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漢,練就精神力者,可稱士人,士人可以做官,可以做郡吏。漢朝之時,官吏之間沒有天塹,做得好隨時都能從小吏升上去變成官兒。

精神力更進一步, 可外放數丈數十丈,可觀察周圍環境的,稱之為名士,名士做官,縣令起步,大家還都覺得很正常。

精神力再進一步,可以輕微干涉現實, 即不藉助天地靈氣,光憑精神力本身輕微干涉現實, 做到這一步的便是大儒。

盧植、鄭玄、蔡邕等老一輩前輩,荀彧、荀攸、郭嘉等年輕一輩,都是大儒實力。

此刻,實力越強,天賦越強的,就越早發現天空之上的異常。

像周瑜,今年雖然論年紀才十四五歲,放在後世,不過是個中二少年,可他卻早早的覺醒天賦,雖然如今年紀小,修煉時間太短, 以至於精神方面的修為還只是名士,但在天賦的加持下,卻已經不遜色尋常大儒多少。

所以,他在千丈高空之處, 就發現了正在墜落的三國演義第二回:張翼德怒鞭督郵, 何國舅謀誅宦豎。

甚至以周瑜的智力水平,他發現之後,就立刻在腦海中建立模型,用高超的術數水平,推算出了這些書籍的起始位置:也就是,這些書籍是從哪兒掉下來的。

精神力迅速閱讀書籍內容之時,周瑜就明顯的感受到了一股又一股精神力。

一直以來,周瑜都知道洛陽城內臥虎藏龍,可是此刻,他才發現,自己還是小瞧了這天下人。

此刻的周瑜,並沒有參與政事,什麼士人與宦官的爭鋒,大將軍與天子的爭鋒,離他都比較遠,所以周瑜感慨了高手真多之後,就決定要好好努力,回家之後,認真學習, 遲早有一天,這天下高手,當有他周瑜一席之地!

就在周瑜決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時候,荀彧則是第一次眉頭微皺。

他皺眉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是沒想到幕後黑手這麼剛,此時此刻還敢當著這八千宗室子弟的面,直接搞出這一手。

要知道,此刻盯著天空的可不在少數,這麼多高手一起探查,就算是當年的天下第一高手張角來了,也一定會露出馬腳,藏不住的!

一旦暴露出來,必將迎來天子、朝廷的打擊。

無論是天子,還是大將軍,都不可能容忍這種利用陰謀詭計,妄圖透過讖語左右朝政乃至左右天下大勢的舉動。

無論是誰掌權,都不會容忍!

而此刻幕後黑手卻依然敢這麼搞,如果不是腦子有問題,那麼就是他和他背後的實力,非常強大,強大到了難以想象的地步。

可是,整個天下,最有力量的不就是朝廷?

朝廷的力量又分為兩個部分,天子和世家。

天子手下有著宦官勢力,有著老劉家代代培養的隱藏勢力,還有大量的宗室子弟。

世家有在朝的,也有在野的。有正當巔峰的,也有已經沒落的寒門,有主脈也有支脈。

對於普通人而言,天下間的勢力非常復雜,根本看不清楚,可是在荀彧的眼裡,天下間能做到這一點的非常有限,懷疑目標立刻就有了。

可是這幾個勢力,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有什麼好處呢?

目的呢?

總不能就是為了逗大家玩兒吧?

如果不是這幾個勢力,那又會是誰呢?有著如此強大的力量,卻一絲痕跡都沒有露出來?

雁過留痕,這世上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完全藏得住。一個瞬間藏了這麼多高手的勢力,顯然也不可能藏得住。

那麼,是太平道餘孽?是某些世家對朝廷不滿,直接假扮太平道餘孽,跑這裡來警告朝廷來了?

至於皺眉的第二個原因,那就更簡單了,第二回的標題:張翼德怒鞭督郵,何國舅謀誅宦豎。

張翼德乃是劉備的三弟,也是當今世上有數的高手,據說他距離洗髓換血,只有一步之遙。

上一個洗髓換血的是項王!

至於張翼德怒鞭督郵,這事兒在如今就不可能發生,就算真的發生了,張翼德也不會有任何事情。

所以,荀彧的重點放在了後半句話之上:何國舅謀誅宦豎。

何國舅,肯定是何進!

何進誅殺宦官!

坦白說,這一點雖然是士人們很想看到的,但荀彧卻覺得不會那麼簡單。

此時此刻,何進與士人聯手對抗天子,這不代表他們未來還會如此精誠團結。

如果天子沒了,何進本人就是最大的權臣,那個時候,他誅殺宦官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完全可以殺幾個宦官,意思意思,然後就收服這股力量,用來平衡世家,這是很容易就能想到的。

荀彧覺得,這麼簡單的未來預測,袁本初不可能看不出來,天下間的士人,能看出來的,也不在少數。

所以,在荀彧看來,這次的第二回,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再次挑起士人和宦官的矛盾,讓當前的局面,更加動盪!

第一回挑起天子對劉備的忌憚,第二回挑起士人和宦官的矛盾,大將軍看了這第二回,是不是也得表示表示?

到那時,好不容易才保持表面平靜洛陽城,說不定一夜之間就像沸騰的水一樣,再也靜不下來。

而後,荀彧就開始閱讀小說內容。

“……欲除君側宵人亂,須聽朝中智士謀,不知曹操說出甚話來,且聽下文分解。”

看完了第二回之後,荀彧只覺得,幕後黑手對於如今的高層很瞭解,他一定是世家內部之人,地位還不低,否則,萬萬不可能瞭解這麼多內容。

至於曹操到底說了什麼,荀彧並不關心。

不過,當荀彧下意識的按照第二回所說,用邏輯思維推演洛陽城發展的時候,卻發現如果大將軍何進,不想誅殺宦官的話,那麼未來是有可能會這麼發展的。

精神修為越強,就越早得知內容,精神修為越弱,就越晚得知內容。

文武兼修的,也可以提前得知,只修氣血的,此刻就只能抬頭望天,也不知道裡面到底說了啥。

就像此刻,張飛就急的團團轉,他發現曹操的臉色很不好看,便忍不住問道:“孟德,那上面都說了些什麼,你臉色怎麼這麼難看。”

“潘隱豎子!壞老夫大計!”

痛罵一聲之後,蹇碩就直接帶著心腹部將去捉拿潘隱了,這潘隱不過是一個軍司馬而已,只不過他主管的是宮門出入。

大罵一聲之後,蹇碩就決定要表現的更加憤怒,然後以私人決鬥的名義,殺死潘隱。

至於為什麼這麼做,原因也很簡單!

潘隱不是蹇碩麾下的,他們雖然都是軍方,但卻是兩個系統。潘隱是看守皇宮大門的軍司馬,而他蹇碩是西園軍的老大,主管的是西園八校尉。

蹇碩雖然官大,但是管不到潘隱。

而且,就算三國演義上說的都是真的,蹇碩又憑什麼拿著別人未來的罪過來清算此刻的他呢?

所以,蹇碩就裝作粗人,裝作很憤怒,裝作很生氣,然後要求和潘隱決鬥,最後在決鬥之中,失手殺了他。

這樣一來,潘隱死了也白死!

想清楚這些之後,蹇碩就憤怒的衝向了宮門……

此刻,能察覺蹇碩想法的不在少數,但可惜沒人願意拯救潘隱。

不過是一個軍司馬罷了,此刻大家夥兒得抓緊時間,分析讖語三國演義第二回的內容,看看從中能否找出幕後黑手,能否分析出幕後黑手的目的。

至於攔截蹇碩,說笑了!

蹇碩是誰?

是西園軍領袖,是西園八校尉的上軍校尉,手握上萬精兵,在天子的偏幫之下,是可以直接和何進互懟的猛人。

這種時候,有幾條命才敢衝上去攔截?

再說了,人家八成是決鬥,私人決鬥,你要是敢阻攔,你就是看不起潘隱,除非潘隱事先向你求救。否則,你就算救人成功,也會壞了潘隱的名聲。

等到蹇碩消失了一刻鍾之後,袁紹忽然懊惱的拍了拍大腿:“呀,那蹇碩必是前去陷害潘司馬了,我等速速前去營救才是!”

看著演技上線的袁紹,許攸撇了撇嘴,但也沒有說什麼,而郭圖則是忽然長長的吸了口氣:“是啊,對虧本初公提醒,那蹇碩是個小人,做事肆無忌憚,最喜歡謀害英雄豪傑,潘司馬要是落到了他的手裡……”

二人互飆演技,然後就大呼小叫的帶著人帶著門客,甚至開始呼朋喚友,前去皇宮宮門之處,營救潘隱潘司馬!

“咦?怎麼這麼多人都要救潘司馬?”孫策看著門外的動靜,很是不解的看向了周瑜。

雖然孫策沒有精神力,但周瑜有啊,而且周瑜還是文武雙修,所以周瑜拍了拍孫策,孫策就獲得了第二回的內容。

“要說潘司馬是個忠臣,這真不好說。他是守衛宮門的軍司馬,按理說應該服從宮內的命令。陛下在的時候,聽陛下的,陛下不在的時候,誰有虎符就聽誰的。”

程式正義嘛!

大漢朝宮變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中央軍也好,宮廷衛隊也罷,大家夥兒都不願意因為少數人搞政變而殺的血流成河。

平時都是一個鍋裡吃飯的弟兄,如今要因為少數野心家的陰謀詭計而互相殺的血流成河,何必呢?

所以,慢慢的中央軍以及宮廷衛隊,就養成了應對此類事件的經驗,那就是程式正義!

按照程式,誰手裡有程式完成的調令,誰那裡有虎符,誰的程式更加正義,我就聽誰的!

所以,如果按照傳統,潘隱應該看到底誰的程式更加正義,誰的手裡有虎符。

不用想也知道,那時宦官的手裡,一定有虎符,一定可以控制潘隱和他麾下的軍隊。

潘隱這麼做,對大將軍何進而言是個忠臣,但代價是把麾下的士兵全都拉到了政變之中。

如果成功了,潘隱本人出人頭地,底下的士兵,最多拿一些賞錢。

如果失敗了,底下的士兵就得死全家。

所以,當蹇碩來到宮門之處的時候,潘隱已經被手下的軍侯、屯長們給孤立了。

“這些人,根本就不是去救潘司馬的,他們是獲取名望的。對他們來說,潘司馬的死活並不重要。所以,他們只會等到潘司馬死後才姍姍來遲,然後大罵上軍校尉無恥……”

“此行並無風險,因為陛下和大將軍都還在。所以,大機率就是露個臉,事後還能揚名,豈不美哉?”

說到這裡,周瑜就微微搖頭,這些人都是黑了心的,一個比一個黑,一個好人都沒有。

在這洛陽城,誰是好人,誰就死得快!

“啊這,難道說,那些名士的名聲,都是這麼來的嗎?”

看著滿臉無語的孫策,周瑜輕輕的拍了拍他的肩膀:“不敢說全部,但大多數的名士,都是靠著互相吹捧,今天你吹捧我,明天我吹捧你。今天你說我的弟子是百年難得一遇的天才,明天我就說你的兒子,是千年難得一遇的鬼才。”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互相吹捧,就相當於有了交情。多次互相吹捧,交情就很深,父輩曾經吹捧過某人,後來某人發達了,那麼他就會提攜一下兒子。”

“除了吹捧之外,就是舉薦。舉薦就有舉主,被舉薦者,要以舉主為主君,事事為舉主考慮。就算舉主要求的事情和漢律有衝突,也要以舉主為主。就算舉主要求你造反,你也不能告發舉主,還得替舉主瞞著,否則就是不義……”

聽著周瑜的小聲解釋,孫策只感覺這個世界太瘋狂,根本不是他這種老實人能玩轉的。

“太複雜了,實在是太複雜了,這些士人之間的彎彎繞真多啊,我果然不適合思考這些,我還是去練習練習武功吧……”

……

“啊,蹇碩,你不得好死,與大將軍為敵,伱必然不得好死!”

看著潘隱臨終前的遺言,蹇碩暢快的大笑三聲:“本官與何屠夫為敵,本就是天經地義的。”

大家夥兒對於蹇碩密謀何進不奇怪,也不驚訝,他這麼做那是天經地義。這符合他的立場,也是忠臣,是受到尊敬的。

按照小說之中的說法,就算靈帝已經死了,可蹇碩還在效忠靈帝,執行靈帝的遺言,想方設法的搞死何進,讓皇子協登基。

這不是忠臣,什麼才是忠臣?

而忠臣,無論在哪裡都會被人高看一眼。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