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生產力提高的太快,老百姓都沒跟上!

這算不算幸福的煩惱?

毫不誇張的說,楊城某些實驗室裡的產物,如果不是靈氣復甦的話,如果一切正常發展可能是二十一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產品,也可能是二十二世紀甚至是二十三世界的產品。

可如今大夏的老百姓,他們的個人素質、思想觀念,達到二十二世紀甚至二十三世紀普通百姓的水平了嗎?

可能在二十三世紀之中,隨便一個工人,他的科學素養或者個人工作能力,在當時的先進教育水平之下,直接就能領先如今的工人好幾個時代。

可能,那個時候需要的不是搬磚的不是賣苦力的而是操縱智慧機器人的人才。

可這樣的人才,如今有嗎?

有多少?

“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特徵,也都有順應那個時代的生產關系,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說到這裡,熊巖就閉嘴了。

雖然他話只開了個頭,但楚軒卻明白了他的想法,便點了點頭。

“如今實驗室之中那些先進科技,確實有很多不能直接拿出來,即使要拿出來,也得一步一步慢慢來。”

要是一口氣推出來,那些使用勞動力的、出賣勞動力的全都得下崗。

可他們下崗之後幹什麼?國家養著嗎?

這一次的發錢,其實就是個小小嘗試。

因為,以目前楊城某些實驗室裡的生產力,已經足以做到養活整個大夏百姓了,即使他們全部都不工作。

他們日常所需,光是機器人生產就能滿足了!

當年先賢在著作之中所期望的未來,其中的一部分已經實現了——生產力極度發達!

不知不覺間,大夏就已經來到了先賢當年預測未來之時所提到的門檻之上——生產力極度發達、物質條件極度充裕的時代,所有人不工作也能保證充足的物質生活的時代,其實已經來了!

可這樣的時代,需要什麼樣的社會關系呢?

這樣的時代,人們又該何去何從呢?

如果所有人不工作也能獲得基本的物質生活保障,整個大夏的未來,又該怎麼變化呢?

正是出於這種迷茫,也是出於探索,才有了這次的撒幣政策,也是為了看看老百姓們下意識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可惜的是,他們的選擇讓熊巖和楚軒感到,任重而道遠!

“在去年,大夏實現了全民脫貧。那時很多方面都在努力,那個時候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基層公務人員直接跑到農村裡去幫助農村的窮人們擺脫貧困。”

“但即使如此,也還是有相當一部分百姓沒有擺脫貧困。所以到最後,直接大夏兜底,大夏出錢,幫助他們擺脫貧困。”

“這其實就是不同時代的社會,兜底手段不同。社會越發展,大夏越有錢,對底層百姓的兜底標準就越高。”

在封建社會的時候,生產力達不到,那個時候的朝廷也做不到給老百姓兜底。

就算是很多文人夢想裡的大宋朝,表面上看上去也有養老的機構,也有幼兒園,也有孤兒院,但考慮到大宋朝的實際生產力,可能也就是大宋朝首都邊梁附近,這些機構才能真的發揮養老院、幼兒園、孤兒院的作用了。

而去年的大夏,就已經開始給窮人兜底了。

這其實就是一種進步。

以此類推,未來有一天大夏發展的更厲害之後,會不會進一步給普通人兜底?

“大夏去年的生產總值是十五點八萬億美元,如果有朝一日,大夏的生產總值變成了原先的一百倍,達到了一千五百八十萬億美元,那個時候,拿出一個尾數,八十萬億美元對全民進行兜底,可謂是輕而易舉……”

大夏一共也就才十四億人口,這麼大一筆錢平攤到每一個人的頭上,一個老百姓能分五萬多美元。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當然,可能不是五萬多美元的現金,而是價值五萬多美元的生產力。

而一美元又可以兌換六塊多人民幣。

也就是說,當大夏的生產力膨脹到如今一百倍的時候,即使拿出尾數兜底,平均每位百姓一年也能享受價值三四十萬人民幣的生產力。

如果一個人每年能花三四十萬來用於個人生活,那他的生活能不能算得上富足二字?

熊巖覺得,如果以當下的標準來看,肯定是可以的!

很多勤儉節約的億萬富翁,一家三口一年也花不了一百萬啊!

聽到這裡,楚軒拿起了一根烤串,一口一口的吃下去:“如果把姜橘、陸舟、季真、白墨、管明他們五人實驗室裡面的產品,充分的開發利用,那麼大夏的生產總值,很快就能達到之前的一百倍。”

“可是,我們真的做好準備了嗎?”

可能一兩年之後,大夏的生產力就能達到去年的一百倍。

然後拿出一個尾數進行兜底,全民都能過上兩年前億萬富豪的生活,然後呢?

社會崩潰?

全民無所事事?

熊巖直接搖了搖頭:“這讓我想起了高考。”

“高考之前,我們都是最傑出最努力良好品德最多,最有意志力也最能堅持的狀態。”

初中是體力巔峰,高中是智力巔峰,大學是乾飯巔峰,小學是顏值巔峰,這些話雖然有些偏頗,但認同的人還是蠻多的。

“高考之後,我們就野了就放鬆了。然後去了大學校園之後也沒人管,老師也不管你,家長也不管你,也管不到你,同學更沒人管你。”

然後大量的大學生就頹廢了!

久而久之,一個共識就形成了:大多數大學生,知識量最強大的時候,好像是高考之前。

高中之時,每天晚上學習到十二點,早上六點起床的苦讀、學習的辛苦,沒有打到高中時的我們。

反而是高考之後的放鬆,輕鬆擊敗了我們。

而這一次,如果短短一兩年內把實驗室中的產品投入到現實之中,那麼會不會也像高考一樣,直接把大夏百姓們過去千百年來積攢的良好品質,一次性給消耗殆盡?

如此一來,數年後或者十年後,這一代人會不會玩著虛擬現實遊戲,吃著來自天南地北的美食,撫摸著自己的大肚子,無奈的看著落下的夕陽說:“我當年最有毅力的時候,就是靈氣復甦之前天天打工幹活的時候。”

一想到這樣的未來,熊巖就感覺頭大!

真的頭大!

這一次的危機,一個應對不好,大夏就完了!

不是死於海對面的某國之手,也不是忽然有外星人從天而降,帶著大夏無法抵抗的科技摧毀了整個大夏,而是榮華富貴腐蝕了人心!

溫柔鄉是英雄冢!

“先在虛界做些實驗就是,聊齋世界就行。”

……

聊齋

一開始是郭北縣,世界升級之後,面積就從一縣之地變成了一郡之地,東南西北加起來有七八個縣,有山有水,人口也不在少數。

而自從謫仙降世以來,聊齋世界就再次被統一,那些幫派都被肅清了,為富不仁之輩,也都遭到了審判。

而熊巖則是敕封了一位位九品道人、七品道士,這些道人和道士們聯起手來,產生了數目極多的生產力。

所以,老百姓們的日子是越過越好。

但本質上講,他們之所以能過上好日子,不是因為這些老百姓有多麼的強大,也不是因為如今的社會制度有多麼優秀,而是因為整個聊齋世界都被熊巖包養了。

自從征服聊齋世界之後,每天夜裡都有大量的研究人員進入,他們進來之後就會獲得一個九品道人的敕封,然後就能享受到超凡者的樂趣。

當他們隨手召喚出一道火球的時候,當他們施展道法,直接點化木牛流馬讓它們主動幹活的時候,不知道驚掉了多少人的眼球。

對於本地的老百姓們來說,他們也不清楚這裡面的彎彎繞,他們只知道一個很樸實的道理——謫仙來了,壞人就死光了,自己也能吃飽飯了。

只要辛苦努力願意幹活就能吃飽飯,這樣的日子,老百姓們是萬萬沒想過的。

因為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在過去的時候,辛苦努力一年到頭,然後時常吃不飽穿不暖這才是常態。

然後遇到了災年,運氣好挺過去,運氣不好挺不過去就只能賣田賣地。

如果連土地都賣完了,那就只能賣身了!

自己賣自己!

賣身給大戶人家當佃戶,當僕役。

反正,一直是很苦的。

而如今的日子,則是幸福到了不敢想象的地步。

而這些百姓不知道的是,馬上熊巖就會頒發一個令他們更加不敢相信的政令。

“事情就是這樣,這是一個社會學實驗。”

“此次實驗的目的,是探索生產力極度充裕的情況下,究竟適用什麼樣的生產制度,適用什麼樣的社會關系。”

“大家有什麼想法,都可以說一說。最終,我們會選擇其中的某些想法,在聊齋世界之中實施。”

如今的聊齋世界,是一個郡級虛界,外界一瞬,此地就是三月。

而由於熊巖一直在包養聊齋世界的緣故,所以聊齋世界不斷汲取主世界之中來自大夏的些微人道氣數,以至於壽命不斷延長。

所以,截止到目前為止,暫時不用為聊齋世界的壽命擔心。

現實中一月,聊齋世界就是九十個月,這就是七年半。現實中兩月,聊齋世界就是十五年!

熊巖最初降臨聊齋世界是一月底,聊齋世界升級是二月底,而今天已經是四月十七了。

粗略算來,世界升級也已經過去了足足四十七天,也就是說已經過去十一年多了。

“十一年來,我們也嘗試過在聊齋世界攀科技樹,雖然因為基礎物質的組成有所不同,所以很多科技成果都無法在此界重現,但是人工肥、化肥等基礎產品,卻已經實現了量產。”

“再加上此界的超凡力量,我們是可以實現養活全體聊齋百姓的。縱然所有百姓全部不幹活,我們也養得起他們。”

但在這個基礎上,社會又該怎麼運轉呢?

普通人不幹活就能活著的話,那那些道人們為什麼不躺平呢?

如果道人們也想躺平,那麼聊齋世界的繁華,會不會像是鏡中月水中花一樣,直接消失?

“我們可以用道法、人道氣數、符籙、靈寶、靈根等超凡資源作為獎勵,以利誘之。”

說到這裡,長空道人又解釋了一下:“我的意思是,就算生產力極度充裕了,所能滿足的也只是尋常的物質需求。”

“像衣食住行,這只是我們最基本的需求。即使生產力很發達很充裕,其實也只是能夠讓所有人吃喝不愁罷了。並不是真正的擁有近乎無限的資源,比如超凡資源,依然是極其有限的。”

“對於我這樣的修行者而言,即使衣食住行全都滿足了需求,即使躺平就可以獲得這一切,我也依然會盡全力的去追求長生,追求超凡。”

“所以,對於我來說,我不會躺平,我反而會繼續努力,繼續奮鬥。”

“以此類推,長生、長壽,可能是所有人的需求。但即使是可控核聚變和人工智慧相加,也只是滿足了基礎物質需求罷了,想要長生,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是做不到的。”

“只要人類還有慾望,那麼就不擔心社會會崩潰。當然,不排除某些人會徹底躺平,享受一生、享福一輩子,但那些有志之士,一定會在此基礎上更加努力的向著目標前進。”

聽到這裡,彭炳點了點頭:“實際上這個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想法,最不缺的就是人才,理論上講,人人都是天才,人人都是人才。”

“我記得我小時候讀書的時候,看過一個段子,也不知是真是假,段子裡說,華老看到一個母親因為兒子好奇而抽了兒子一巴掌,便發出感慨說未來的華老死了。”

“這個段子的真假且不討論,但實事求是的講,每個人的才華可能都不一樣。”

“比如姜橘你的才華在研究科學方面,在好好學習方面,所以哪怕靈氣復甦之前,你也能直博,二十四歲博士畢業,這是多麼了不起的成就。”

聽到這裡,姜橘微微一笑。

不過,彭炳話鋒一轉:“但是,如果讓你生活在一個朝不保夕的戰亂時代,那個時候,朝廷需要的可能就不是飽學之士而是戰士、將軍。”

“然後你去練武,你去從軍,那個時候你可能就只是一個普通人了,也不會有人會覺得你這個普通女子竟然是個天才了。”

第一百七十六章:幸福的煩惱與社會實驗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