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軹城,已經等待了五六天的趙捷終於等到了東歸的平原君趙勝。零點看書

“殿下的這一套金蠶脫殼之計玩的實在是太精妙了,若不是看到殿下的信,我完全發現不了其間的破綻。”平原君讚歎道:“還白白的浪費了我的幾滴淚水。”

趙捷聞言不由自主的摸了摸腦袋,呵呵的笑著道:“我也是突發奇想,君上就不要再誇我了,這計謀能順利的實施主要還是我的這一批兄弟們的功勞!”

“殿下謙虛了!”平原君趙勝面露微笑的繼續問道:“殿下今後準備去往何處?”

“我決定北上雁門郡,入軍伍歷練歷練。”趙捷突然面色一變,正色的道:“順便熟悉一下我趙國的軍隊制度和現狀以及裝備情況,瞭解如今的戰爭是如何打響的,如何進行的,如何結束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不錯,殿下所慮不錯!”平原君趙勝語重心長的道:“為王者,不能不知兵,殿下如今親身體驗,乃我趙國之福。”

“君上實在是太看得起我了。”趙捷謙虛的道。話音未落,趙捷隨即繼續吩咐道:”君上,我金蠶脫殼的事還請不要告訴任何人,以防引起軒然大波。“

“這是當然,孤向來明白利害,有分寸之心,殿下不必擔心!”平原君趙勝頓了頓,然後突然的問道:“殿下此次北上,有什麼忙是我可以幫上忙的!”

趙捷略微的思索了一番,然後回答道“君上給我個舉薦書吧!這樣我就可以更方便的面見李牧將軍了!”

“此易耳!”平原君聞言大筆一揮,不到一柱香的事間,一封蓋有平原君官印的書信完成了。

“你拿著這封信去見李牧,他一定會好好的安置你的!”平原君趙勝安慰趙捷道:“戰場上刀劍不長眼,你身為趙國的太子,不要冒天下之大不韙,總是衝殺在一線。”

“我明白了,謝君上的指與關心。”趙捷趁熱打鐵的繼續道:“現如今跟在我身邊的人有些過多了,望君上可以帶著這些人去邯鄲安定下來。”

↖↖↖↖,m.□.co≦m

“放心吧,孤答應你了!我一定讓他們過得開開心心,無憂無慮!”平原君聞言不假思索的允諾趙捷道。

“那子就在此現謝過了!”趙捷稽首拜謝道:“明日再見!”

隔日,趙捷再次出發的日子。與平原君趙勝告別之後,趙捷攜帶著平原君趙勝寫給雁門郡太守李牧的信,領著十個侍親近的衛和五個深藏不露的墨家弟子,再次來到了黃河渡口。

在沒有火車的古代,水運是最為方便快捷的運輸方式,它讓資源得以迅速的流通,部落與部落有了交集,人與人有了交往。從上古時代至今,人們為獲得水運的便利,或疏浚河道,或開挖運河,華夏大地上因而水網密佈,一座座臨河的城市也因此陸續崛起。水在人類歷史上不再僅僅只是扮演著生命之源的角色,而是同時開始扮演者運輸的動力來源。

春秋戰國時代,列國諸侯均勵精圖治,以圖富國強兵。頻繁的糧草兵力調集使水運的作用日益凸顯,因此各國紛紛出臺相應的政策來治理河道水網。吳國開挖邗溝,聯通了長江與淮河,使得都城姑蘇瞬間的繁榮了起來;魏國多次疏浚國境內的河道,使得大梁城成為了中原之地的貨物運輸樞紐;秦國年年整治渭河與黃河,使得關中平原五穀豐登,繁榮富裕。天下各國無一例外不是儘可能的利用水運來造福自己的國家與人民,而黃河作為一條大河,其所產生的便利自然也不會被沿岸的國家所忽視。春秋時期,秦國與晉國之間發生的一次糧食運輸事件便充分的利用了黃河水道的便利,證實了古代黃河航運的發達。

話晉國晉惠公即位後,晉國接連幾年都遇到災荒,天道不仁以致五穀不收,倉廩空虛以致萬民餓殍,於是乎晉國上下決定向外國買糧。縱觀晉國周邊的國家,因為秦國離晉國最近,且糧食充裕,更有有婚姻關系,所以成了借糧的不二選擇。然而兩國剛有齷蹉,且矛盾日生,所幸的秦國不計前嫌,最終答應了晉國的要求,方才讓晉國君臣松了口氣。秦國運送糧食的隊伍是浩大的,他們派了大量的船隻運載了萬斛糧食,由秦都雍城出發,沿渭水,自西向東五百裡水路押運糧食,隨後換成車運,橫渡黃河以後再改山西汾河漕運北上,直達晉都絳城。運糧的白帆從秦都到晉都,八百裡路途首尾相連,絡繹不絕,史稱“泛舟之役”。這場運輸糧食的行動是內陸河道水上運輸的一個重大事件,是黃河航運的史詩**件。其後的千年時間,黃河依舊航運不絕。而趙捷,承先民遺澤,此時此刻,得以舒舒服服的坐在船舶之上,沿著先民開創的航道向著距離相當遙遠的目的地雁門郡進發。

乘著穩固的船舶,觀賞著兩岸原生態的神奇景象,聽著船伕講述著黃河的神秘傳,趙捷一行人不僅歡欣愉悅,而且還增長了見識,一路上好不自在。

於孟津登船,逆流而上,入三門峽,船伕告訴趙捷等人:相傳大禹治水之時使神斧將高山劈成“人門”、“神門”、鬼門”三道峽谷,故稱三門峽。

出三門峽,繼續逆流西向,入秦境安邑之地,至於華山折而北上,入韓國平陽郡,繼而至禹門,嚮導告訴趙捷等人:禹門又稱龍門,相傳每歲季春有黃鯉自海及諸川爭來赴之,初登龍門即有**隨之,天火自後燒其尾,乃代為龍。

於禹門下船步行,過壺口,嚮導又告訴趙捷等人:相傳大禹於此地開挖河道,惡龍阻之,天帝聞之而以壺鎮壓惡龍於此,故人稱壺口。

繼續步行一段時間後再次登船,溯流北上,至於趙國儋林之地,下船東向而行,五六日後趙捷一行人終於到達了雁門郡。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