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老祖宗的這句話可以說是至理名言。這就話既可以作為一種激勵,也可以作為一種手段。

李毅就把這句話的論點當成了一種讓日本人膨脹的手段。自從日本開始明治維新之後於1868年宣佈“脫亞入歐”,開始走資本主義道路,國力日漸強盛。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日本維新的成功主要是因為,西方列強集中力量侵略中國和中國人民的反侵略鬥爭,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日本所承受的外部壓力,使它的國內改革能夠在較少的外部干涉的情況下順利實現。,因而客觀上給明治維新提供了一個相對寬鬆的國際環境,使很多東西得以操作起來。

經過二十年的高速發展之後,到了1888年日本已經出現了嚴重的社會矛盾。由於本身就是一個島國,國內資源匱乏,市場狹小,貿易逆差巨大,再加上封建殘餘勢力的掙扎反抗,以及社會轉型出現的尖銳矛盾,日本的產業革命受到質疑與衝擊,日本商品與資本急需對外輸出,可大清巨大的對外進口貿易卻唯獨不對日本開放,讓日本以天皇為首的政治集團急於從對外擴張中尋求出路。

以內閣總理大臣兼宮內大臣伊藤博文為首的政治家集體把目光瞄準了自己的鄰居,老大哥清國。

這時期世界形勢微妙,各國都展開了軍備競爭,他們互相猜忌又互相牽制,所以短時間內日本又成了他們的重要棋子。

大清國突然爆發出來的巨大消費能力讓各國欣喜若狂,美國是一個新國家進入大清的時間比英法晚了很多,他們希望日本能夠成為他們佔領更多大清市場的幫手,這幾年不管是在經濟上還是軍事上對日本扶持力度很大。

英國希望在遠東牽制住沙俄精力,不讓他們對歐洲有著幻想,再加上克什米爾問題,他們給與了日本五千萬英鎊的鉅額貸款。

法國為了他的大遠東利益,更是對日本的海陸軍進行了大力的扶助,他們寧可送給日軍海陸軍武器也不賣給到處拿著鈔票揮舞,購買軍艦清國。

德國威廉二世雖然跟李毅有著很好的私交,但是在國家利益面前一切都可以讓路,他們作為一個新崛起的帝國,也在積極爭奪遠東大市場。

而清國更是自廢武功,內鬥不斷,雖然海陸軍實力都增加很大,但是誰都看得出來,清國內部矛盾已經尖銳到不可調和的時期了。清國內亂的開始就是他們入侵大清的時機,而日本就成了他們的排頭兵。

天津城內獅子樓酒樓雅間,乃木希典、東鄉平八郎、大島義昌,武田秀山,西島助義六人正在侃侃而談。他們是1887年7月進入大清海陸軍學院學習的,乃木希典、大島義昌,武田秀山,西島助義五人進入了天津陸軍軍官學校,東鄉平八郞一人進入了海軍學院。

“來到大清國進入海軍學院,是我這輩子做的最錯誤的一件事情!”東鄉平八郞喝了一口烈酒悶悶不樂的說道:“要是說有收穫,就是喜歡上了這裡的高粱烈酒!”

“納尼?”幾人問道。

“清國的海軍落後我們至少十年以上,而且他們的艦船除了定海定遠之外其它艦隻都是非常落後的,就是鎮遠、定遠二艦裝備的艦炮也都是歐洲淘汰的大炮,他們被德國坑了還不自知。”東鄉平八郞看著乃木希典幾人認真說道:“諸君我將近期回國,在這裡純粹就是消耗時間!”

乃木希典一臉沉思的,看了身邊的幾人後決定道:“我們將跟東鄉君一起回國,雖然我們在陸軍軍官學校學到了很多有用知識,但是我覺得已經沒有繼續待下去的必要了,今後我們要把學到的至少運用到實踐之中。”

“我們也贊成乃木君的決定!”其他幾人同時贊成道。

“諸君清國形勢對我們很有利,我們的校長最近被排擠的厲害,我們的情報機構估計,校長很可能會被擠出京城,那麼清國肯定會內亂,我們打日本帝國的機會就要來了!”武田秀山在日本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日本情報系統內的一名課長。

“被驅逐的大批革命黨人已經得到了我國的大力扶持,革命黨人還從美國得到大筆的資金,情報系統得知,他們近期將會在我國仙台成立中華民國政府。他們的人還得到了清國大臣的幫助,要刺殺李毅!”

第二天一早乃木希典就領著幾人到了校長的辦公室向李毅辭行,“校長閣下多謝您一年來對我等的栽培!”幾人深深鞠躬道。

李毅嘴角露著濃濃的笑容,拍著他們的肩膀道:“你們都是我的好學生,你們肯定也會成為日本國的優秀軍官!”

李毅是真的樂了,這裝逼的感覺真好!想想日本海陸軍的靈魂人物被自己拍著肩膀訓話,這感覺絕不是能夠形容出來的。

“哎!”李毅嘆息一聲,又擺出一副憂容說道:“我受人排擠,這天津是待不下去了,我對自己的前途也是感到一片渺茫,對國家的前途也是茫然,國家大亂就在眼前....不過還在你們都順利畢業了我很欣慰!”

武田秀山的情報得到了證實,讓幾人內心暗自高興起來,雖然都低著頭,但是內心那高傲的情緒已經膨脹起來了,早晚有一天要讓清國人知道打日本帝國的強大,今後要拍著清國人的肩膀訓話,不高興了還可以衝著喊一句“八嘎!”

李毅毫不避諱的跟他們談論一些自己對國際形勢的看法,並把清國內亂的根源好好剖析給他們知道,讓幾人的心都膨脹到了極致,他們相信只要有五年的時間大日本帝國就可以全方面的超越清國。

送走了他們之後,李毅也開始了離開天津的準備,李毅不得不走,不得不做出讓步,要是李毅不走那麼跟清廷的內戰絕對就在眼前,現在李毅的計劃還都處在開始階段,絕對不到跟清廷開戰的時候,至少他的世界經濟危機計劃在結束前決不能跟清廷翻臉。(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