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心而論,博格多汗國的應對措施,也並沒有什麼太大的錯處。

本來嘛,現在人心惶惶的,必須以雷霆鐵腕把內部那些不和諧的聲音給鎮壓下去,要是任由其發酵的話,後果不堪設想。這種事情由俄軍來做的話並不合適,他們畢竟是外人,在庫倫大肆搜捕的話很容易激起庫倫人的怒火,到時候先遣隊還沒打過來,他們自己就先在庫倫市區跟俄軍大打出手,那樂子可找大了。

這種事情只能由博格多汗國的軍隊來做,而且動作必須足夠的快。傳單上那些內容殺傷力實在太大了,一旦擴散開來,對博格多汗國軍隊的軍心和士氣打擊將是毀滅性的。他們必須搶在這些資訊擴散開來之前把所有的傳單都收繳上去,把所有看過傳單內容並且試圖擴散的人都抓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將危機扼殺在搖籃之中。

應對措施並沒有錯,可是執行起來卻完全變了樣。

博格多汗國這個政權說白了就是由蒙古王公貴族說了算的。是他們先站出來反對中央政府對外蒙地區的統治,也是他們拿出資金和武器替博格多汗國武裝起了數萬大軍,更是他們一直跟沙俄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邀請沙俄出兵外蒙……可以說,現在的博格多汗國就是一個處於創業初期的公司,那些王公貴族都是這家公司的股東。至於聽命於王公貴族的士兵,這是股東們的保鏢,他們只對各自的主子負責,對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沒有半點認同感。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最要命的是,那些替蒙古王公貴族賣命的士兵絕大多數都是要錢沒有,要命一條的窮鬼,他們除了這條爛命之外,就一無所有了!

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用這樣的士兵全城搜捕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

不出意料的搜捕,很快就變成了打家劫舍,欺男霸女。那些蒙古王公貴族的鷹犬門如狼似虎,惡狠狠的衝進一個又一個庫倫居民的家裡,一個勁的亂翻,翻到什麼有錢的就往自己懷裡揣。如果苦主自認倒黴那就皆大歡喜,如果真有人這麼不識相識圖保護自己的財產……

一個私藏傳單通敵賣國的罪名就扣了過去。

什麼?那些市家裡沒有傳單?

沒事,這玩意他們兜裡多的是,在翻翻找找的時候隨便塞兩張到床底下櫃子裡不就得了?

如果僅僅是搶點錢,庫倫市民估計會自認倒黴,可問題是人的慾望並不僅僅是錢財這一項。有很多傢伙在搜捕的時候看到漂亮的女人就搶,姑娘家裡人死活不答應,試圖反抗,他們立即將私藏傳單通敵賣國的罪名扣到這些可憐的市民頭上,對他們拳打腳踢,將人打到奄奄一息了再丟進監獄裡,讓試圖保護妻女的人不管是女人還是錢財,一個都保不住!

一時之間,整個庫倫都烏煙瘴氣,民怨沸騰。如果說原來庫倫市民多少有幾分支援他們的的話,那麼現在,博格多把這點支援完全折騰沒了,那些無緣無故遭受了無妄之災,損失了大量錢財甚至家破人亡的市民都恨不得他們死!

當然,那些藉著收捕私藏傳單者之名,四處打家劫舍的傢伙並不在乎這一點。在他們看來,博格多汗國隨時可能完蛋,替一個過了今天都不知道還有沒有明天的政權賣命有什麼意思?還不如趁著它尚未傾覆,抓緊時間多搞一點錢!

當舍甫琴科發現,在那幫王公貴族的胡作非為之下,整個庫倫已經亂成一團之後,他發自內心的想哭。他讓額真汗用最迅猛的手段處理傳單事件,可沒叫他們以此為契機打家劫舍,將庫倫二三十萬人全部推向中國軍隊那邊啊!

這幫混蛋,真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氣死他了!

額真汗也發現自己犯了個大錯,把那些胡作非為的王公貴族召集到夏宮來臭罵了一頓,勒令他們立即停止這種魚肉百姓的行為。那些王公貴族表面上唯唯諾諾,可轉過身之後卻該幹嘛幹嘛,壓根就沒有把他放在眼裡。在那些王公貴族眼裡,他們是給額真汗面子才讓他當了這個國家的最高領導人,要是哪天他們不爽了,分分鐘就能把額真汗拉下來!額真汗顯然是忘記了這一點,居然敢對他們指手劃腳?真是過份!

博格多汗國這個草臺班子的短板開始暴露了。

蔡鍔根本就沒有給額真汗和舍甫琴科任何改正錯誤的機會,在這兩位為庫倫動亂大傷腦筋的時候,他指揮先遣隊帶著大量經過教育後自願加入他們的前博格多汗國將士,一晝夜行軍二百餘裡,抵達了宗莫德。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宗莫德,在清朝的時候被稱為昭莫多,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城,背靠著特勒爾濟山口,沒啥名氣。不過在兩百多年前,這裡曾爆發過一場驚天動地的大血戰,大清名將費揚古指揮數萬清軍在這裡與準噶爾軍主力展開極為慘烈的廝殺,最終準灌爾慘敗,被斬首2000餘級,噶爾丹僅數騎得脫,從此元氣大傷,再也沒有能力向大清發動大規模的進攻了。

宗莫德算不上是什麼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要塞,然而,對於博格多汗國而言,它的得失卻是生死攸關:這裡距離庫倫僅四十餘裡!所以,哪怕明知道野戰不是蔡鍔的對手,博格多汗國還是派出了25000餘人,以宗莫德為據點,依託山勢構築防線,準備在此跟先遣隊惡戰一場,先挫一挫蔡鍔的銳氣,能贏的話就全軍壓上,在宗莫德城下一決勝利,不能贏的話,在給予先遣隊大量殺傷後也可以主動退往色楞格河防線,在那裡作最後的抵抗。

先遣隊在宗莫德東面數里處停下腳步,開始構築防線。蔡鍔則一秒鐘都沒有浪費,部隊停下來紮營之後他便帶領一眾將領和參謀前去視察戰場。根據飛艇偵察的結果,博格多汗國在宗莫德一線佈置有重兵,想要從這裡過去,必然有一場惡戰,他可不敢有絲毫的怠慢!

然而,在觀看了博格多汗國軍隊構築的防線之後,他沉默了。

挖得筆直的壕溝……

被一再加高的夯土城牆……

遍地都是的鹿砦、柵欄……

數量眾多的小型稜堡……

是的,稜堡。這玩意兒在十六到十八世紀風靡歐洲,它最大特色有兩個,一是特別的低矮而且耐操,火炮、投石機啥的想將它的城牆轟塌,難度真不是一般的大;二是它是一種幾乎全無死角的工事,處處都充斥著交叉火力,不管敵軍往哪個方向發動進攻,最終都是腹背受敵。在熱兵器初期,這種工事幾乎無解,再加上易於修築,有錢的可以用火山岩來把稜堡修得堅不可摧,沒錢的全村老少一起動手,花上十幾天時間用泥土壘也能壘成一座猴版稜堡。這種猴版稜堡的防御能力自然不能跟那些花了大價錢的相比,但勝在造價低廉,而且幾乎隨處都可以建築,所以極受歡迎。西荷戰爭的時候,荷蘭幾乎每一個村莊都修建有稜堡,在野戰中西班牙軍隊固然非常強悍,但是想要拿下這些稜堡卻很困難,每一次都要動用大量兵力進行圍攻,消耗海量的炮彈和兵員,而所得到的回報與他們的付出卻完全不成正比。最終,西班牙被拖垮了,荷蘭贏得了獨立,而稜堡,也因此迎來了它最為高光的時刻。

這種工事在三四百年前確實很好用,可問題是……

現在都二十世紀了啊!稜堡早就過時了!不說重型榴彈炮,120毫米迫擊炮都能將它轟到雞飛狗跳!

馬成想笑:“叛軍指揮官腦子有病吧?都什麼時候了,還幻想著靠稜堡抵擋住我們的機槍和重炮?”

孟如虎說:“這是典型的沒有捱過真正的毒打啊!相信我,在見識了我們的重型榴彈炮和拋射炮之後,他們這輩子都不會再想見到稜堡了的!”

吳佩孚笑出聲來:“這種工事最好打了!用拋射炮發射燃燒彈,只要有一發命中就能迫使稜堡內所有人都逃出來,逃的稍慢一點的就要死路一條!真不知道那位指揮官到底是怎麼想的,都這年代了還在迷信稜堡!”

蔡鍔淡淡的說:“他們的戰術思想還停留在三個世紀以前,迷信稜堡再正常不過了。”

馬成說:“這幫慫貨兵力是我們的好幾倍,居然也幫縮頭烏龜躲在方向,後面死活都不肯冒頭,真丟臉!”

將領們都笑出聲來。其實他們都不覺得博格多汗國叛軍的做法有什麼不對的。在紙面上,博格多汗國叛軍確實擁有數倍於先遣隊的兵力優勢,可問題是那只是紙面上的實力,真打起來,先遣隊不管是武器裝備、彈藥供應還是戰術素養,都具有碾壓性的優勢,主動出擊那跟找死沒有任何區別。想活得久一點,就必須老老實實的苟在防線後面,不要輕易冒頭,一冒頭準得完蛋!

丟臉總比把小命都給丟掉強吧?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