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李乾已經做好了要搜落卷的準備。

會試閱卷的時候主考官能搜落卷,如今他這個皇帝自然也能搜落卷。

但李乾大體掃了一邊眼前這十二份考卷之後,發現自己特別關注的那幾分都在裡面。

“還挺老實的……”

他不著痕跡地瞥了蔡京、秦檜一眼,含湖地都囔了一句,又點出了榜眼、探花和傳臚。

每點出一個人,下面幾個大臣就是眼皮子一動。

這麼隨性……你看清卷子上寫的是什麼了嗎?

幾位讀卷官在心中暗暗吐槽,只不過面上卻並未說什麼。

秦檜則不斷點頭應是。

實際上,他對這次殿試閱卷能這麼順利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議。

秦檜覺得以自己對皇帝陛下的瞭解,他很有可能直接去閱卷現場,接手考卷的事。

如果皇帝真這麼做了,那他們也大概沒法拒絕。

畢竟他們叫讀卷官,而不叫閱卷官,是專門給皇帝讀卷子的,這個閱卷的權力來自於皇帝,而不是他們的職位所具備的。

當然,秦檜也並不是很怕皇帝陛下強搶這個閱卷權。

權力經過了這麼多年的演變,自然是有理由、有原因的。

這八百來份卷子,就憑皇帝一個人看,三天他能看完?

所以他只能將權柄委託於下人。

但畢竟這位皇帝陛下不同於常人,他老是能做出讓人眼前一黑的事,秦檜已經有心理準備了。

他甚至都想好了,皇帝陛下奪回閱卷權力之後,一開始還看得非常起勁,但後來就漸漸失去了興趣,到最後胡亂評判……

這都沒什麼,由著他來就行。

反正這次會試乃是皇帝陛下登基後的第一次大比,他圖個新鮮不是再正常不過了嗎?

但是第一次新鮮,第二次還新鮮嗎?第三次還新鮮嗎?

這份閱卷的權力早晚還是會重新回到他們手中。

可讓秦檜沒想到的是,皇帝陛下根本就沒來,一直到他們看完所有卷子,都平安無事。

不得不說,有時候覺得他不正常,但他又突然正常了,這也是一種不正常……秦檜心情複雜地想到。

李乾將自己指出來的四個最香、最熱的卷子拿出來放到一邊,隨後又端詳起其他幾份考卷來。

雖說一甲和二甲頭名是待遇最好的,但後面的人也不是沒有差距。

最起碼整個殿試的前七十名還是有隱形好處的。

李乾想了想,又把幾張卷子排了名次,如此殿試的前十名也算是定下來了。

他本想讓秦檜他們直接把這些卷子拿回去填榜,但話到嘴邊又突然改成了:“開封吧。”

李乾笑著道:“朕要看看,朕親自點的第一個狀元究竟是誰?”

是誰你心裡還沒數嗎?

秦檜心中腹誹著,面上卻笑著應是,上前拆開了狀元卷的湖名,看也沒看就雙手遞給了李乾。

“諸葛亮……”

李乾有些啞然,接過卷子拿到手中仔細檢視:“這個名字……他莫非是今科的會元?”

秦檜聞言也是一愣,隨即面帶訝色地望向卷頭:“竟然是他?”

“沒想到這位會員郎竟然還中了狀元!”

其他幾個讀卷官聞言也紛紛一臉“驚訝”地走了上來。

“這文風雄厚正大,本官初讀時便感覺有些熟悉,但就是說不上究竟哪熟悉,現在終於明白了!”

“原來大宗伯也有此感,本官當時看到這卷子也覺得有些熟悉,此文在所有考生中都是上上之作,定然當得起這狀元之名……”

幾個老大人驚訝過後就是交口稱讚,有的說狀元郎的文章好,有的說皇帝陛下有眼光,一時間殿內的氣氛其樂融融,好不快活。

就連蔡京也沒跳出來破壞氣氛,只是在一旁笑呵呵地看著。

秦檜待大家都發言完畢後,又笑著道:“陛下,這諸葛亮不只是會元,而且其鄉試時還中瞭解元。”

“今日又蒙陛下點中狀元,正是大三元!陛下剛登基就得如此賢才,此乃祥瑞啊!”

“秦相所言有理……”

幾個大臣也笑著點頭表示認可。

要是換成別的什麼走關係被選中的考卷,他們可能也就只是默默不出聲。

但諸葛亮的文章確實是真有料,以才華和見識折服了他們,所以現在這些話根本就不是虧心話。

誇讚託關系走後門的人那叫同流合汙,而誇讚這種有文采、有本事的學子就叫提攜後進了,性質不一樣。

李乾也聽的不斷點頭,開心地笑著道:“看來朕點的這個狀元還真是點對了!”

接著他又道:“繼續揭名吧,看看其他幾位新科進士們!”

“是,陛下。”

隨著秦檜依次將考卷的名字揭開,一個個考生的名字也出現在所有人面前。

“竟然是包拯,此人是不是去年的才考中的舉人?”

“這個王解元倒是上一科的人了,沒想到這次來參加會試,還中了頭甲……”

一眾讀卷官們感慨著這些擠進前十的人選,不斷地點頭。

李乾看著這些人的名字,也微微點了點頭,和他方才預料的一個不差。

“好,就這樣來吧。”

他轉頭望向秦檜等人,笑著道:“諸位卿家去填榜吧,你們替朕忙了這麼久,殿試放完榜終於能得個清閒時候了。”

“為君效力,敢辭其勞。”

秦檜當即笑著道:“此乃臣等的本分,不辛苦。”

李乾也點點頭,沉聲道:“還是要注意身體,大乾不止要有朕,也不能缺了諸位卿家在其中操持!”

雖然大臣們混了這麼多年官場,吃過的餅比皇帝陛下吃過的飯都多,但這時候還是都感動不已……至少面上如此。

從紫微殿離開後,讀卷官們又回到了文華殿,拆開了一張張考卷的湖名,然後參考會試成績和這次成績,排列名次,然後填寫到皇榜上。

整個過程又耗了半天多時間,等他們忙完,已經是申刻左右了。

讀卷官們這幾天吃住都在這裡,此刻終於可以出了文華殿,向他們的衙門返回而去。

王莽、蔡京他們自然都是回了皇城,甚至連翰林院也在皇城中,只不過多幾步路的腳程。

但只有國子監在皇城之外,就任讀卷官的這個司業還要坐上轎子走一會兒,才能回到衙門。

只不過他沒從國子監的正門走,而是讓轎伕把轎子停在了後門,低調地進了國子監。

這是因為,此刻的國子監非常熱鬧,每時每刻都有人說說笑笑地從正門進出。

這時考完殿試的新科進士們來領他們的進士服了,也是明日他們進宮,參與傳臚大典的禮服。

今日鄭冠和顏真卿也結伴來到了這裡。

與他們同行的還有兩人,分別是最近都沒在京城裡露面的諸葛亮,還有呂布。

認識鄭冠和顏真卿的新科進士有不少,一路走來都有人同他打招呼。

鄭冠一一笑著應付了之後,幾人穿過國子監前巨大的牌坊,走入正門後再向左拐,終於來到了領取進士服的地方。

這時候人還是很多,來領進士服的新科進士們絡繹不絕。

佇列排出去很長,進士們三三兩兩地交談著,幾乎每個人臉上都帶著笑。

遠處時不時有幾個國子監的監生路過,他們遙遙望著這邊,似乎是感受到了新科進士們的飛揚與肆意,臉上的羨慕掩飾不住。

考上了進士,幾乎就等於已經走到了讀書人的終點,十年甚至幾十年的寒窗苦讀終於有了回報。

還在半山腰的人見了這群已經登上山頂的人,又怎能不羨慕呢?

“在這邊。”

鄭冠似乎也被這裡的氣氛感染了,興高采烈地帶著顏真卿和諸葛亮來到人群的最後方排隊。

周圍的新科進士們討論的話題幾乎只有一個,那就是殿試的名次。

對於進士們來說,會試的名次只是一個過渡,無法對他們產生太切實的影響。

但殿試的名次可就真真正正地關心到了每個人的切身利益,一甲二甲三甲那可是赤果果的官階差距。

鄭冠他們排隊的前方,就有四個新科進士正在討論著殿試名次。

“要是殿試能比會試再高個十名,說不定我就能進二甲前七十了了!”

小團體中為首的新科進士面上帶著幾分懊惱:“早知道殿試前一天就不去翠紅樓了,喝了那麼多酒水,殿試的時候一直想跑茅廁!”

這顯然是個學霸,能考進前十分之一的大老,現在說不清是真悔恨,還是在凡爾賽,反正圍著他的其他三人都有些欲哭無淚。

“進之兄,你的名次再低也能在二甲,但小弟我就不行了啊,會試的時候就在四百二十名,現在怎麼也得在三甲了。”

鄭冠和顏真卿聽著他們的談話,對視一眼,眼中帶著幾分笑意。

他們也知道其他大多數考生們擔心的是什麼。

除了三鼎甲和直接授官的傳臚之外,朝廷還會新科進士中選拔庶吉士。

庶吉士是從前翰林院興盛時的特色產物,翰林院會給他們開小班,教導這些人官場規矩、公文等等東西,也算是讓這些從前只讀死書的毛頭進士們儘快適應官場,儘快投入到轟轟烈烈的大乾建設工作中去。

如今雖然翰林院沒落了,但庶吉士卻還是非常硬的。

因為這他們經過考試被選中後,也能立即被授予翰林院的實職,而且他們有個特權,叫帶缺就任。

正常進士在殿試後要去吏部報道,還要經過吏部的一場考試,然後在吏部掛名。

然後這些人就被分配到六部、御史臺、中書省等各個衙門去觀政……其實就是去端茶倒水打雜,順便學東西。

觀政三個月後,視其表現能轉正的就轉正,不能轉正的再去吏部報道,這時候他們就能開始候缺了,等哪裡有出缺就能頂上去。

候缺歸候缺,可即便是三甲的進士,都是正八品的京官官身,放到外面去那都得是一個正七品的縣太爺。

現在又不是國朝初立到處缺人手的時候,哪來這麼多官給你做?

所以即便過了八九年、十來年,還是有些候缺的官員沒候到,整天在衙門裡讓上官當書吏使喚,端茶倒水。

這時候就能體現出庶吉士的強大之處了。

人家被館選進入翰林院後,可以坐館三年,期間學學東西,整理整理文書,雖然沒什麼油水,但勝在穩定。

三年一到,自動升一品,羨不羨慕。

這時候同年的進士們可能還在候缺呢!

三年之後庶吉士們還要經過一場考試,考過了就能留在翰林院,俗稱“留館”,考不過就是“散館”,離開翰林院。

放在翰林院異常興盛的時候,大家肯定一股腦地想要留館,掂量著自己考不過,就走門路。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但現在就不一樣了,基本沒人願意留館,大家都削尖了腦袋往外鑽,爭取外放任職。

而這些人就有一個特權,帶缺外放。

別的進士去地方是候缺,還要在當地郡守府一直等,但庶吉士們從出京外放的那一刻,吏部就給他們安排好了官職。

普通進士是無目的候缺,等到什麼算什麼,但他們是有目的去補缺,或者直接叫上任也沒有任何問題。

所以基本所有進士都羨慕庶吉士。

但要成為庶吉士必須要再經過一次館選考試,而這個考試……大部分人都是考不過的。

雖然禮部和翰林院從來沒有公開宣佈,但這也算是個公開的秘密。

那就是庶吉士只從殿試前七十名的進士裡選。

所以前四名和前七十名有巨大的差距,前七十名和後面所有人又是一個巨大的差距。

這也是方才那新科進士如此懊惱的原因。

在這裡的無論諸葛亮,還是鄭冠、顏真卿,都不用擔心這個。

三人就算是考的再差,選個庶吉士還是沒問題的。

所以,有時候一個人遙不可及的東西,可能只是另一個人的底線。

就在幾人排隊的時候,前方突然傳來一陣爭吵聲。

鄭冠他們抬起頭好奇地望去,今天可是新科進士們大喜的日子,怎麼還有人吵架??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