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在下有一個問題要請教趙使。”馮亭喚住趙捷,誠懇的問道。

“大人請,在下必知無不言。”趙捷做了一個請的手勢,微笑著回答道。

“三晉結盟必須有魏國的加入,趙使有信心服魏國嗎?”馮亭心翼翼的問道。顯然,馮亭對趙捷的建議做了深刻的反思:沒有魏國的加入,則三晉結盟名不副實,韓趙的聯盟顯得毫無意義,於局勢無補,一旦有事,魏國將會像一根楔子一樣,可以輕易的打破韓趙脆弱的聯盟。因而魏國的加入與否十分關鍵,故而馮亭有此問。

趙捷呵呵一笑,平淡的道:“在下還是那句話:事在人為,天下事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語氣中麼有一絲波瀾。

“受教了。”馮亭拱手回應道:“在下還有一個問題:‘倘若三晉聯合,誰為主,誰為次?再者若強秦衰敗,不復有東向之力,則三晉聯盟何往,解散抑或繼續?”

“主次問題的解決之法可仿昔日晉國執政輪換之法,於三晉之地設一三不屬之盟約之城,韓趙魏三國輪流為主一年,為主之國需派人總理盟約城之事,協調三國外交和戰爭,盟約城由三國駐兵守衛,聽命於盟約城總理。為次之國也需派人前往盟約城監督並輔助總理行事,且有權反對總理之決定。”

趙捷頓了頓,咽了口水,繼續微笑著道:

“以上乃吾之初步想法,具體細節還要斟酌斟酌。至於強秦衰敗,聯盟去向,我覺得現在考慮還早了,畢竟以現在的情況看來,毫無跡象可以表明強秦會衰敗。”

“謹受教,謝公子指迷津。”馮亭拜謝趙捷道。

“舉手之勞,不足掛齒。”趙捷謙虛的回禮道。

“他日一定要請公子至府中一坐,告辭了。”馮亭拜別道。

“告辭。”趙捷拱手道。隨後馮亭大步流星的走下了臺階。

趙捷緊緊的跟著張平,一步一臺階,不慌不忙的行走在宮城中。

“你那句‘思想上藐視敵人,行事上重視敵人’到底是哪個古人的,在下為何沒聽過呢?”張平疑惑的問道。在韓國,張平素有無書不讀的稱號。

“這句話是由後世名人的經典語錄改編的,你們這些古人當然沒有聽過。”趙捷心中暗想道。

“這句話是一個北方遊牧民族中的無名賢者的,您不知道也不奇怪。”趙捷支支吾吾的撒謊道。

————————————————————————————————

步出王宮,新鄭的繁華景象映入眼簾,新鄭的大街上依舊是那樣的繁華,那樣的人聲鼎沸。在這繁華的景象的角落裡,趙捷第一次注意到了那些社會底層的百姓,第一次發現了韓王口中的流民的存在。

“流民”是人類發展史中的一個歷史現象。“年飢或避兵他徙者曰流民”。即由於天災**,百姓為了生存,被迫背井離鄉,逃往深山大澤,覓一棲生之地,這一現象稱之為流民。

流民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無數的痕跡。歷史上,大多數數農民起義軍都是由流民組成的,他們懷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散發著無盡的戾氣,推翻了一個個腐朽的王朝,因而古代所有政權都對他報以敵視的態度。關於如何處理流民問題,華夏第一相管子給出了解決方法:“禁遷徙,止流民,圉分異。”而這個方法也一直為歷代王朝所使用。

“張相,你去辦事吧!吾等識路,不必送吾等去使館了。”趙捷真誠的笑著對張平道。

張平聞言一愣,然後微笑著道“那好吧,待吾辦完事後便與使者您商議盟約的事情。告辭!”

“告辭!”趙捷拱手別道。

趙捷的話音剛落,張平便火急火燎的離開了。告別了張平,趙捷沒有回使館,而是走進了流民的隊伍當中。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枯瘦的身體,破舊的衣物,可憐的外貌,不甘的神情,求活的意志,趙捷看著眼前的人,不知道該些什麼。

秦末,是他們用自己的生命耗盡了秦帝國的最後一絲元氣;漢末,是他們用自己的生命宣告了漢帝國的腐朽與不堪;南北朝,是他們在北方與異族殊死博鬥,換得了文明的火種依舊燃燒;隋末、唐末,是他們宣告了腐朽朝廷不應該存在於世間;兩宋之交,是他們浴血奮戰,方保得宋室南渡偏安……

他們是一群無名的英雄,想著想著,淚水不知不覺的流出了眼眶。

“李閔,去使館拿些錢來,買些食物分給這些可憐的人。”趙捷趕忙擦乾眼淚,對李閔道。

“殿下三思,那些錢是用來打韓國上下的大臣的,豈能浪費在這些平民身上。”李閔聞言勸道。李閔此行出使韓國,隨身攜帶了五百金,皆為賄賂韓國官員之用。

“讓你幹就幹,這麼多廢話幹什麼。”趙捷佯怒道。

“尊命。”李閔聽命道,隨後向著使館跑去。而趙捷則用身上僅剩的錢在大街上買了幾塊大餅,分發給了飢餓的孩子們。

趙捷繼續向流民聚集地深處走去,就在這時,一個少女的聲音傳到趙捷的耳邊:“非兒,別亂跑。”與此同時,一個身穿錦繡華服,腳踩絲綢之履的少年撞入了懷中。

“呀!大哥哥,對不起,我撞到你了。”少年站定身子道歉道。

“沒關係,你叫什麼名字,今年多大了呀?。”趙捷輕輕的撫摸著孩子的頭。和藹的問。

“我叫韓非,我今年6歲了。”少年掰了掰手指,微笑著回答道,口氣中充滿了稚氣。

趙捷聞言滿臉的驚訝。“韓非,這孩竟然就是韓非。”趙捷如是想到。

韓非,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後世之人尊稱韓非子。其人為韓國王室之人,成年後從儒家代表人物荀子而學。韓非精於“刑名法術之學”,“而其歸本於黃老”。韓非總結了法家三位代表人物商鞅、申不害、慎到的思想,主張君王應該用‘法’、‘術’、‘勢’三者結合起來治理國家,由此成為了法家之博採眾長之集大成者。其著作有《韓非子》一書,極為重視唯物主義與效益主義思想,積極倡導君主**主義理論,後世之人贊之曰:“韓子引繩墨,切事情,明是非……”

“大哥哥,你沒事吧!”少年清脆的關照聲驚醒了發愣的趙捷。

“大哥哥沒有事,你不用擔心。”趙捷平易近人回答。就在這時,少女的嗓音再次傳到了耳邊:“非兒,你在哪兒呀?怎麼姐姐找不到你呀?”

“非兒就是你吧!”進過一番猜測,趙捷問道。

“嗯,呼喊的人是我表姐。”韓非鄭重的了頭,頗帶少年心性的道“趁著他施米之時,我悄悄的離開了她的身邊,我要獨自去冒險一番。”

“別亂跑了,見不到你,你姐姐會著急的。男子漢,大丈夫,一定要照顧好女人,其次才能談冒險之事。”趙捷教導韓非道。

“嗯,我明白了!我韓非是個男人,要照顧好姐姐,不能讓姐姐生氣。”韓非舉一反三的回答道。

年紀,韓非便表現出了不凡的素養。在意識到自己錯誤後,韓非迅速改正錯誤,他大聲呼喊其姐:“姐,我在這兒。”

沒過一會兒,一個十一二歲模樣的貴族少女走到了趙捷的面前。

“公子,對不起,弟麻煩到你了。”貴族少女抱歉道。顯然少女並沒有猜出趙捷的實際年齡,遠遠高於同齡人的身高,經過陽光長期照射古銅色的皮膚,極其成熟的行事風格與深厚的智慧讓趙捷與一個8歲孩子該有的形象相去甚遠。一路上趙捷所遇到的人們更願意認為趙捷是一個快到束髮年紀的少年。

“沒關係。”趙捷繼續故作老成道。

“公子也是來施米的嗎?”少女問道。

趙捷了頭,然後道:“我的手下買米去了,在下在次等他”。

“現在像公子這樣慈悲心腸的才俊是越來越少了。”少女笑著繼續道:“女子本想既然大丈夫不為,則女子為之,於是便帶著幾個姐妹在此施米,沒有想到還能遇到公子這樣的青年俊才。”

“和我們一起施米吧!”少女盛情邀請道。

“好吧!”趙捷不好意思拒絕,於是便答應道。

趙捷並不知道此女子正是當今韓王的么妹,而且日後此女還帶給了他一段麻煩,甚至讓他差落入萬劫不復的境地。不知若是趙捷能知曉日後他與此女的糾葛,他還會不會如此輕易的答應。

巳時四刻,趙捷離開了流民聚集之地,和李閔一起回到了使館。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