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趙武昭王傳》載:昭王既出城,如蛟龍入海,避楚兵,兩日過向城,三日至鄟城,一日抵郯城,五日經鍾吾,四日途彭城,六日達永城,兩日到蒙城,三日終慎邑。

從史書中寥寥的幾個字當中,我們可以深刻的體會到趙捷此時輕鬆愉悅的心情。然而史書並沒有具體的描寫趙捷的這段旅程,但這旅程的快樂時光卻永遠的留在了兩個人的記憶中。直到老了,他們還不斷的回憶。

楚頃襄王0年,秦昭襄王詐以公主許配給楚頃襄王,而後秦軍趁頃襄王開城迎親,長驅直進,攻入楚都郢。此役過後,楚國的統治階級看清了秦人的面目,楚人不再相信秦楚會友好,於是為了防備秦軍的攻擊,楚國將大量的軍隊調往西線防衛秦國,保衛陳都,因而楚齊邊境的兵力空虛了許多。得益於此,趙捷一行人二十幾人迅速的從防守的漏洞中穿插而過,進入了楚國境內。穿過邊境線之後,趙捷一行人疾馳項城補充食物等必備的生活用品。

向城,也稱項城或向邑,原為西周初年夏朝少康帝兒子姒曲烈的封國—鄫國故城,因春秋戰國時項義在此稱王而得名。後項城為魯國所攻佔,城內居民遂逃往南方的楚國,皆以項為姓。魯國攻佔項城後,向城又輾轉未齊國所攻佔,之後又為楚國趁齊國內亂所佔,直至今日。從項城逃往楚國的項義的子孫中一脈在楚國繁衍了幾代後成為了楚國的一個大族,這個家族在戰國末期到秦末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中的重要人物便是項燕,項羽。趙捷沒有在項城停留,連年的戰爭讓項城殘破不堪,也使它成為了楚軍的後勤糧草補給。

趙捷補給了食物和水之後又再次出發,跨過了大片的無人區和荒野之後,終於在糧食快要消耗完時到達鄟城。鄟城,春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鄟國的國都,鄟國非常弱,魯成公六年,魯國滅掉了鄟國。也許是由於鄟國太過弱,他的國都完全沒有一個諸侯國的該有的國都模樣。趙捷在這裡好好地歇息了一夜。第二天再次出發,一天之後抵達了途中的第一個較大的城池——郯城。

郯城,春秋時期諸侯國郯國的首都,在這裡曾經出現過一位聖賢——郯子。郯子,春秋時期郯國第一任國君,他鹿乳奉親的故事世人皆知。

郯子出生在一戶普通的農民家庭,他是一個獨生子女。郯子的父母是一對開明的父母,他們從就對郯子進行嚴格的管教,時時刻刻都注意培養孩子美好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在嚴父慈母的關懷教育下,郯子一天天地長大,開始挑起了生活的重擔。他白天幹活,晚上陪著父母,等父母睡下之後,還要讀書學習,生活雖然很艱辛,但郯子卻覺得非常充實,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天將降大任於私人,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不平凡的人必有不凡的經歷。一日,郯子的父母同時染上了一種奇怪的眼疾。先是癢,後來又疼,最終竟然都雙目失明了。郯子到處求醫問藥,整天在外奔波,也不知道試了多少種偏方奇藥,都沒有效果。儘管如此,郯子絲毫也沒有動搖讓父母雙目復明的信心,仍然到處打聽探問。

由於鍥而不捨的努力,加上眾位鄉親的無私幫助.郯子終於又獲得了一個良方。但藥方的藥引子卻是難得的野鹿乳。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郯子忍痛變賣了一部分家產,湊了一些錢,從獵人那裡買了一張剛剛處理好的野鹿皮和一隻又大又結實的銀瓶。買完這兩樣東西之後,他便背上乾糧和草鞋,腰裡掛著銀瓶,肩上扛著鹿皮,辭別了年邁的爹孃,獨自上路了。

也不知過了多少個日日夜夜,經歷了多少次失敗,就在乾糧快要吃完的時候,郯子驚喜地發現鹿群裡有了剛剛出生的鹿。為了一舉成功,郯子心翼翼地靠近著鹿群。也許是郯子的孝心感動了天地,郯子成功的得到了鹿乳,醫治了母親。

從此,郯子的賢名不脛而走。人們慕名而來,紛紛拜郯子為師,學知識,學做人。有的人為了求學的方便,乾脆就在這裡住了下來。孔子也曾經來此住過一段時間,接受郯子的教誨。

人越聚越多,郯子的家鄉由鄉村變成了城鎮.又由城變成了邦國。當地的人們都一致推舉郯子做了郯國的第一任國君。

春秋年間,周王室漸趨衰敗,諸侯大國之間相互爭戰侵吞,天下動亂。郯國,雖是區區國卻頗有名氣,這其中主原因便是國君郯子的政績、才華和仁孝之德,贏得了人心。郯子治郯講道德、施仁義、恩威有加,百姓心悅誠服,使郯地文化發達,民風淳厚,一些典章制度都繼續保持下來,對後世的影響十分深遠。

“捷哥哥,我們這是要去哪兒啊!”郯城熱鬧的大街上星儀牽著趙捷的手問。

“儀兒,郯城以郯城義學最為出名,我先帶你去那裡看一。”趙捷寵溺的回答道。

郯城義學原為郯子講學之處,因孔子曾來此求學,因而在戰國時代逐漸發展成儒家宣揚儒學的基地之一。當趙捷與星儀來此時,義學中已經聚集了許多百姓,義學裡的教授正在講《詩經》。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採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鍾鼓樂之。”講學的教搖頭晃腦道。

“關關和鳴的雎鳩,相伴在河中的洲。那美麗賢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撈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醒來睡去都想追求她。追求卻沒法得到,白天黑夜便總思念她。長長的思念喲,教人翻來覆去難睡下。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採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奏起琴瑟來親近她。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拔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敲起鐘鼓來取悅她。”

“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關雎》者,詩也,明君王后妃之德,女子唯忠貞賢淑、含蓄剋制,方配得王侯。“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鄉人焉,用之邦國焉。“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

星儀聞言,以其言低女子地位而不樂;趙捷聞言,不屑其解,遂生反駁之意。

“先生。”趙捷站起打斷了教授的話而問道,“孔子曰﹐《關睢》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吾觀《關雎》,雖清甜上口,文辭活潑,然實不過是歌詠男女情愛的單純的詩,其大致所歌頌的,是一種感情剋制、行為謹慎、以婚姻和諧為目標的愛情,硬要將它聯絡到后妃之德之上,是否有牽強了?”

“孺子不懂詩。”教授拉下臉道,“《關睢》、《麟趾》之化,王者之風,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鵲巢》、《騶虞》之德,諸侯之風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關睢》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憂在進賢,不淫其色。衷窈窕、思賢才,而無傷善之心焉,是《關睢》之義也。

《詩經》三百,如果都是民生活之曲,未有深意於其深藏,孔聖何必編錄其。且若為民之曲天下人皆可讀之,吾等何必立於此地?

國史明乎得失之跡,傷人倫之廢,哀刑政之苛,吟詠情性,以風其上,達於事變而懷其舊俗也。故變風發乎情,止乎禮義。發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詩》暗合史事古意深刻,其中意義,我等儒生縱窮盡一生之力也不能研究透徹。子一介黃口兒,怎敢輕易開口褻瀆?”

“哦。哦。”稚弱少年聽完服了教授的狡辯,笑問道,“那麼依先生所言,《關雎》是稱頌后妃的哪種美德呢?”

儒生想了想道,“《關雎》言后妃性行合諧,貞專化下,寤寐求賢,供奉職事,是后妃之德也。后妃有關雎之德,是幽閉貞專之善女,宜為君子之好匹。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憂在進賢,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賢才,而無傷善之心焉。是《關雎》之義也。”

這一講,便講到了紅日將落,趙捷全程在場聽了一下午。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