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聖使信差從京城而來,駐守在內黃縣內外的兵將們紛紛從兵營中走出來,既好奇、又期待地在遠處張望著,不少左威衛的兵將面上都隱隱帶著幾分憤滿。

紙是包不住火的,更何況一干左威衛將領們也沒想過要瞞著下面人。

那日作戰結束,秦檜寫完捷報呈上去之後,左威衛的將領們回頭就把他的醜惡嘴臉公佈了出去。

根本不用添油加醋,只要如實描述,就能把左威衛們氣的火冒三丈、恨不得撲上去咬秦檜幾口。

下面的士兵們出生入死的作戰,連僅有的那點戰功都貪,這還是人嗎?

原本因為打了勝仗,就喜氣洋洋的左威衛一下子哀聲連天起來,更是有人激憤不平,在某些有心人的暗中推動下,這些日子內黃縣中已經爆發了好幾起打架鬥毆事件,基本上都是由左威衛挑起來的。

但也只有最開始的那兩天有,後面就沒了。

因為在人數對等的情況下,這些左威衛們的拳腳功夫一般都不如邊軍,只能被按著頭捶。

而另一邊的秦檜親兵們雖然打不過左威衛,規模也只有幾百人,但人家也是有說法的。

你們左威衛還在軍報上有名字呢,秦相連提我們這些人都沒提一句!到時候朝廷的封賞下來,你們還能跟著喝點湯,說不定我們就只能幹看著了。

這樣的話說起來也有幾分道理,讓左威衛們也不再好意思揍他們了。

但壓下去的怒火總不會平白熄滅,而是會在心中不斷升騰,這幾天左威衛軍營的叫罵聲時不時就會響起,罵秦檜的、罵邊軍的、罵金國人的……甚至還有罵自家將領軟弱無能、不知道爭取軍功的,罵朝廷無眼、讓秦檜這種人竊居高位的……

雖然趙匡義已經派人下去安撫了,但起到的效果卻不是很大,甚至於有的將領接到這種命令都不願意去做。

面對這種情況,誰都有些束手無策。

大家都知道問題的根源就在於下面那些大頭兵們自覺受到了不公平對待,不解決這個問題,那就不能解決問題……

城內,收到訊息的秦檜、趙匡義、吳三桂等一干官員、將領也安排好一應事宜,來到了城外擺上香桉迎接。

秦檜出現的瞬間,下面圍觀的左威衛人群中還出現了一陣騷動,不過很快便消失不見了。

秦檜對此並不在意,而是將注意力放到了前方正在準備著的儀式上,一切都按朝廷規制中、迎接封賞詔令的規格來,沒有一絲逾越、也沒有一絲不足。

右相大人也知道現在的自己已經吸引到了足夠的仇恨,斷是不能叫人抓到一絲把柄的。

在城外等了片刻,視線盡頭的欽差隊伍不斷變大,直到這時一幹大人們才漸漸發現不對勁。

來的人數對不上啊,怎麼就只有兩個騎手、四匹馬??

兵部的信使見了城外的香桉也是一愣,傳了這麼久的信,還是頭一次有這等待遇,竟能讓當朝右相和一幹大老們在城外等著,並且還這麼隆重?

只不過這樣的想法也只是持續了一瞬間,兩名信使畢竟還是有腦子的,只要稍稍想想就知道這樣的架勢不可能是為了他們兩個而設。

兩人還特地從側邊繞了一下,沒正衝著香桉的方向過去。

來到城門前,才小心翼翼地拿出封著火漆的信封、下了馬。

到了這時候,諸位大人們也已經隱隱察覺出來,這次可能是鬧了個大烏龍。大家紛紛望向左右,以眼神交流起來,最後都看向最前方的秦檜。

秦檜面色平靜,絲毫看不出喜怒,但跟在他後方的內黃知縣額頭上已經滲出汗滴了。

“大人,這是兵部傳陛下旨意,發冀州內黃縣的文書,請大人檢視。”

兩個信差雖然不知道這裡發生了什麼,但職責卻不能忘,舉著信封就走了上來,言辭中還有幾分畏畏縮縮。

不過他們這話一出,周圍的將領們中一下子響起幾道議論聲,這次確信無疑了,根本就不是皇帝陛下封賞的詔令,而是兵部送來的文書!

大庭廣眾之下,秦檜並未有什麼過多的表情,而是仔細地檢查了一遍信封上的火漆封印,確認完好無誤後才將其開啟,抽出其中的信紙檢視起來。

大家看著秦相面無喜怒的表情,紛紛在心中猜測這上面寫的到底是什麼。

此次大捷之後,朝廷為何一反常態地沒第一時間發下賞賜,而是讓兵部送來了這麼一封信。

大家見秦檜看了半晌沒反應,不免就有些好奇,而趙匡義更是直接問道:“秦相,敢問朝廷和陛下有什麼吩咐要我等去做?”

秦檜頓了片刻,也沒瞞著,而是直接將手中的信遞了過去。

趙匡義忙著看信,秦檜卻環視了一遭周圍的將領官員,最後視線停在了吳三桂身上:“陛下確實有差事吩咐下來。”

“令秦檜、趙匡義、吳三桂三人各手書一份內黃退敵詳情,速速發回京城,廣宣殺敵之捷報,以提振軍民之心……”

後面這句話卻不是秦檜說的了,而是一旁的趙匡義不由自主的念了出來。

說到最後,樂得都齜出來兩排大白牙,在黝黑的麵皮上格外顯眼。

這種信放在往常肯定是會讓兵將們非常不舒服的,剛剛打完一場仗,不管如何總得先犒勞將士們吧?

立即就寫信問詢戰事的詳情又是怎麼回事?

就算要去做宣傳,也得顧忌個順序先後,發下封賞後再來吧?難道說,這是對下面將士們的不信任?懷疑戰功虛報?

母需懷疑,兵將們肯定有這樣的想法,軍中也定會有如此風聲。

但這次趙匡義卻開心的不得了,甚至恨不得抱著這封信親兩口。

連同他身後的一干左威衛的將領們也一臉興奮,一股腦兒地湊到趙匡義身後跟著看。

另一邊的吳三桂和邊軍將領們卻紛紛臉色一垮,甚至還有幾人小聲都囔著什麼,顯然不是什麼好話。

吳三桂只是稍稍嘆了口氣,也不再多言,只是將目光望向秦檜。

見了他的動作,後方的邊軍將領們也漸漸安靜下來,跟著看向秦檜。

“秦相,陛下說要儘快傳送回京,我等不如現在就回去寫,日落前便發出如何?”

這話還是趙匡義說的,自從看了這封來自兵部的文書,他的嗓門一下子高了好幾度。

秦檜神色不為所動,只是點點頭道:“那是自然,陛下所令,怎敢怠慢?”

“稍後你我便各自回衙,儘快寫好送出。”

沒在他臉上看到“緊張”之類的神色,趙匡義稍稍有些失望。

不過隨即他就反應過來,秦檜似乎也沒必要緊張。

先前他寫的軍報上既無誇大之處,又無謊報欺瞞之行,寫的都是實情,他又有何要緊張的?

這次朝廷送來的這封信,他左威衛固然賺了,但秦檜也沒有一點損失。

唯一吃了點虧的,可能就是那些邊軍了。

想到這裡,趙匡義心中陡然生出了幾分頹意,但緊接著又消失的一乾二淨。

“秦相,還是一同去衙門裡寫吧。”他又補充道。

雖然知道他這是在防著自己與吳三桂串供,但秦檜也不點破,只是點點頭:“好。”

說完就坐上了轎子,任由轎伕抬著向城中走去。

趙匡義、吳三桂等一干將領也緊隨其後,起身跨上馬,向縣衙的位置趕去。

還在遠處圍觀的大頭兵們看見這邊的情況也紛紛察覺到了不對,不是說要宣佈封賞嗎?

怎麼都回去了?

人群中再次亂成一團,有人覺得肯定是金人又打過來了,有人說可能是朝廷派來的援兵又到了,讓他們接應……說什麼的都有。

但這樣的情形在幾個人來到之後很快就被打破了。

有幾個左威衛的將領你跟著趙匡胤他們往縣衙跑,而是特地趕回了這邊,把陛下又要重新彙報的戰事的訊息告訴了他們。

前面聽到訊息的幾個士兵陡然爆發出巨大的歡呼聲,引得周圍人不斷側目。

待他們也聽清楚這些人說的是什麼後,當即也跟著欣喜若狂,歡呼起來,如此最大的呼聲不斷蔓延,並且傳向左威衛的軍營。

大家歡呼的內容都差不多,都是老天有眼、陛下聖明之類的話,並且越叫聲音越大。

若是一開始一切都按正常來走,秦檜也沒故意針對他們左威衛,那這人肯定沒現在這麼高興。

只有自己的軍功失而復得,在如此波折之下才爆發了巨大的欣喜,同時對幫他們主持了公道的皇帝陛下也多了幾分別樣的敬重。

李乾要是早知道會這樣,說不得還要好好感謝感謝兵部才行。

另一邊聚集著的邊軍們也漸漸聽到了這邊的情況,同樣驚訝……或者說驚駭異常,不少將領面上更是帶著幾分憂色。

一是害怕朝廷追責他們在軍功上玩花招的行為,若真追究下來,肯定懲罰不到那些滑如油的文官頭上,秦檜肯定會把邊軍中的將領拖出來頂缸,而他們下面的人說不得也要受牽連。

二則是驚駭於皇帝陛下對這件事的洞若觀火、明察秋毫。

若算一算日子,也就在捷報抵京的一兩天之內,這封信就已經從京城裡發了出來。

僅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就察覺出了軍報中的貓膩,並且排除了朝中的一些阻力,發出了這份問詢的文書。

前者說明皇帝陛下敏銳洞察,這種小動作很難瞞得過他。後者則說明皇帝在朝中的影響力不容小覷,真正有能力懲罰他們。

如果只是其中之一還好,可現在這兩者皆備,讓邊軍中的不少將領們都對皇帝陛下生出了幾分敬畏,再也不敢有輕視之心……

內黃縣衙。

對秦檜來說,再重新寫一份軍報根本不是難事,信手拈來之下,一封如實描述當日作戰詳情的軍報便已完成。

而趙匡義和吳三桂兩人雖都是武將,但卻也是出身於高門大戶,自幼讀書,或許寫起來不如秦檜那麼順熘,但也沒什麼困難。

不多時,三份軍報俱已完成,並且蓋上了三人的官印。

秦檜沒有同另外兩人比對的意思,率先將其封了起來,隨後兩人也將軍報封了起來,交由信使傳送回京。

做完這些後,三人本以為就可以各回各家了,但還沒等他們說什麼,外面就又有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來來。

門口的親兵領著一個信使打扮的人走進來,外表狼狽,但當著三位大老的面又有些畏懼,低著頭不說話,只是呈上了一份書信。

秦檜接過看了片刻,就將其放到了桌上,讓另外兩人也看清楚,同時也開口道:“此乃汲郡郡守發來的求援信,二位將軍看看吧。”

這話一出,方才還想著軍功、賞賜的兩人肉眼可見地沉默了下來。

這已經不是他們受到的第一封求援書信了。

那日雖然在衛河上大破金人,斬敵六千多,可終歸是藉助了地勢之利,那些金人騎兵並未輸到懼怕,所以也沒有撤走。

這些日子裡,他們活躍在周圍的郡縣之中,不斷攻城屠村,所到之處幾無能當者。

下游的大名郡、冠縣、魏縣,上游的湯陰、黎陽,再加上一個汲郡的郡城朝歌,全都出現了金人的活動蹤跡,而且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趙匡義和吳三桂兩人盯著桌上的那封求援信,從字裡行間中就能感受到汲郡郡守的焦急。

朝歌,又稱沬縣、淇縣,同時也是汲郡的郡城所在,信上說其已經被金兵圍攻了整整一天,若再無援軍,恐怕再過幾天就要被破城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秦檜等了半天見他們兩人還是不說話,便又問了一句:“二位將軍怎麼看此事?”

怎麼看?

趙匡義砰砰地拍了拍桌子,高聲喝道:“自然是出兵援助汲郡!”

“這些虜賊狗膽包天,如今連圍攻郡城都敢做了,若放任不管,他們豈不是要飛到天上去?”

吳三桂對此卻不怎麼樂觀,沉默了片刻才道:“先前金虜追擊我等時,都是輕裝上陣,由柺子馬突襲在前。”

“可過了這麼些時日,他們後續攜帶重灌的鐵浮圖應當也跟上來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