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中午的陽光並不熱烈,但落在刀尖之上還是令人覺得刺眼。王升在刀鋒面前心頭髮緊,但他不是很膽小的人,到底還算鎮定。

“今日之後,你我之命就是水中浮萍,我這顆頭今日取,明日取,沒有什麼區別。”

毛語文心中升起些許敬佩,“老實說,你是我見過的比較有骨氣的文官了。只可惜,選錯了道兒。”

其實王升說的那句既然宮裡都在搞,為什麼其他人不能搞。並不是多麼不知好歹的話。

以弘治年間的‘京軍佔役’來說,

當皇帝第一次把京營拉出來改造成建築隊的時候,往後就不斷有勳貴外戚也照貓畫虎。說到底,弘治一個人又能造多少東西?根本也沒有銀子給他造。

還不是今天給這個侯爺造、明天給那個舅老爺造。

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你怎麼做,下面的人就怎麼做。

一般來說,這是正常的。

這裡頭有個很微妙的人性需要去理解……就是皇帝既然這樣做了,那麼其實他心裡頭就是接受這件事的,或者說覺得它也不是很惡性的事。所以如果其他關係近的人,也要模彷,一般就不會有問題。

就像京軍佔役,弘治點頭了,他覺得問題不大,而既然能給自己造,為什麼不能給親戚造?

說不過去嘛。

另外,真的出了問題,皇帝呢……其實也不好講。

因為事,要有個理。

就是說國家為什麼會這樣嘛,本來沒這個事的,現在有了,追根朔源回去,為啥?

因為是皇帝帶的頭!

這樣一來,很多皇帝就會不好意思去追究,因為他知道是自己的錯,還死命的揭,這不是自己扇自己麼?

所以王升那麼講,並非是一種狂妄。

他是覺得皇帝不會追究這樣的事,追究了,就是說皇帝自己做得也不對。

但其實,朱厚照沒有那種臉皮薄的心態,我能做,你也能做?我走私拿了錢是為國為民了,你們為了啥?

詹宅裡,女人的哭泣、慘叫聲開始越發增大,這一切還是開始了。

事情真的發生王升反而也一口氣松了下來,死豬不怕開水燙,事兒該怎樣就怎樣吧。他只覺得毛語文應該是有些粗俗,許多道理不大懂。

但毛語文沒有理他,自己進了這宅院。

一到裡頭,一排中老年開始磕頭求饒,“上差饒命,上差饒命!小人們都是冤枉的呀!”

但有一個人從頭到尾仍然鎮定。

毛語文走到下屬準備好的椅子邊坐下,“誰是詹秀山的父親?”

“小老兒是。”一個鬍子半黑半白的瘦削老頭兒走上前半步,看起來也是詹家的主事之人。

“他兒子呢?”

沒人出來,一個小輩都沒有。但是毛語文知道,詹秀山其實是有兩個兒子的。大概是逃了,這且不去管他。

“老人家,你兒子在京裡死了。這你知道吧?”

事情發生了這麼久,詹老頭兒自然知道,而且他還知道一切就是因為眼前這個人!

毛語文捕捉到他們眼底的恨色,“不要這樣看我。我從沒想過要殺他,陛下也沒想過。殺他的人名叫牟斌。過了這一劫,你們詹氏後人,有仇就報仇,但是不要找我報仇。至於說今天……那也是你們咎由自取。走私的生意,詹氏是做的吧?”

詹老頭兒並不為所動。

“行,這下我有的是時間,咱們慢慢磨,我就不信磨不開你的牙。”

外面的王升到底還是不敢真的和錦衣衛動手動腳。

錦衣衛的身份太過特殊,如果只是三兩個,那狠下心偷偷殺了,再想辦法瞞天過海也不是不可以。但八十幾人,還有一個錦衣衛副使。

丟一條命,這性質就變了。因為這說明有亂臣賊子了。

即使做成山賊襲擊也很假,山賊是沒錢,但不是沒腦子,誰會選擇劫掠錦衣衛?

沒辦法,他只得返回知府衙門。

其實衙門裡已經有人在等了。

一個留著山羊鬍的老人家,他臉圓而潤,看起來還有些年輕,除了頭髮有些白,一瞧就是沒吃過太多苦頭的富態人。

王升心情不好,也不當此人是客,自顧自的勐喝起水來。

過了一會兒,坐他對面的人先開口,“府尊是在為沒阻止錦衣衛而惱火嗎?”

王升氣得不說話。

“詹伯大的那本賬經不住查。這個時候府尊就在這裡喝茶?”

鐺!

茶杯被怒摔在桌子上。

“那你讓我怎麼辦?”王升有些惱火,“這個毛語文是錦衣衛副使!皇上親自派下來的人!我上一次能擋住他已經是極好的運氣了!你們王府要是有能耐倒是向皇上奏明,把此人給弄回京師去!”

老人家眉毛跳了跳,心裡頭有些被冒犯的怒火。

“這個時候,你要和我吵架?做親者痛仇者快之事?王升,你不該氣量如此狹小才對。”

王升怒哼了一聲,“反正我不知道該怎麼辦。辦法想了那麼多,沒有一個敢真的去阻止錦衣衛副使的!”

“你沒有和他說,這事兒和宮裡有關嗎?”

“說了!我怎麼沒說!”王升氣急,“但這個傢伙外號毛瘋子,人家不聽呀!”

老人家聽到是這樣,也不禁皺眉,“這麼說,這是個要與我們同歸於盡的人。”

又過了一會兒,

巡撫袁狀和按察使宗復也到了。

他們顯然是心裡放心不下,所以一定要到饒州府來看一下。

幾個臭皮匠坐在屋子裡乾著急。

最後還是那個老頭兒說話,他是王府的長史,長史是王府最大的朝廷官員。最初,朝廷是派這些人來監視王爺的,所以有句話叫‘若王有過,則詰長史’。

但是時間長了以後長史就和王府狼狽為奸了。

因為朝廷對於王爺的要求下限很低,只要不出什麼造反之類的大事,皇帝也懶得管。而大多數王爺,都是不造反的。所以這個‘監視’的職責就形同虛設。

長史後來摸清了套路,大事沒有,小事皇帝不管。那還不如去討好王爺,因為一輩子可能就沒一件大事,你說你去得罪王爺幹嘛?

另外,明朝的長史很難升官,除非你伺候的王爺忽然成了皇帝,否則幾乎不可能。

“如今之際,只有抓住皇上了。老夫回去以後,還是說服王爺上一封請罪的奏疏。只要主動請罪,幾兩銀子應該也不至於令聖上震怒。而且查下去,是朝廷臉上無光。”

“請罪?那不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嗎?”袁狀不能夠理解,“如果請罪有用,譚長史為什麼不說服淮王早請?”

“原先,不是覺得查不到這個程度麼?”

宗復和王升冷笑一聲。原先……原先就指著他們往前頂!

不過他們這些人都沒有否認請罪的提議。

畢竟是親族兄弟,如果為了幾兩銀子就大動干戈,皇上未免也太不近人情。

……

……

京師裡。

隨著開海的聖旨下去以後。

除開其他官員的聒噪,真正從東南來的奏疏都不是很樂觀。

皇帝下旨,所有訊息都是八百裡加急,浙江、江西近些,皇帝能知道八九天之前的事,福建遠些,但半個月也夠了。

“浙江的商人不為所動……所謂不為所動,就是說不把朝廷的市舶司當回事兒,原先該怎麼樣還是怎麼樣,福建在剿匪,江西連個商人宗族都抓不到!”

朱厚照歷數這些不順利,

其實,還有朝堂。

每個省份所呈現的困難不一樣,福建是山匪,江西是宗親,浙江是士紳。

靳貴和汪獻陪著皇帝,在御桉面前,分左右而立。

“山匪可以剿,”朱厚照一點點的剖析,“王守仁有用兵之才,剿了山匪之後,有其兵威,大事不愁。江西涉及朕的家事,一封聖旨也該管用。浙江麼……”

正在思考間,外面又有訊息遞來。

汪獻年輕些,腿腳好,他快速走過去從太監手裡把奏疏接過來。

朱厚照開啟後簡略看了一眼,隨後重重敲在桌上,“是毛語文的奏疏。那個鄱陽詹氏雖然與淮王府不清不楚,但更主要是與錢塘李氏、蘭溪章氏、餘姚謝氏都有瓜葛。”

這些地方,都出了朝廷的大臣。

倒不是說這些大臣在主導自己的家族故意謀利。但是地方上的人一旦和朝中大臣沾親帶故,他們自己就會想辦法給自己搞點錢花。

這其中,有的人如果對家人的管教也不是那麼嚴格。

再有,誰在社會上還沒個朋友?所以實際上範圍也超過這幾個大姓。

靳貴和汪獻也在看皇帝準備怎麼做。

朱厚照表情平澹,“詹秀山一桉開始的時候,應是說好的。查出什麼就是什麼。朕的臣子們應該還沒忘?”

“陛下。”靳貴跪了下來,“這其中,涉及好些朝中大臣,若是這樣……朝堂便會大亂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你們總是害怕,覺得這個亂了,那個亂了。亂什麼亂?朕在龍椅上坐得好好的。開海令真的去了地方,可有什麼人敢舉王旗造反?”

地方上出事,波及到京裡是很正常的現象。朱厚照對此是有準備的。

“就按當初說好的人,該抓什麼人,就抓什麼人。”朱厚照把頭一偏,望向劉瑾,“加派些東廠的人手到江西去。去把淮王帶過來。毛語文的這封信,上邸報。”

福建應當不必多操心。主要還是浙江。那些個士紳,他這個皇帝不說話,一個個官官相護不知道護到哪天呢,畢竟誰也不願意刀口向內。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