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韃靼小王子入關作戰,本來也在朱厚照計劃之中。

若是加上火篩部,韃靼有十幾萬大軍,明朝若是要在草原上取得決定性的勝利,那非得派出五十萬大軍不可。

但現在不用了。

雖說過程中有些插曲,紫荊關丟得令他感到意外,不過作為受過教員教育的新時代人,他就是依葫蘆畫瓢,也能懂得一句話:

戰術的勝利並不能彌補戰略的缺陷。

只要周尚文回到大同,他的戰術就是成功的。

而現在,他也從王守仁的‘疲敵’戰法中得到啟示,開始不斷地派出部隊進行襲擾。

這方面是安排了。

另外一方面,大同與周尚文之事,還是需要一些更精妙的操作。

朱厚照是知道袁崇煥的,崇禎年間,袁崇煥率軍救援京師,到最後搞出了多少事情?

作為皇帝的他,又怎麼不會對這其中的事做好妥善的安排。

旁得不提,

邊軍大將在沒有命令的情況下回援京師,這種事情,其實比較敏感的。

你可以說是回援京師,但也可以被誣告成有謀反跡象。

因為誰也說不準,你到底是要救主,還是要做別的事情,

唐末五代十國,便經常有這類事發生,皇帝任命一個大帥出去打仗,結果大帥一個回馬槍,直接把皇位搶了自己來坐。

所以這第一條,就是要解決這個政治隱患。

而只要想到,這其實不難解決。

朱厚照親筆給寫了一封聖旨。

第二條,周尚文在拆開密疏以後,必定急速回援,這樣的軍隊怎麼能打硬仗呢?光跑已經用掉了半條命。

所以他擬了第二道旨意。

第三條,他要將京師最新的情形告知於他。

比如說,城中有糧、有兵,以及朝廷給類的應對措施。

所有的一切就是儘量保證資訊是通的,以免做出誤判。

好在,從居庸關到宣府這條路是通的,所以朱厚照每天都命人抄送戰報到宣府、大同兩鎮。

這些事情,看起來不重要,至少不如直接指揮一場勝利看起來重要,但實際上,資訊往往能決定很多事情。

因為資訊是判斷的基礎。資訊都不對,又怎麼能採取對的應對舉措?

……

……

此時的陽和。

破損的城池還來不及修繕,剛被戰火洗禮一遍之後,城中不少人家都掛上了白布。

大同,

一樣如此。

常大成親自到陽和去接總兵周尚文。

不過是月餘時間不見,但經歷深重讓人有一種恍如隔世之感,就好像是許久許久都沒有見到。

周尚文找到了新立的柳江傑的墓。

死者為大,這一趟,他必須來祭拜。

常大成就在他身邊,除了他們兩人,還有孫希烈和徐鎮安,孫、徐二人跟隨他一同出長城,迄今為止,都沒有正兒八經碰到過韃靼人。

四個人在墓前跪下。

周尚文說:“我們八人曾在君前一起立過誓,要為陛下盡忠,為大明開疆拓土。當初我也想過,也許我們當中有人不會活到功成的那一天,但沒想到……”

“戰死沙場是軍人的歸宿,老柳是個好男兒。”

這種時候,男人的話都不多。

周尚文只是領著他們磕了頭,每一次起身眼神都越發堅韌,

最後他握刀問道:“大成。”

“在!”

“韃靼人的最新動向是什麼?”

“昨晚聽到的訊息,在勐攻紫荊關,已經攻了三天了。”

“鎮安。”

徐鎮安勐然回應,“在!”

“韃靼人是從蔚縣、紫荊關一路進軍,你立刻率人過宣府,從居庸關入京畿,去拜見皇上。你帶三千人,過宣府的時候去拜見宣府總兵楊興,拿著我的親筆信,去勸他出兵,進京勤王。”

皇帝想要儘快聯絡到周尚文部。

對於周尚文來說也是一樣,他恨不得現在就能請一道聖旨,告訴他到底應該怎麼做。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至於他對徐鎮安下的這道命令,有一半是沒問題的。

但是另一半徐鎮安沒把握。

“大哥,楊興會聽我的麼?”

周尚文從袖口之中拿出一樣東西,褐色的盒子裝的,“這是當初皇上與我的密疏,雖然沒有提過令他借兵之事,但此戰關乎陛下籌劃的大戰略,你給他看就行。他若是聽勸,你就和他好好說,他若是不聽,你就和他說說正統時宣府總兵楊洪的事蹟!他若是還不識抬舉,就威脅他,戰後本將必會到君前參奏!參他手握兵馬、而不救京師之罪!”

那個楊洪,就是土木堡之戰時的宣府總兵,當時正統皇帝落難,他始終未出一兵一卒相救,事後若不是於謙壓下朝中的不滿,楊洪必定沒什麼好下場。

周尚文的話裡也帶了一些不講道理的霸道。但他並非衝動,讓他選多少次,他都會這麼做。

皇帝故意把他調離,引得就是達延汗,現在他回到了大同,達延汗還在關內,不把這撥人吃下去,不說什麼忠君、立功這些場面話,

首先他自己就一輩子不痛快!

這麼些天,心裡的這些鬱結、激憤,必須要用韃靼人的血來洗!

“快去!

徐鎮安被叫得一抖,抬頭一看周尚文似乎可以射出火焰的目光,他似乎明白了許多。

“大哥,你保重!”

周尚文大軍回到大同,不能夠再走了。

雖然京師是需要救,但他的部隊這一個月啥事沒幹光在行軍了,而且後十多天因為著急,可以說是日夜不停。

再不休整,那就真是要送命去了。

這個時候,常大成守住大同的好處便顯而易見了,大軍的糧草可以得到補充,士兵能吃到一些油水,戰馬也能補充到精豆。

但軍隊歇,周尚文並不歇,他找來常大成、馬一槐、嚴興奎、馬榮等人商議戰事。

這日下午,又有戰報傳來,是說達延汗仍然在死攻紫荊關,其傷亡已經過萬,但攻勢仍然不減。

“這個小王子,到底要做什麼?”

常大成很是不解,“原先打大同,我便覺得他此次有些不正常,這次又費那麼大勁打紫荊關,難道想在關內據城當個土皇帝?”

“常將軍想不通也正常,本來這次就是與以往都不一樣。這十幾日,我們什麼都做不了,倒是相互之間議論著,假設出了一些他的心思。”馬榮說,“這個小王子,讓火篩犯陝西,自己領兵入大同,所計劃的我估計有三層。”

“最好的一種結果,就是真的一切順利,消滅了大明這幾年所練之精銳,並打到京師城下,那樣可以威脅朝廷取消封鎖之策,重開邊關互市,如此,對他來說一切就活了。換句話說,他打的不是京師,而是‘剿套’和‘封鎖’這兩個策略。”

“次一點,就是搶掠錢糧、人口、牲畜,彌補封鎖的損失,同時也可以安穩度過今年冬天,再殺一殺我們的威風,使我們不敢與其作戰,如此他不至於被朝廷封鎖之策整得太慘。”

“最差的結果,就是搶得東西不多,仗打得也不順。然而不管是哪一種,他都得打。朝廷的封鎖之策,就是逼著他打。不打,他就是死路一條。”

常大成問:“這能解釋他為何勐攻紫荊關嗎?”

“能!”這麼多天過去了,馬榮已經想得很明白了,“紫荊關損失再多,他仍有五六萬的兵馬。這個時候,難題在我們這邊。因為紫荊關後面就是京師,我們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在大同過多停留。京師的兵馬亦不會出城,朝中的沒有一個大臣敢於提出這個建議。所以他可以以逸待勞。

而周總兵所領的大明騎兵,算上亦不剌剛剛收服的三千人,也不過兩萬四千人。徐將軍再分去三千人馬。兩萬打五六萬多,我軍還是疲軍,如何能贏?”

周尚文追上一句,“我們若是敗了,這與正統年間之事,就沒有什麼區別了。”

敗得都是精銳,結果都是大明完全喪失了對境內腹地這一支敵軍的阻截能力。

唯一謝天謝地的就是:

這次皇帝至少沒吵著鬧著要親征。

這樣聽下來,常大成忽然覺得,達延汗此時的角色才更加靈活。

而再看眼前的人,雖然都在大同歇了下來,可哪裡又敢歇?

紫荊關危在旦夕,他們都已經到了大同,最多睡一晚,哪怕冒著掉腦袋的危險睡兩晚,後天怎麼樣也要出發了。

“只可惜,實在不知京中是何情形,陛下又有什麼打算。若能向陛下請旨,末將還是建議,我們要穩妥行軍。”

關於這一點,馬榮已經說了很多次。

但這是大是大非的問題。

所有人也都知道不可行,

怎麼可能韃靼小王子都在紫荊關了,你們還不速速來救?

所以馬榮也不得不承認,這個小王子謀劃得局的確是妙。

然而這其中有一個變數,就是皇帝、朱厚照。

他們商議到半途之時,外邊兒來了個手腳麻利的士兵,進門單膝跪地,拱手說:“啟稟周總兵,外面有錦衣衛,說是要宣聖旨!”

是的,朱厚照下的聖旨早已經派錦衣衛送到了大同,等的也就是周尚文從陽和踏入大同的這一天。

周尚文還搞不清楚情況,怎麼會一回來,就有聖旨?皇帝難道能預測到他什麼時候回到大同?

但再多的疑惑不能影響接旨,原先商議軍情也只得暫停,周尚文為首,一幫人跟著跪下。

“那接旨去!”

說話之間,三名錦衣衛已經各捧一道聖旨走了進來。

“周總兵,陛下已令我等在此守候多日。韃靼小王子興兵已至紫荊關,可以說賊已入局,反攻在即,這場仗,陛下盼著周總兵能打得漂亮,如此,當年的誓言也可算是實現了。”

能說出當年的誓言這種話,周尚文就知道必定是皇帝親自吩咐。

“臣,大同總兵官周尚文,接旨!”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