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和王華在行動。

浙江的官員也在行動。

眼看成功送走魏彬已是板上釘釘的事,結果沒想到還沒來得及慶賀,又來了個王華。

布政使和按察使給王華一個‘拖字訣’打發了。

他們兩人回去後,便接連接見各地官員,當然各地官員也會自己去巡撫衙門拜碼頭,同時用自己的眼睛親眼看看王巡撫的態度。

老話講,堵不如疏。

在這件事上,東宮的方法卻是堵,因為東宮不可能放任這筆銀子不取。

這一堵,各級官員的情緒就有些壓不住了,

這日,湖州、杭州、台州知府一齊聚於布政使衙門。

尤其以湖州知府徐若欽最為康慨激昂,

“送走豺狼,又來虎豹!這樣下去什麼時候是個頭?自古以來可曾有過皇室置商,而於民間取財的?傳至後世,豈不是徒增笑料?!”

其實他們也算努力的了,為了能夠扳倒魏彬這個貪汙的大太監,他們是極力的攀援皇帝寵臣劉大夏,好不容易利用他和太子的嫌隙,讓劉大夏在皇帝面前進了言,決定懲治這些不開眼的內官。

結果一個安穩覺都沒睡,東宮又給派一個信任巡撫過來。

杭州知府丘宗夏說:“以往下官還以為就是魏彬這個大膽的奴婢一朝得勢,便大肆斂財,沒想到東宮竟有如此考量。江南本就是朝廷財稅重地,所上繳得賦稅佔了全國的半壁江山,雖說江南富裕,但民生之苦,一樣苦不堪言。如果依舊不滿足,繼續要從浙江取銀,這不免有些……”

浙江的官員在一起醞釀了好幾天,

大家心裡都有火,但都不敢發。

但幾日後,他們這些人再於布政使衙門之中聚首時,湖州知府徐若欽忽然展示了自己於這幾日間所擬的奏疏。

“方伯(布政使尊稱),浙江的事不能夠再拖下去了。若是各位不願上疏,我湖州知府徐有易,願意向陛下諫言。這是下官的奏疏,還請方伯過目,若無有不妥,下官便拼著性命將這奏疏,遞上去!”

東宮在這幾年是有威名的,其實這整件事,從地方到京師,都心知肚明是太子在浙江取銀,只是沒有實證,所以先前還沒有人一個人敢說,只是揪著魏彬勐打。

現在難道有人敢向陛下上疏,並將真正的話講出來?

眾人看著徐若欽手裡的東西,都不禁吞了口唾沫。

這件事……如果有人願意衝在第一個當然是好……

可徐若欽在這個時候,拿出這份奏疏是什麼意思?

黨善吉最為魯莽,他一直等著有人當這個冤大頭,此時等來了,便忍不住心中暢快,“這不是好事麼?!你們都愣著幹什麼?”

說完這話,李儼才還是沒動作。

因為他已經感覺到徐若欽這個傢伙,心思詭詐!

他不僅想當不畏威權、主持正義的第一人,他還他娘的怕死!要把這一屋子的人全給帶上!

因為,此刻誰也不好不同意這份奏疏的內容,在如今浙江的官場氛圍,誰攔了他徐若欽、以及他的這道奏疏。

那就是‘逢迎諂媚’四個大字刻在腦門上!

本來也是,你們都害怕,我徐若欽拼命,你們還在後面扯後腿?!

但凡做了這事,政治生涯就結束了,在明朝,一個官員丟掉什麼都不能丟掉你身上的道德光環。

可大家一起看了,又不攔,

以東宮的威名,將來處理起人來,誰又能逃得過?!

“……思天下有溺者,猶己溺之也;思天下有飢者,猶己飢之也。”

眾人猶豫間,黨善吉已經開心的高呼,“徐知府不愧是文膽之名,這道疏寫得真是蕩氣迴腸!”

李儼才心中叫苦,這個笨蛋,被人給算計了還不自知。

但徐若欽這是陽謀,他們這幾人都沒有辦法,只能吃一口大便,還得裝著開心,拱手對著徐若欽吹噓。

布政使衙門的這個事,

傳到梅可甲和王華的耳朵裡,

這兩人也不免搖頭。

“這個徐若欽,自身的宗族就有海商的背景,他有上這道疏的動力,卻沒有承受太子怒火的勇氣。於是把這道疏展示給人看,尋常人,大抵會覺得徐若欽這是好慕虛榮,實際上這是要拉上更多的人和他一起。現在李儼才若想活命,就只能跟著想辦法,除了贏了這一局,否則就是死。”

王華也大約明白了,梅可甲之前說的‘局勢推著人走到了這一步’具體是什麼。

李儼才新來浙江,可這才一件事、幾個照面,就被綁架進這個集體了。

他又能怎麼辦呢?

這也是為什麼無名無姓,但浙江就是呈現出來要和東宮反著來的原因之一。

人人都被推著走,一次一次沒得選的選擇,最後進入到深淵之中,難以脫身。

“如此一來……”王華將京裡來的信遞上前,“李儼才因為沒得選擇,反而會更容易相信我。殿下已經同意了你的計劃,不僅如此,還賜我四個字,奉旨貪墨。”

梅可甲心中一喜。

快速掃了一眼之後,聲聲叫絕,“殿下人主之魄力,直追先祖。中丞,也可體會體會什麼叫日進斗金了!”

王華點了點頭,他不是個衝勁很足的人,但只要有京裡的旨意,他就不會再扭扭捏捏的了。

“來人!”

“在!”殿外進來兩個千戶官,這是巡撫衙門自身所擁有的兵力。

“拿著東宮旨意,隨本院到鎮守太監府,拿人!”

魏彬是內官,和文官們不屬於一條線。

所以為了方便王華在浙江行事,朱厚照在密信之外給了他東宮令旨。

這樣一來,魏彬也絕不敢有半分忤逆。

但梅可甲就不適合再跟上去了,

說實話,東宮比他想得更為激進。

因為魏彬的確掌握了東宮的諸多秘密,正常人會怎麼處置?要麼殺人滅口,要麼帶回去自己審。

怎麼能就在浙江審呢?

所以這一點,梅可甲從開始就沒想過。

不過偶然抬頭,看看這巡撫衙門,他忽然又明白了,

喔,是因為王華……

王華是主審官,他是不會讓不利太子的桉卷送到京師的。

至於魏彬在大堂上說出什麼,那做不得數……王華完全可以給你按一個名頭,叫‘為了脫罪,而汙衊太子’,這更不得了。

不過說起來,經自己上次的忽悠,魏彬也不會說出有關太子的半個字。

不說才能活。

所以說來說去,一切還是在太子的計算之中。

東宮……

梅可甲的印象還是停留在幾年前,那個時候為了東南的事,太子看起來有些稚嫩,朝堂無人可用,最後找到自己這個商人,且小心翼翼的從幾年前就開始準備,多少顯得有些力量不足。

再看如今,浙江的事都是剛剛發生的,這會兒可沒有幾年時間準備,但太子不但能派來人,而且應對起來又狠又準,更甚於他。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再說這魏彬被抓,

其實都已經是他自己都意料中的事了。

“魏公公,”王華也沒辦法,“本院奉殿下之命行事,還請你勿要見怪。”

“中丞哪裡的話。”太監大多都是這樣,得勢是橫行霸道,失勢時又立馬眼淚鼻涕都下來,一點兒骨氣沒有,“是我豬油蒙了心,辜負了殿下的信任,殿下,奴婢知道錯了,奴婢對不起你啊!”

魏彬就這樣在人群之中大喊著,也不怕丟人。

或許心裡在做夢,想著太子或能看到這一幕,給他個機會什麼的。

“中丞,往後您要是見了殿下,就代我和殿下說,奴婢已經明白了,奴婢要再多的銀子,只要不是為殿下,那也沒有用。這幾日來,我也一直在想,如果殿下還願見奴婢一面,就是這些銀子都交出去,我也願意。”

王華本能的還是不喜歡這種貪財的太監,所以對他的悔悟基本沒有共情。

只是在說:“魏公公,你要銀子也沒有用了。還是都留出來,由我轉呈殿下,說不定殿下滿意,真能見你一面也說不定。”

魏彬擦著眼淚,哭得嘩嘩的,“好……那就有勞中丞,便將這些銀子交予殿下。”

“一共多少?”

“一共,一百二十六萬兩白銀。”魏彬說著這話心有些虛。

“知道了,帶下去吧。”

王華自己則帶人去找銀子。

魏彬貪得這些財,是浙江局勢的關鍵。

地窖裡銀錠堆的跟小山一樣,有的裝箱,有的似乎還沒來得及,就這麼散在那兒,不過也都是形狀規整的五十兩一錠的那種。

這麼多,光抬就得抬上好幾個時辰。

太子的旨意是,要看浙江的官員怎麼分這些銀子。

王華蹲下身子,手裡摸著冰涼的銀錠,他在思考,要怎樣才能讓那些人‘敢’來分這筆銀子。

“來人。”

他話一出口,立馬有四個軍卒立於他的身後。

王華指了指堆在牆角處那八個已裝好的箱子,“將那些抬到巡撫衙門的後院。和其他的銀子分開,快去!”

四個軍卒一聽,這……這麼明目張膽嗎?

其實要和這幫貪官混到一起,辦法也不難。就是先於他們貪汙,更絕得是還不告訴他們!

他們必急。

等這裡的事情完畢,他又讓人到布政使衙門傳信,

“魏彬已抓,並繳獲髒銀八十萬兩。按太子旨意,李、黨為副審,特命你二人先行審查魏彬貪墨一桉!”

這數字傳到布政使衙門,李、黨二人人都嚇了一呆。因為當日抓魏彬的時候,裡邊兒什麼情況,只要細細打聽還是能知道的。

黨善吉還爆了粗口,“媽的!看他那道貌岸然的樣子,老子還以為他是個好人!結果心比老子黑多了!一出手就是四十萬兩銀子!自己分了三成還多,剩下的才給我們,真他娘的不是東西!”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