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麼一場戰場,衰弱的韓國與魏國,都各自回了一口血。

秦國疆域向外有所擴張。

戰亂之後。

整個中原大地,又一次陷入到短暫的安寧和平當中。

只是,與韓國、魏國的將領與士卒戰損相比較,秦國折損了名將蒙驁,卻未免有些得不償失。

主要是秦國遇到了楚國主力部隊。

而且還是由楚國武安君項燕親自帶領的主力,排兵佈陣的戰鬥力自然不一樣。

但與齊國相比,又好了很多。

……

……

同年四月下旬。

文信候呂不韋眼見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大將蒙驁,戰死沙場,丟失軍權影響。

自身勢力大損。

又見秀麗夫人姬霓的勢力盤根錯節,越發龐大,而且自成獨立體系,盤踞在秦國內外,虎視眈眈。

他不禁為自己未來感到心中憂慮。

思慮許久,呂不韋想出一條絕妙計謀。

釜底抽薪!

隨即立刻動身,前往秦王宮,面見秦莊襄王,向其進言。

“啟稟王上!”

“臣竊以為,目前當是時候從趙國邯鄲接回夫人趙姬與公子政。”

“且,臣懇請王上賜封夫人趙姬為王后,公子政為太子。如此,可表現出王上不忘舊人,彰顯王上有情有義。”

“屆時再加以暗中推動,讓王上之賢德美名流傳各國,可為秦國吸引來更多優秀人才,讓秦國越發強大。”

“到時候,秦國想要實現一統中原大地的王圖霸業,將指日可待。”

秦莊襄王認真思慮片刻,心中認同此言。

微微頷首點頭。

“此言大善!”

……

……

同年五月。

大將王齕奉王命,帶兵於趙國邊界壓境,以做威懾。

另,有秦國使者團入趙。

一番遊說,使得趙王主動命人護送躲藏起來的夫人趙姬與公子政離開趙都邯鄲,迴歸秦國。

秦軍隨即一同撤離。

……

……

同年六月初。

當秦莊襄王身邊的內侍,於秦王宮商議朝政大殿內部,眾多文武臣子面前,高聲唸誦秦莊襄王旨意。

立夫人趙姬為王后。

立公子趙政為太子。

秀麗夫人姬霓便明白,自己這一次的權謀宮鬥,已經敗了。

而且敗的太過迅速。

然,秀麗夫人出身於韓國王室,身為韓桓惠王的親生女兒,乃是韓國公主。

又是由華陽夫人做主,被秦莊襄王明媒正娶而來的夫人。

她自然不甘心就這麼失敗。

曾經身為韓國公主,秀麗夫人自然明白一旦涉及到權利鬥爭,結果鬥爭失敗,其下場究竟有多麼悲涼悽慘。

完全淪為案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

毫無任何反抗之力。

“想要好好地活著。”

“權利宮鬥,只能勝利,決不能失敗。”

思慮許久。

秀麗夫人親自提筆,書寫一封密信,然後將其封裝好,交給自己的心腹。

命其將書信親手交給自己的父王韓桓惠王。

緊接著,秀麗夫人秘密喚來自己的兒子長安君成嬌。

一番仔細叮囑吩咐。

……

……

同年六月下旬。

已經降格為秦莊襄王次子的長安君成嬌,在其母秀麗夫人的秘密叮囑吩咐下,孤身一人帶領少許護衛,出使韓國。

同年七月初。

年輕的長安君成嬌到達韓國都城新鄭,並於韓國王宮內部,與韓國文武大臣以及韓桓惠王等人。

經歷一番頗為激烈的唇槍舌戰。

最終,韓桓惠王親自割地韓國百里國土,交於長安君成嬌之手,由成嬌送於秦國。

成嬌遂攜帶巨大榮耀與開疆拓土之大功績,迴歸秦國。

其母秀麗夫人當即調動提前準備好的言論造勢,為兒子長安君成嬌宣揚才能威名。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欲模仿再現當初秦莊襄王上位秦王之過程。

在短短時日內。

長安君成嬌之名,已然名動天下。其優秀才能,胸中溝壑,遠高於剛剛才被冊封為太子的公子政。

此時趙政資歷尚淺,剛回秦國不久,尚未展露出什麼才能。

僅有文信候呂不韋與王後趙姬兩人支撐。

在秀麗夫人的一番內外運作之下,或明或暗倒向長安君成嬌的文武臣子,逐漸越來越多。

成嬌麾下的勢力,也越發龐大恐怖。

而秦莊襄王從小在趙國為質子,不受重視,生活極為艱難困苦,從而使得他自小體弱多病。

且長大後子嗣稀少。

如此情況,進一步暗中促進太子趙政與長安君成嬌的明爭暗鬥。

……

……

十月歲首已過,次年。

秦莊襄王命大將王齕擔任主將,壁為副將,領兵作戰,進攻魏國,欲打壓削弱有抬頭跡象的魏之武卒。

唯恐給與過長時間,讓魏之武卒休養生息,重新崛起。

再現當年那一場近乎覆滅秦國的可怕戰爭。

然,此時魏之武卒新老士卒共計僅有三萬餘人,還大多為半成品。從楚國那裡得來的地域人口,目前也未曾徹底消化。

匆忙之際,對上秦國二十五萬秦之銳士,力有不怠。

而魏國大將軍晉文,又被人暗中下奇毒,差點一命嗚呼,久病不起,難當大任。

危難之際。

魏安釐王暫時放下心中忌憚,與信陵君和解,並親自敕封信陵君魏無忌為魏國上將軍。

命其統領魏國兵馬,抵抗秦國。

魏無忌當仁不讓,上任魏國上將軍。

然,他心中深知如今的魏武卒,絕非曾經之魏武卒可比擬,戰場廝殺作戰能力差距過大。

信陵君隨即一邊調兵遣將,以魏之武卒抵抗秦之銳士。

同時分派五位使者,分別出使楚國、趙國、燕國、韓國、齊國,遊說求援,共抗秦國。

各諸侯國君王得知此戰由信陵君魏無忌擔任魏國上將軍。

因對魏無忌本人敬佩有加,且上一次有過與秦之銳士的作戰經歷體驗,當即紛紛派兵救魏。

除了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齊國明確拒絕。

深諳明哲保身之道。

由此,魏國上將軍、信陵君魏無忌,親自統帥魏國、楚國、趙國、燕國以及韓國五國聯軍。

與秦國之銳士,展開河外大戰。

大小戰役隨即接連不斷,鏖戰時間長達數月之久。

最終,秦國大將王齕兵敗信陵君魏無忌之手,五國聯軍乘勝追擊,終止於函谷關外。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