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大賢士荀況離開齊國稷下學宮,開始到四處講學了!”

“真的碼?我早就想在他門下學習了,可是找不到路子,希望他能來我們趙國講學,那樣我一定會去聽上一聽”

“荀況一行人到了哪裡啦?我這就回家收拾行禮,我要一路追隨他們,聽他們講學。”

“你們的荀子是誰呀?”

“這你都不知道,你是幹什麼的呀?”

與師傅比完武的趙捷像往常一樣依舊來到了求賢館。當他走進求賢館在平常的位置上坐下來後,他清晰的聽到了鄰桌的四五個士人正在討論荀子講學的事。

“如今,我已經有了一身好武藝,但學問上我還有很多的不足,對於天下大勢的把握也尚有缺陷,而且見的世面不大,像現在這樣求索學問的方式似乎有作井觀天之嫌了。”趙捷在心中默默的尋找著自己的不足。

“現如今,我一直是自學學問的,似乎我好像缺了一個老師,有人:學問之道,達者為師。我的老師在哪呢?”趙捷給自已出了一個很大的難題。

“聽聞荀況在十天前已經離開臨淄了,據他的行程是經過韓魏兩國,最後抵達秦國,他要一路講學,估計要來年春天才能到魏國大梁城,明年春天,我們一同去大梁,怎麼樣。”隔桌人的話再一次傳到趙捷耳邊。

“既然沒有對我胃口的老師,那我就去找呀,這個時代,百家爭嗚,最不缺的就是名家好老師,別人能去大梁拜師,那我就去周遊世界,全天下應該會有適合我的老師的,而且周遊天下還能拓展視野,一舉兩得”隔桌人的話讓趙捷醍醐灌。

。。。。。。。。。。。。。。。。。。。。

漆黑的夜色,明亮的書房,閃耀的紅燭,正襟危坐的趙丹,跪在席上的趙捷。

“父親,如今我已習武有成,我還想遊歷天下,請父親恩准。”趙捷懇求道。

“給我個理由,不然別想。”

“我想找個老師。”趙捷斬釘截鐵的回答。

“找老師,可以在邯鄲城找,你看上倠,我可以幫你找來。”

“會到邯鄲城的名士都是汲汲於名利之人,他們適合輔君王,但不適合作老師,他們沒有作我師傅的資格”

“那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呢?”

趙捷不假思索,文芻芻的到:我的老師最起碼要符合以下幾個條件:

1、世上公認的賢士,博古通今,才華橫溢,通百家之言,負百家之術。

、沒有政治身份,沒有政冶願望,隱居於世間,專事教育子弟。

、有伯樂之才,能夠發現並重視我。

我的老師必須至少符合以上條件。”

聽完趙捷的話,趙丹笑了,:“依你這標準,恐怕這世上沒幾人能達到。”

趙捷苦笑著反問道:“父親以為能教我的老師難道不應該是這樣嗎?”

趙丹聞言正色道:“我的兒子是天之驕子,老師自然也應該是最好的。關於你遊學的事,我答應了,不過你是太孫,此事還得得到你母親和爺爺准許。”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求完了父親,趙捷正起身準備去求母親,母親自動出現了。

“捷兒,這一次我不支援你父親的決定,你想想你的身份,趙國太孫,適合離國嗎,萬一出了意外怎麼辦?”趙捷的母親趙李氏正端著茶送給趙丹喝,在門口聽到趙捷與父親的對話後,便走進書房,堅決的反對:“除非你能保證自己的安全。”

“……”面對母親的突然反對,趙捷一時語咽,於是他求助的看向了父親。

“對於他遊歷天下的安全,這是不用擔心的。首先我們趙國位於他國的秘密組織會暗中保護,其次我會選最好的待衛保護他,最後他要易名改姓,以另一個身份環遊天下。”父親趙丹幫腔道:“昔曰趙武靈王為主父時,暗中潛入各國,靠的就是這樣完備的保衛體制。”

“謝父親。”趙捷欣喜的感激萬分。

母親不知是相信秘密組織還是相信父親,在糾結當中同意了,不過還加了一個條件,讓星儀隨行照顧趙捷。

趙捷對此自然是無不應允。

“捷兒,回屋想想該如何勸你大父,得到你大父的首肯吧,他的決定才是最重要的。回去用你自己的話把你勸的話寫下來,明日我幫你交給你大父看。”

“喏,孩兒告退。”趙捷聞言應聲退出了趙丹的書房。

離開書房,趙捷回到自己的房間,開始組織詞句。

趙惠文王是繼趙武靈王后趙國比較有作為的國君,他對外以理折服強秦,對內整頓稅收,使得“國賦大平,民富而府庫實。”軍事上不斷攻取齊魏兩國土地,當時人稱趙國“嘗抑強齊40餘年,而秦不能得所欲”。

周赧王十六年,趙武靈王傳位於趙何,自稱主父。趙惠文王繼位初年幼,於是主父便讓相國肥義輔政,就這樣趙惠文王開始了他的從政之路。在趙惠文王從政的最初四年裡,他的生活是極其美好的,師傅的悉心教導,父親的真愛關懷讓趙何可以無憂無慮的在他的天地裡快樂的生活,然而上天是公平的,它給了趙何最好的生活,也奪走了趙何童年的純真。趙惠文王四年,原太子章和輔相田不禮起兵反對趙惠文王,殺死了趙何這一生最尊敬的老師:肥義。趙何大怒,派兵震壓太子章的叛亂,太子章兵敗後逃到主父所居的沙丘宮。領兵的公子成和李兌派兵包圍了沙丘宮,殺死叛亂的安陽君公子章和大臣田不禮。按理震壓叛亂之事到此就該結束了,然而公子成擁兵自重,矯他之令,誘將士以重利,以主父窩藏反賊的罪名圍困沙丘宮達三月之久,並斷絕宮裡的糧食和飲水的供應,最終餓死主父,史稱沙丘之變。在得知公子成兵圍沙丘後,趙何帶著僅有的幾名親信趕忙來到沙丘宮,欲令公子成撤圍。然而趙何一進軍營,便被公子成軟禁了起來,這是趙何一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害怕的經歷,從此以後,他意識到了軍隊和親信的作用。三個月後,趙何失去了慈愛的父親,公子成領兵還都。由於沒有軍隊的支援,也沒有親信,趙何無法與公子成抗撗,只得隱忍,國事皆託於公子成。公子成令李兌為相,與公子成長期專斷國政。前87,趙惠文王並以相國印授燕將樂毅,這宣告了他正式回收了所有的權利。十年的權臣時代讓趙國止步不前,在戰國這個時代不進步便是退步。在奪取權利之後,趙何便開始勵精圖冶,在他的努力下,趙國快速恢復了實力。齊國衰敗後,經過多次戰爭的證明,趙國越居六國之首,秦國虎視趙國而不放貿然進攻,趙國成為東方諸侯阻擋秦國東進的屏障,秦國以後10年間未敢攻趙。而十幾年的從政時間也讓趙何養成了日理萬機的習慣,他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處理國家大事,因此趙捷很少見到他,也很難見到他。於是趙捷取出又輕又薄的紙,用毛筆寫了起來。

孫捷謹奏

昔夏禹仿賢士於野,定夏千年基業;商湯舉伊尹於奴,造商千年歷史;文王為太公引車,建周千年功業;秦公得百里奚,楚王得孫叔敖,齊公得管仲,俱稱霸一時,由是可知:野有遺賢,得之輕可問九鼎,重可得天下。

自平王東遷,周氏衰微至今,已逾百年,能人異士或隱或出,於天下間四處奔走。今天下紛亂,秦得天下賢士十之三,吾趙得十之二,餘者為齊楚燕韓魏所分。是故秦為天下之強,趙居其次。吾趙雖立國未有百年,亦有得天下之志,秦趙必爭。然秦趙之爭乃求才之爭,是故求賢才乃國家之重。

齊建稷下學宮,燕築黃金臺,孫臏、龐涓、蘇秦、張儀、樂毅、範睢等曾俱至此講學,此誠賢士聚集之地,然趙魏楚韓秦未有也,是故世有至齊燕遊學之風。今孫欲為王征戰天下,重鑄九鼎,則必先習賢士之術;欲習賢士之術,則必遊天下,先至燕,再至齊,再至楚、韓、魏、秦,見天下之賢,習天下之學,則孫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豈不樂乎。

孫捷拜上

第二天趙捷的將奏章交給了父親趙丹,趙丹看了一遍後滿意的了頭,然後把他混在了自己的奏章中交到了趙何手中,沒過幾天,趙惠文王的旨意便到達了太子府。旨意封允許趙捷遊歷天下,尋訪並結交能人隱士,或邀其為趙國效力,或學其治國之術。趙捷的遊歷天下的想法因此如願以償。但這並不代表就可以遊學了,他還有許多問題要解決,父親趙丹率先澆了他一盆冷水,他告訴趙捷,由於七國的幣制混亂,一國一幣制,於是趙捷的遊學計劃又面臨了新的問題——錢。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