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四年,也就是西元1509年,皇帝朱厚照已經十九歲,按照古人的演算法,說他是二十也是可以的。

距離上一次的良鄉之戰已經過去了一年半的時間。

除了京師這一路的戰事,西北榆林、寧夏的戰事在楊一清和王守仁的指揮下也順利獲勝,不過沒有抓到火篩,火篩帶著千餘殘兵逃回草原,時刻還要防備著明軍會不會再來一次‘剿套’。

京師方面。

楊一清在西北戰事結束以後,卸下三邊總督的擔子,回到了內閣的值房裡協助皇帝處理朝政。

按照皇帝在正德三年大朝會之後的梳理,內閣之中也普及了‘職責分工’這個新概念。

楊一清比王鏊、王炳都更早入內閣,自然可稱首揆。既然是首揆,擔子都會重一點。皇帝要求他主要聯絡吏部、兵部、禮部和通政使司。

王鏊則負責聯絡戶部、少府、工部事務,王炳負責聯絡刑部、大理寺、都察院。

同時他們兩人都有協助楊一清的職責。

所謂聯絡,這個詞很妙。

它只在‘重大事務’的時候才會體現出來。

比如說馬政,戰馬是這個時候的‘戰略物資’,自然屬於重大事務。

馬政歸屬太僕寺管轄,太僕寺隸屬兵部。朱厚照在處理馬政相關事務的時候,就會要求內閣首揆、兵部堂官、太僕寺卿都要參加。

這樣就能形成一種‘重大事務’都有內閣閣老牽頭處理的局面。閣老是百官之首,能調動的人員、資源都無可比擬,手中所負責的‘重大事務’就成了某種意義上的國家戰略,任誰也輕易不敢違逆。

除此之外,因為馬政涉及到銀子、修繕一些建築,那麼就需要戶部、工部一併參加。

而對於特別特別重大的天字號事務,例如河套軍管區,那麼就是內閣、六部全部參加。

因為王鏊、王炳本身也有協助首揆的職責,碰上事情的時候按要求都要全力配合。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會有推諉、不配合、不是自己的事情拼命的往外推這種現象,這就屬於政治體制在執行過程中的摩擦與磨合,不鬧大沒事,鬧大了之後自然會有皇帝來解決。

對於朱厚照來說,這種模式的優勢在於能夠定點到人:是什麼事情,就有一個主要負責人,出了問題,能知道找誰。

所謂人人都管,就是人人都不管,上百號臣子在奉天殿七嘴八舌說一通,結果沒人真的去幹,或者幹出問題來了沒人負責,那就很不好。

這種責任體系的重塑,對於行政效率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當然,不要指望這樣就能去除原本官僚體系中存在著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貪腐現象等等弊病。

但是至少有一個優點,就是在面臨重大事務的時候,可以讓皇帝的意志有效的貫徹,因為它在層層推導,推不下去的情況當然會有,但沒關係,過一段時間皇帝會問的。

一旦實際的效果不理想,就會促使鏈條上的官員出現‘不得不欺上瞞下’的冒險行為,從而迅速推高他的政治安全成本。

簡單的說就是:膽子大你就騙。

這樣會比‘政令不出紫禁城’的情況要好很多,也比讓一眾官員閒著沒事兒幹要好很多。

朱厚照是更習慣於這樣,他現在的早朝已經變成三日一次,而更多的政務處理形式變成了以他宣召責任官員為主。

這樣一來,正常的政務有文官體系處置,而皇帝會抓住重大事項,整個國家自然就有人在管理了。

一年半以來,除了內閣的變化。

京中各部大臣也有調動。

王炳入閣以後,不再擔任兵部尚書,皇帝調原陝西巡撫齊承遂入京接替。這是復套成功之後,對各有功官員進行封賞的又一例證。

齊承隧原先屬於楊一清集團,西北幾年兩次大戰,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再說能得楊一清認可,便說明此人並非酒囊飯袋。

朝中清流官員其實不少,但朱厚照不願意讓這種人染指兵部。

到時候他不喜歡周尚文、楊尚義這些偏向於進攻的大將,對他們一頓打壓,再胡亂調動一通,還要皇帝自己出來收拾殘局,倒不如還是任用原本軍功體系中的人,他們相互熟悉,對於邊關大將來說,也便於和京師保持穩定、平和的關係。

另外,三個多月前,刑部尚書閔珪致仕,他是宣德五年(1430年)生人,七十九、八十的年紀實在是很大了,所以三次遞上辭呈,朱厚照便準允他歸鄉養老,只不過當時還是冬天,所以便想著今年春天返鄉。

閔珪是浙江湖州府人,只要天氣稍好,就可以乘船一路南下。

其實除了天氣原因,還有一點促使他沒有著急回。

便是歷經兩年的修建,京師之中的藏書園正式落成了。

藏書園坐落在京師南城,整體上由假山、人工湖、書樓而組成,並以纏繞其中的長廊、亭臺、書閣做點綴,各種花草、綠樹當然也是不缺,可以這就是一個書生的‘皇家別院’。

為了保證一定安全性,藏書園建有牆院,只開了一個南門,大門上方藏書園三字,由朱厚照親筆賜匾。

左側石牆上刻有立建此園的目的,也是引用的一個名句。

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愚。

右側石牆同樣是一段文字,主要是記錄當時皇帝如何決策修建藏書園,這其中就出現了負責此事的官員的姓名,少府張池。

三月春暖花開。

藏書園內外都站滿了神武衛和錦衣衛的人。

如今皇帝再出宮,已經不是什麼稀罕事,藏書園這個專案花了朝廷上百萬兩銀子,無論怎樣也要來看看的。

園子的整個結構是一個橢圓形,中間是有山有水有竹林,左右兩側分出去,左邊為儒學、右邊為雜學。

石板路一路下去,像儒學會出現聖人園,裡邊兒會按照孔子、孟子、朱子等人名,放置他們的傳世之作。

聖人園再下去則按朝代區分,這樣就會有漢賦、唐詩、宋詞的區別,那個時代的一些文學大家以及史學類書籍都有收集。

雜學類的園子修建的更為簡單,它是以專業區分,比如醫學、軍事學、農學、格物學、兵器、地理、算學等等。

這些獨立的院樓風格各異,但統一的是正門都放置一個大缸,裡面是裝滿水的,這樣一旦遭遇火情,則立馬取水滅火,將損失降到最低。

藏書園裡除了書本,還有必要的一些商鋪,這是有藏書園本身開設的,比如簡單的餐食店、文房四寶店以及紙傘店等等。

看書不要錢,但這裡的東西都是要錢的,並且不向私人開放這個生意,反正多少收回一些錢,想著是把管理維護人員的工錢給掙回來。

看書雖然不要錢,但是為了進行必要的管理,對於進入的人員是有要求的,便是進來的人要進行登記,寫明去哪一個園,這樣會發給憑證,憑藉這個證入園。閱讀結束出來的時候,也要表明是離開,還是去其他園子,這同樣會有憑證。

這樣可以留下痕跡,如果園子裡的書遭到偷竊、破壞,就可以精準定位有哪些人進入過園子。

防小人不防君子,做事情要細緻到這個程度才有成功的可能。

當然,朱厚照進來這裡是不需要這些東西的。

他進來主要是檢視三點,一個是桌子、板凳這些閱讀書籍所需要的東西是不是足夠,其二是書籍的彙總和分類情況,第三是整體的安全性,比如說靠近圍牆的地方不要有高大的樹木,這是基本常識了。

跟隨皇帝前來的內閣首揆楊一清、禮部尚書林瀚、少府令顧左。

這都是和藏書園有直接關係的部門,似這類不那麼重大的事情,王鏊和王炳就不必作陪,他們也要向皇帝一樣去和自己的屬下商議處理手中的政務。

讓所有人都時時跟著皇帝,那也沒有必要。

朱厚照先去了聖人園,這是該有的規定動作,在這裡他又提了一幅字,算是贈給每一個來讀書的人:

學得文武藝、貨物帝王家。

“陛下的書法又精進了。”楊閣老說的是實在話。

朱厚照平時還是會練的。

不過那也只是陶冶情操的時候簡單練練,“簡單寫寫罷了,朕又不要當宋徽宗,字寫得好不好看不是關鍵。”

“陛下,臣將這幅字掛在聖人園中吧?如此,也是對來此讀書之人的一番激勵。”少府官員張池提議道。

“這個沒事,你看著辦吧。張池,”

“臣在。”

“今日楊閣老、禮尚還是少府令都來了,藏書園之重要不下於十萬兵馬,但若想其重過十萬兵馬,卻至少要十年之功。園子建成後,你便為園正,平時要負責管理。管理主要是三個方面,一是保證正常的人員進出秩序,這裡是讀書的地方,不能亂哄哄,二是善待在藏書園中謀生的人,招工的時候是什麼俸祿,不要拖欠、剋扣;三是做好維護與清潔,書本常翻是會壞的,要麼修繕、要麼更換,這一點不能停,藏書園的環境也要清新、乾淨,還要防火、防潮、防蟲。總之一句話,不要讓一個藏書園變成景觀建築。每過一段時間朕會來的,若發現有問題,朕要找你。”

張池拱手:“陛下放心,藏書園蘊含臣之心血,如同臣的孩子一般,臣必定傾盡全力照顧好他。”

“男子漢大丈夫,說過的話要負責。”朱厚照伸著手指點點他,又轉身看著自己帶過來的大臣,“他的話,你們也聽到了。藏書園若是被誰破壞,那麼找破壞的人,但首先要治他一個監管不力之罪。”

楊一清等人沒什麼話好說。

皇帝現在就是這個風格,簡單的很,也粗暴的很,盯上一個事,就找一個人,幹好了升官,幹不好治罪。所以他們包括張池都沒什麼意外。

“陛下,要不要再到外邊兒,長廊之中也有石桌石凳,風景宜人,一樣可供讀書。”

“好,瞧瞧去。”

……

皇帝外出,紫禁城裡裡外外找不著人,倒是叫後宮著急。

夏皇后拍著淑妃的手:“已經託人去找了,這是喜事,陛下聽了肯定高興。”

淑妃是沉氏,當初因為長得像秋雲而被選入宮中,眼看也要兩年了,肚子也終於見了動靜。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