強,都在爭先恐後的逃離洛陽。

當然,與此同時,也有大量的小豪強、大豪強、良家子甚至是平民,從四面八方而來。

比如郭嘉這樣的寒門,他就不怕洛陽的危險,反而前往了洛陽,就是為了賭一個機會。

而荀或則是老早的前來迎接郭嘉,城外的某個小亭子,荀或帶著荀攸,早早的讓僕人在這裡準備酒水、果子、點心,招待郭嘉、陳群等潁川同窗。

大家夥兒喝酒吃點心的時候,就聊上了。

“這就是三國演義的威力,小小的一篇小說, 竟然讓這麼多洛陽人放棄自己在城內的生意,選擇回鄉, 他們就不怕萬一這三國演義是假的呢?他們就此放棄在城內的財產,不覺得可惜嗎?”陳群不解的道。

“他們沒有實力,沒有關係,本就是最容易被吃掉的群體。有個風吹草動,說不定就完蛋了。他們,賭不起,也沒有賭一把的籌碼。”郭嘉一針見血的道。

陳登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群,認真的點了點頭:“如今的洛陽城,就是一個大賭場,不怕死的,想要往上爬的都來了。”

“只不過,值此關鍵時刻,只有天子、大將軍才是棋手。縱然是袁家之主袁基,也只能算半個棋手。”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至於煉神有成的大儒,煉體有成的勐將,也不過是個大號棋子罷了。想要趁機搏一搏,起碼也要是個大號棋子才行。”

“所以,在我眼裡,這些人其實還算聰明的。此時此刻,洛陽城內保持著一種堪稱詭異的平靜,但這種平靜,不會保持太長時間,他們也只能趁此時才能全身而退了。”

“再看看城外那些往裡面跑的傢伙,有的不過是剛剛超凡,就敢往洛陽城裡跑,真真是不自量力。”

順著笑聲,陳登就看到了一身粗布麻衣的戲志才。

和郭嘉不一樣,郭嘉是寒門出身,寒門不是窮光蛋的意思,寒門指的是祖上闊過,如今沒落了的世家。

真正的窮光蛋,是沒機會做官的,除非有貴人賞識。

而寒門子弟,是可以直接出仕的,可以從郡吏做起,甚至可以直接近距離接觸太守。

郡吏、縣吏、鄉下的小吏,三者雖然都是小吏,但傻子也知道小吏和小吏是不一樣的。郡吏一旦得到太守賞識,當官就很容易了。

比如黃蓋,周瑜打黃蓋裡面的黃蓋,世人可能都下意識的覺得黃蓋是武將,是典型的窮光蛋出身,但其實黃蓋出身江夏黃家,他爺爺那一代從南陽遷徙到零陵郡,後來因為疾病瘟疫死全家,家破人亡,全家就剩黃蓋一個。

怎麼看都算是沒落了,可黃蓋起步就是郡吏,然後就被舉為孝廉。

這就是寒門的標準出仕路線,就算沒落了,也能自幼學習兵法、讀書,還能從郡吏開始做起,還能被舉為孝廉。

而郭嘉就是這樣的寒門,他也是親爹早早的就死了,然後在潁川書院讀書、學習。

至於戲志才,就是純粹的窮鬼!

窮到年紀都二十了,都沒有人給他取字。

後來戲志才煉神有成,修為上來了,終於不缺吃喝了,可由於個性強硬,堅決不投靠任何世家,所以也沒什麼官兒做。

一直到如今,戲志才也堅持不穿華服、堅持每天穿粗布麻衣、堅持拒絕和世家同流合汙。

“嘿嘿,那些人可沒法起步就是郡吏,更沒法起步就是縣令,他們既不認識兩千石大員,也沒有貴人賞識,甚至都沒條件讀書,除了一條爛命之外,還有什麼珍貴的?”

“所以,他們為了出人頭地,要麼投靠世家,成為世家的爪牙,要麼就參軍,在軍隊中出人頭地。他們此刻前來洛陽,又有什麼錯呢?難道普通人就不能追求出人頭地了?”

聽到這裡,陳登當即就要反駁。

不過,不等陳登開口,荀或就及時的轉移了話題:“第五回臥龍雖然並未出山,卻向董卓提了三策,還向他舉薦了一位友人。”

陳群也附和了起來:“是啊,臥龍詢問董卓,到底是想要整個天下,還是想要榮華富貴。”

“董卓說當年他還是一個良家子的時候,最大的夢想也就是當上當地太守,帶著西涼騎兵,保護家鄉不受羌人劫掠而已。”

“而當他成為邊地太守的時候,最大的夢想,就已經變成了成為改變關西士人被關東士人看不起的現狀。”

“而當他廢立天子,成為太師之後,最大的夢想,已經變成了掌控天下。但他也知道,掌控天下難度太大。”

“誰知臥龍哈哈一笑,就給他提了三策,其中第一策是榮華富貴,代代不絕。”

說到這裡,陳群的臉上就滿是欽佩之情。

“在我看來,這第一策就是真正的上策。這上策說,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而非一家一室之天下,要用天下為公的大義對抗劉家的自私……”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而非一家一姓之天下

這句話衝擊太大!

在此之前,大漢朝的普世價值觀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甚至,在漢武帝之前,大漢朝的普世價值觀是聖天子高高在上,絕不會錯,如果你覺得聖天子錯了,那麼一定是你錯了!一定是你有問題!

如果全世界都覺得聖天子錯了,那麼錯的就是世界!

聖天子,永無過錯!

只可惜,漢武帝因為種種騷操作,直接逼得全國上下都反對他,就差全民皆反了,無奈之下就只能釋出罪己詔。

神聖性沒了!

天子身上的神聖性開始削減,但即使削減到了今天,天子也依舊是很神聖的,只是神聖性沒有那麼強了。

大概要等待五代武夫們登場的時候,當武夫們喊出了那句天子者兵強馬壯者為之的話之後,才徹底把天子身上最後的神聖性給撕下來。

至少在此刻,天下乃是天下人之天下,而非一家一姓之天下這句話,還是非常有衝擊感的。

沒有良心的士人,可以閉著眼睛說,這句話是謬論,但有良心的士人都會展開思考,思考天下到底是老劉家一家的,還是全天下的。

可是這種問題,能思考嗎?

誰敢思考這種問題,誰就是天字第一號大反賊!是漢賊!

被朝廷逮住了,是要殺頭的!

“臥龍的上策,說穿了就八個字:君主立憲,貴族共和。”

“按照臥龍的想法,董卓將透過冊封的方式,再造一個貴族團體,所不同的是,這個貴族不再是過去的軍功貴族,而是世家、豪強、軍功團體三者共同組成的貴族團體。”

“到那時,打著天下為公的旗號,拉攏世家、貴族進入貴族議院,與三公九卿等朝廷高層共商國是。”

“從此以後,但凡朝廷大政,都必須經過貴族議院的批准,必須有半數以上的貴族代表批准才可推廣。”

“這是從制度上確定世家的地位,和前面的術不一樣,這是道啊,起碼也是法的層次。”

道、法、術。

“嘿嘿,長文你怎麼只說了一半?臥龍除了說要打著天下為公的旗號,限制皇權,建立貴族議院之外,還說要利用貴族議院的名額,拉攏世家鬥世家,拉攏世家打壓豪強,拉攏軍功貴族,使之厭惡世家。”

“最終,利用議院名額,挑動南陽、潁川、河北、關東、關西、荊州、益州、揚州等各地世家之間的矛盾。”

如今的大漢朝,南陽世家才是天下第一流!

誰讓南陽是帝鄉呢?

所以,如今的大漢,南陽世家看不上其他任何地方的世家,就算是號稱四世三公的袁家,也被南陽世家公然鄙視。

帝鄉的世家,說話就是硬氣!

你們這些渣渣,還在圖謀三公,還在以出了三公為榮的時候,俺們南陽人已經在比拼誰家出的皇后多,誰家出的太子妃多,誰家出的太后多了。

渣渣!

都是一群渣渣!

然後中原世家又看不上河北世家!

河北世家,又覺得自己比荊州揚州這樣的偏遠之地世家高上一頭。

揚州的世家,就一直想要往中原蹭一蹭,但奈何中原士人看不上他們,所以揚州世家就只能圈地自萌,在揚州小圈子裡混混,除了揚州,中原都不認可他們。

不過,揚州世家也不是最慘的。

他們只是不被認可,還不至於被朝廷抵制。

關西士人,直接被關東士人聯手抵制,被打壓的直接懷疑人生。

而關西士人內部也有鄙視鏈,關中之地的士人等級最高,處於鄙視鏈的頂端,涼州那一塊兒的士人,被關中鄙視。

可涼州內部也有自己的鄙視鏈,漢人多的地方的世家,鄙視漢人羌人混雜之地的世家。

某些漢人羌人混雜之地的世家,你到了洛陽,說自己是世家子,人家都會哈哈哈的笑話你。

“而且臥龍還說,要把天下間的世家分為九品,一品最高,九品最低,九品世家家主投票只能算一票,八品世家的家主,一票算兩票,七品一片算四票,到了一品,一票算二百五十六票!”

“出過縣令的,可為九品世家,九品世家呆在貴族議院的時間相當有限,只有十年。出過太守的,可為六品世家,六品世家可以直接在貴族議院之中呆三十年。出過三公的,可為三品世家,三品世家可以在貴族議院之中呆一百年。”

“而當這些世家離開貴族議院的時候,就是貴族議院和朝廷聯手,吃掉這些世家的時候。從今往後,只有在朝廷做官的世家才是真正的世家,那些自吹自擂自說自話的,不算!”

這其實就是宋朝的套路!

宋朝,一旦中了進士,就算是真正的人上人,從此以後光明正大的貪汙,也不算啥,做錯了事兒,也不算啥,只要不造反,就算犯下滔天大罪,也就是罰酒三杯。

就算是出賣了宋朝的利益,把朝廷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城市送給外族人,也依然是我們文官的英雄。

就算是帶著十萬朝廷大軍去送了人頭,坑死了上萬將士,那也是好樣的,罰酒三杯之後,依然是我們文官的大英雄!

就算你辱罵天子,天子也最多暗中搞死你,不可能公然賜死。

這就是宋朝,一旦考中了進士,就是統治者的一份子,就可以為所欲為,全家都能發財。

可是,一旦你們家沒有人中進士,也沒有人做官,那麼你家就該衰落了。

然後,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家被其他官員,利用和買等一系列極其不合理的制度,光明正大的把你搶成窮光蛋。

按理說,這個制度是極為不合理的,但這個制度卻順利的維持了北宋二百來年的統治。

一方面是因為,進士的數目非常少。北宋起碼也有幾千萬人口,這麼多人口,一萬人養一個貴族,也能養七八千個貴族,而宋朝的進士,每隔三年也才幾百個而已。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一旦家族沒有人當進士,就只能被一系列朝廷政令給吃幹抹淨,一分不剩。

一直都有肥豬讓進士老爺吃的滿嘴流油,哪怕這頭肥豬昨天還和大家夥兒都坐在一起吃其他的肥豬,可今天他已經不再坐在這裡,而是躺在餐盤之中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