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九所工程師的若幹種設計中,已經有三種型號的戰鬥部機型有了實驗產品。

第一種在空中引爆後,定向發射散射鋼珠,功能上有些類似反步兵地雷。因為可以多角度的上打下,在扇面範圍內的有效殺傷力,甚至還要優於反步兵地雷,而且具備地雷所不具備的攻擊靈活性。

第二種除了遙控引爆還配有撞擊引信,有效殺傷直徑為三米左右。主要針對的目標,是戰場上可能出現的敵方火力點和狙擊手。如果成品能夠達到設計引數,在500到1500米的最佳狙擊距離內,完全可以說是射手的噩夢。

一旦被這個設計時速超過三十米每秒的小東西盯上,除非目標射手能夠提早發現,並具有遠超於常人的“蛇皮走位”,不然很難擺脫追殺。

第三種就是發煙功能,這種功能性機型有兩個小型號,一型可以在目標空域直接引爆,可以形成直徑約十米,高度約六米的煙霧覆蓋區域,在無風或者微風的條件下有效持續時間可達三分鐘左右。可以對戰場我方士兵的行動提供多用途的戰術支援。

二型可以持續向下噴射超過三十米的煙幕,不過持續時間較短,主要為戰場救護和單兵機動提供更精確的行進掩護。

除了這三款已經完成初代試驗品的設計,另外還有電磁干擾、反裝甲兩種型號,還在設計當中。

曲森這次跟著周莉去一零九所,就是以“秦弩”原始設計者的身份,去觀摩三款戰鬥部的實彈測試。

一零九所雖然是無限載具研究院的下屬科研單位,但屬於一處相對獨立的研究機構,主要研究方向就是軍事用途遙控飛行器的研發。

這個研究所之前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大型無人機,不過幾次的設計方案,在評比中都輸給了其它類似的研發單位,導致大批研究經費打了水漂。

現在全軍範圍內,開始大規模裁撤合併一批,重複建設又沒有拿得出手成績的中小型科研單位的背景下,所領導們差不多可用夜不能寐來形容。

當注意到小型無人機的戰場應用前景後,很快決定集合全所的優勢資源,把小型無人機作為全力攻關方向。爭取在軍內其它科研單位展開相關研究前,就拿出真正意義上的實用型設計,成為該領域的領頭羊。

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決心,才在兩個月都不到的時間內,把曲森三人的初代產品,推進到現在進度上。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曲森和周莉兩人的到來,受到了一零九所上下的熱情招待。把原本在前一天下午就要開始的第一次測試,生生的往後拖了一天半。

曲森和周莉在招待所休息了一晚後,第二天一早跟著一零九所的一眾領導到了實驗場地。

大半天的測試工作結束後,結果可謂是喜憂參半。參與測試的四種型號雙旋翼戰術型無人機中,反狙擊型號和煙霧一型實驗引數良好,基本達到了初期的設計要求。

可反步兵型號,因為在空中起爆,扇形打擊面定向誤差較大,噴射出的鋼珠因為不像反步兵地雷有大地或堅實的依託物支撐,殺傷力嚴重不足。

測試結果顯示,別說打穿現下主流防護頭盔造成有效殺傷。就算多發命中假想敵身體,也很難短時間內就讓敵人失去戰鬥能力。

煙霧二型的測試結果,也非常不好。噴射出煙霧的濃度和持續性都達不到初期設計要求。另外雙旋翼無人機在噴射開始後,因為受到反作用力的影響,嚴重影響了操控。

三架樣機有兩架在測試中途發生墜落。剩下的一架也因為可操控性太低,嚴重偏離了預設的執行軌跡。

測試工作結束後,一零九所相關的設計人員連夜開起了總結會議,曲森和周莉也應邀參加。

因為有無線載具研究院的領導參加,曲森雖然對反步兵型號的設計有了一些想法但並沒開口,和周莉一起全程旁聽。事後讓周莉,把自己的想法轉述給了設計小組。

其實曲森的想法非常簡單,測試的反步兵型號,因為採取了定向破散,戰鬥部是單面引爆。曲森覺得這就是造成攻擊扇面不穩和殺傷不足的根本原因。

他覺得既然無人機都可以作為消耗品,那為什麼不多浪費一些起爆炸藥。採用類似於無後坐力火炮的原理,用尾流抵消戰鬥部爆炸生成的反用力,另外這樣的話,還可以提高爆出鋼珠的動能。

把思路再拓展一下,發煙二號其實也可以在工作時,同步向上噴出煙霧,這樣一方面可以改善煙霧薄且不均勻的情況,也可以抵消掉發煙部工作後產生的向上的作用力。

其實曲森的想出的解決方案非常簡單,根本沒什麼技術含量。他自己說給周莉的時候心裡都是發虛的,以為一零九所的設計師們,因為別的技術上的限制,才沒有使用類似的設計。

對於曲森的想法,周莉雖然覺得可行,可也覺得似乎方案太簡單了一些,向兩個攻關小組反應的時候,也覺得人家設計人員不會連這麼簡單的解決方案都想不到。

哪知道曲森的想法反應過去之後,兩個攻關小組大為興奮,白天完成了電子版模型,連夜就開始了電腦環境下的模擬執行推演。

第二天上午經過不斷的修改,得出的結論居然是,曲森的解決方案,是現有的模擬方案中效果最好。而且生產成本和實現難度也是最低的。

這個結論讓原本屬於觀摩嘉賓身份性質的曲森,得到了一零九所前所未有的重視。甚至發出正式邀請,邀請他真正參加進研發項目組中。

對於人家的重視,曲森還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他之所以能這麼快的給出改進意見,一個是因為他的發散性思維確實不錯。另一點就是攻擊部件的研發小組,在確認了設計方向後,思維暫時的進入了死角。

其實自己能想到的,人家設計人員只要從死角中隨便轉頭看上一眼,很容易就可以想得到。

另外自己在專業性上,跟人家根本沒法比,雖然碰巧有了一點兒貢獻,但長期看來,就算加入了設計小組也多半是個閒人。

為了防止接觸時間一長,自己的“偽高手”身份被人家看破,到時候大家都尷尬。所以曲森以自己還在上學為理由,果斷拒絕了一零九所的邀請。

對於曲森現階段最重要的任務是拿到本科畢業證,這一點一零九所的人也是知道的,在邀請了曲森兩次,都被拒絕後,也就放棄了。

不過所領導還是表示,以後所裡的相關設計都專門會給曲森一份,讓他幫著“參謀參謀”,並歡迎多提意見以及設計思路。

其實一零九所領導的這個表示,形式意義要遠大於實際意義。各設計組的所有設計,都涉及到無線操控,曲森又總在吳教授那混,所以就算他們不說,曲森也一樣能看到所有的設計圖。

真要有了什麼好的想法,曲森也肯定會透過吳教授或者五一一所那面反應。

不過不管怎麼說,曲森腦袋上面那頂原本有激勵性質的“編外研究員”的帽子,這回算是戴實了。

相信一零九所以後有了成品,在產品介紹上,曲森除了作為“秦弩”的原始發明人,還會被標註上,在研發過程中做出過重要貢獻。

別看只可能是簡單的多了一句話,但對曲森今後的軍旅生涯,可能會有完全無法預計的幫助。這絕對可以算做是他不長的軍旅資歷中,筆墨頗重的一筆光彩履歷。(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