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邯鄲,王宮,長壽殿。

偌大的宮殿中此時氣氛緊張異常,一名老者奄奄一息的躺在雕飾精美的床上一動不動,貌美年輕的宮女們靜若寒蟬的侍立在一旁等候貴人召喚,醫術高超的太醫們一個接著一個的上前為老者望聞問切。許久之後,太醫們相互對視一眼,彼此搖了搖頭,而後陸陸續續的退出了長壽殿。

“母後如何了?還有救嗎?”在長壽殿外早已等候多時的趙丹向眾太醫詢問道。

“太后早已病入膏肓,藥石無醫,如今只是尚含一口氣,故作堅持而已!”為首的太醫壓低聲音響趙丹稟報道。

“堅持,爾等知道太后在堅持什麼嗎?”趙丹疑惑不解的繼續詢問道。

“請大王恕罪,臣等於此實在是不清楚!”為首的太醫再一次回答道:“太后堅持不肯離去應當是有心事尚未完成,卑職以為大王可以詢問太后的貼身婢女來瞭解情況!”

“孤明白了,汝等退下吧!”趙丹不勝煩擾的擺了擺手,宦者令隨即命宦官將太醫們送回太醫院。

不一會兒,一名頭髮蒼白的老嬤嬤被宦官帶到了趙捷面前。“老媽媽,自孤記事起,你就是母后的貼身婢女,跟在母后身邊已經幾十年了!”趙丹語重心長的詢問道:“想來母後必定素來信重於你,在重病臥床前可曾與你說過心中憂慮何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稟大王,此番太后病的相當突然,正是病來如山倒之像,哪裡有機會與我傾訴心中憂慮呢?故吾也不知也!”老宮女頓了頓,然後揣度著說道:“不過太后平日心憂者唯大王、燕後、長安君三人也,如今臨去所不放心之事或許與汝等三人有關吧!大王可以試一試。”

“你的建議不,汝且隨我去面見母後,一同勸其放心離去吧!”趙丹滿面憂傷的下達命令道。

與此同時,趙國,邯鄲,城門處。

“北地大捷,雁門大捷,平城大捷!”穿著玄黑色鎧甲,披著土黃色披風的士兵騎著褐色駿馬,揮舞的報捷紅旗,整個人飛馳著穿過城門而去。馬蹄所經之處人人避讓,騎士肆意的都呼喊著“大捷”,將勝利的好消息分享給了國都的所有百姓,手中那代表勝利的旗幟迎風“獵獵”作響,吸引著所有人的目光。

“趙國萬歲,大王萬歲!”有市民聽到勝利的訊息後第一個高聲歡呼道。緊接著,更多人陸陸續續的加入了呼喊勝利的行列,聲音如浪濤般逐漸湧向內城的邯鄲王宮。

當從雁門趕來信使穿過內城城門,迅速抵達邯鄲王宮前時,早有宮中的專門負責傳信與接報的宦者在內宮城門前等待多時了。宦官迅速的接過信使送來的報捷信,大略的照應了幾句送信的士兵,然後將其交給了護衛內宮的守門將領,自己轉身飛快的向內宮奔去。

“雁門大捷!”宦官高昂著頭顱,一邊大跨步的向著長壽殿奔跑而去,一邊放開了嗓子高聲吼道。

邯鄲王宮雖比不上後世皇帝的皇宮那般巨大,但經過了趙氏百年營建的宮殿群也必定算不上小。就在報信的宦官奔跑去長壽宮的這段時間裡,趙丹侍立在趙威後床邊,對其心中的擔憂做試探性的詢問。

“母後,孤至今已經參與朝政多年,朝中又有諸位大臣輔佐,國事必不至於敗環,請不用擔心!”趙捷語重心長的試探道。

趙威後眼神呆滯,沒有作任何的回應。趙丹由是心中頗為失望的暗想道:“擔心的不是我,看來你一直最喜愛的還是長安君!”。

“母後,長安君至齊為質雖然已經多年,但生活的一直都還可以,他日一旦有機會,孤必定將其接回趙國,享受王室的供養,請不必擔憂!”趙丹再次開口說道,語氣中帶有一絲酸溜溜的味道。

趙威後眼神依舊呆滯,依舊沒有作任何的回應。“不是長安君,可母後最喜歡的一直是長安君了啊!難道是已經成為燕後的姐姐?”趙丹心中疑惑的想到。

就在這時,殿外響亮的報捷聲打斷了趙捷的思緒,而就在這一剎那,趙威後眼神中的一絲變化恰巧為趙丹捕捉到。“原來是不放心雁門戰局,害怕沒有面目見歷代趙氏祖先啊!”趙丹心中一下子全部明白了過來。

“讓送信者在門外把報捷信讀一遍,聲音大到能讓我在此聽見!”趙捷吩咐宦者令道。

幾分鐘後,報捷宦官的聲音開始在長壽殿內外迴響:“臣田單啟奏:仰賴眾將官之力,至九月二十四日,雁門已全境皆復。是役,我軍殲滅匈奴入侵軍隊十萬人,自身傷亡三萬人,繳獲戰馬資材無算。以下是戰役的整個過程以及相關戰鬥的主要立功者:

九月初四,臣自邯鄲出發,往去太原以北地界;

……

九月二十二日,先鋒李牧抵達平城,全殲匈奴軍殘部近四萬人,其間得義軍相助良多;

九月二十四日,收復雁門全境,遣兵復守長城等邊界關隘,並組織百姓恢復生產。”

洋洋灑灑數千字的報捷信讀畢,趙丹再次望向趙威後,只見其眼已畢,息已無,命已去!

幾分鐘後,“咚!咚!咚!”三聲洪亮的鐘聲響徹整個邯鄲城,向正因捷報而歡喜的全城百姓告知了趙威後的死訊,全城的氣氛因此由大喜瞬間變為了大悲。誠樸的百姓們從不理會那些政治上的爭權奪利,他們只知道在趙威後當政的這幾年裡,他們的生活如竹子生長般節節高的變好,因此他們就會給予當政者他們的敬重與懷念。

威後亡故,趙丹重掌大權。喪禮過後,趙丹連發兩道任命:其一者:詔命李牧復為雁門郡守,民政、軍事、糧草等一應事務聽其自理。其二者:詔命田單加官進爵為太師,即刻迴歸邯鄲受封,其所率之軍即刻返回太原以北駐地。

兩條詔命分別標誌著雁門郡再次成為李牧的施展自己才能的平臺和依靠趙威後曾權傾一時的後派徹底倒臺。

一個新的時代從此開始了!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