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可能不知,因為西邊的鄰族武力雄厚,因此歷來西邊的地區一直都駐紮著族中成的兵力,這就是目前他們則佔據著兵力。而我僅僅掌控著我族的4成的兵力,與此同時其餘的三成兵力的掌控者則放出話來:誰挑起了內戰,他們就打誰,所以出兵討伐是不現實的。”廉頗開口解釋道。

廉頗的話音剛落,唐通開口道:“你們聽過‘二桃殺三士’的故事嗎?我覺得族長你可以使用此計。”

“請先生指迷津。”廉頗忱摯的拱手道。於是唐通聞言便侃侃而談了起來。

“二桃殺三士的故事的是齊國相國晏嬰的故事。話晏嬰的君上齊景公有恢復先祖齊桓公霸業的雄心,但是霸業不是輕易便可建成的,時間一長,好高騖遠的國君就熬不住了。於是他採用了一個自以為是捷徑的方法:透過豢養一批勇士的辦法來建立自己的武功。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從焉,不久之後,齊過就出現了三個最強的勇士:一個叫田開疆,一個叫公孫捷,一個叫古冶子。”

唐通頓了頓,繼續道:“這三個人個個勇猛異常,力能搏虎,深受齊景公的寵愛;但問題也隨之而來,他們恃寵自傲,為所欲為,不守法紀,破壞社會和諧。晏嬰恐他們危害國家,便勸齊景公除掉這三個‘上無君臣之義,下無長率之倫,內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敵’的勇士。齊景公聽了晏嬰的話也意識到了繼續尊崇勇士的危害,明白了他想到的捷徑是多麼的錯誤,但他又擔心‘搏三人恐不得,制三人恐不中’,便又猶豫了起來。”

唐通抿了口茶,然後繼續道:“於是,晏嬰自告奮勇的接下了這個麻煩,決定伺機智殺這三勇士。一日,魯昭公訪問齊國,齊景公設宴款待。魯國由叔孫蠟執禮儀,齊國由晏嬰執禮儀,君臣四人坐在堂上,‘三傑’佩劍立於堂下。晏嬰心生一計,決定乘機除掉他們,於是晏嬰開口道:‘臣聽園中金桃甚為難得,就在幾天前剛剛熟了幾個,臣肯請親自取來讓二位國君嚐嚐鮮吧?’齊景公聞言大悅,自然沒有拒絕。不一會兒,晏嬰領著園吏,端著玉盤獻上六個桃子。眾人一見,只見盤子裡放著的六個桃子,個個碩大新鮮,桃紅似火,香氣撲鼻,令人垂涎。魯昭公、齊景公一人拿了一個金桃,隨後,齊景公賞賜了叔孫諾和晏嬰一人一個,兩位大臣謝過齊景公,也把桃吃了。這時,盤中還剩有兩個桃子。晏嬰建議道:‘請堂下三位勇士各自敘一下各自的功勞,誰的功勞大,誰就吃桃,如何?’齊景公成善應允。”

“下面的故事我知道,我來講。”杜言插嘴續講到道:“公孫捷率站了起來,拍著胸膛:‘有一次我陪大王打獵,突然從林中躥出一頭猛虎,是我衝上去,用盡平生之力將虎打死,救了國君。如此大功,還不應該吃個金桃嗎?’晏嬰:‘冒死救主,功比泰山,自然可賜桃一個!’。”

“那古冶子見狀自然不服,厲聲喝道:‘打死一隻老虎有什麼稀奇!當年我送國君過黃河時,一隻大黿興風作浪,咬住了國君的馬腿,一下子把馬拖到急流中去了。是我跳進洶湧的河中,捨命殺死了大黿,保住了國君的性命。像這樣的功勞,該不該吃個桃子?’晏嬰只得繼續:‘同樣是冒死救主,功比泰山,自然也可賜桃一個!’。”

“與此同時一旁的田開疆也大喊大叫:‘當年我奉命討伐徐國,捨生入死,斬其名將,俘虜徐兵五千餘人,嚇得徐國國君俯首稱臣,就連鄰近的郯國和莒國也望風歸附。如此大功,難道就不能吃個桃子嗎?’晏嬰忙:‘為國征戰,開疆闢土,自然也賜桃一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方正這時也反應了過來,適時插嘴道:“叔孫諾適時的提醒道‘就在這時,三位都是功可蓋天之人,可桃只有兩個!’。”

“三個勇士聞言互相對視了一眼,然後齊聲對齊景公道:‘請大王允許我等三人暫離一刻,在店外決出勝負。’齊景公聞言答應了。”

“大約過了一柱香的的時間後,有內侍向齊景公入殿稟報道:‘三位勇士皆歿了!’齊景公等人訝異的走出了大殿,只見田開疆一劍刺中了公孫捷的胸口,公孫捷一劍劃破了古冶子的脖子,而古冶子則一劍捅進了田開疆的心臟。”

“晏嬰料到二桃賞賜三勇士,他們必然不會遵照齊景公之命‘計功而食桃’,而是‘無長幼之禮’,炫耀己功而搶桃。勇士相爭,必以兵劍,所以晏嬰才設下此計。不出晏嬰所料,三勇士都以一死告終。

就在這時,莫策開口道:“微不足道的桃子,被賦予了無尚榮譽象徵。二桃為三士所分,以最的代價,造成了最大程度的不平等,使得二枚桃子由繞指柔化為百煉鋼,足以奪人性命,也就不足為奇了,晏子此計謀用的可稱得上是絕了。後來叔孫諾回國對身邊的人道:‘晏子在齊,不可犯!’。”

唐通接著莫策的話繼續道:“我建議族長可以在族中成立一個掌握著最高權力的機構,機構中的成員從族中挑選,假設這個機構中的成員有10個,就分給西邊的那些不聽宣不聽調的部將們兩個名額,讓他們自己去競爭,殺個頭破血流、兩敗俱傷,再由您坐收漁翁之利,以調解人的身份去征服那些不聽宣不聽調的地方部將。”

“妙計!妙計!”廉頗雙手相擊,口中不住的讚道:“幾位皆有才識,可願輔佐於我,創立一番功業。”

唐通聞言開口婉言拒絕道:“我為趙國子民,受趙氏朝廷庇佑,欲為之奮鬥一生。至於入山中成就另一番功業,非吾所願也。”隨後其他幾人也陸續的表示拒絕。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