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若是畏難,就此放棄為二世鎮壓江東,夫君必定會引起陛下不滿,到時候招致來的必定是殺身之禍。”

虞侯長聽著,只覺得這婦人從前經歷兩代楚王被殺,被嚇破了膽,還活在陰影中, 只是他卻不把這些當回事。

戰國時代的男人,那個沒把腦袋和劍別在一起。

虞侯長年輕時候,也曾經是提著劍去戰場的,只是啥也沒撈到。沒有壯丁在前線,他們這些將軍坐在帳子裡也不知道去指揮誰。

“可若是要去做這件事,夫君可是冒著得罪江東貴族的機會。夫君可得想清楚, 要出這風頭, 就得做好與江東氏族為敵的準備。”

“我的夫人啊,都已經到這個時候了,木已成舟!”

“昨日大辦我兒加冠之禮,其禮儀隆重程度超出我生平所見。秦國的大將軍,郡公、皇親,這三人也前來為我助威。宋義險些被當眾羞辱,楚國的氏族,都被敲打了。如今我們虞氏又是在江東如此炙手可熱的人物,我們早已經是江東諸多氏族的敵人。”

“想來這江東之地,雖然氏族眾多,可咋們虞氏卻並不屬於楚國三戶之一。流傳千年的氏族,卻要流落到江東之地蟄伏,如今終於有了翻身的機會,就是要我豁出這條老命,我也要去試一試。”

“至於那些江東氏族麼,王戊已經給我出了個主意, 讓我收拾他們。只是我現在為難的是,這獻女的事情處置不周,唯恐得罪王公, 恐怕日後再難有人為我在當今陛下面前說好話。”

景氏聽了, 卻笑笑。

“我幼時就在宮中,經常陪伴我姑母。這能在大王身邊說的上話的,要麼是寵妃,要麼就是信臣。只是不知夫君是要選哪個替自己說話?”

“既然都是替自己說話,那又分什麼寵妃和信臣呢。王戊願意為我說話,我就願意聽他的話,這送女,我思來想去,不如還是聽他的安排。”

“如果夫君真的這麼想,那可就錯了。”

虞侯長躺在席子上,一副不以為然的模樣。

“夫君想要託皇帝信臣為夫君說話,那夫君就得依附這信臣。可若是託自己女兒說話,那夫君難道還需要依附自家女兒嗎。”

“我們膝下可沒有適齡的女兒足以入宮。”

“雖然沒有親生的,但是可以認個義女。當年秦國宣太後不也是挑了楚國王室旁系之女作為公主送入秦國嗎。王公遲早都是要回咸陽的,若是離開了咸陽城,到時候夫君又要靠誰來得悉朝中訊息呢。”

“三天的功夫,哪裡去物色。”虞侯長說著,不免神情凝重。“我還沒有報太后、陛下、王公等對我的恩情,可是現在就要去算計這些,是否顯得太過無情無義了呢。”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景氏笑笑:

“報恩?夫君若是要報恩, 難道不應該找我報這恩情。若我與當今太后沒些舊交,夫君怕是想要投秦,也沒得機會。”

“秦國皇帝和太后不過是利用夫君罷了,我看日後這江東的事情,還都很棘手。而且夫君可以一時聽王公的勸告,難道還要一輩子聽王公的勸告不成。一國之君的身邊,向來都有各方的眼線,難道夫君不為自己打算,全想著成就當今陛下和王公嗎。”

“夫君可否想過,王公給夫君出了這樣一個難題,恰恰不正是想讓夫君欠他人情,日後受制於他嗎。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夫君擔心得罪王公,難道這皇后的親兄長就沒有什麼可擔心的嗎。一個被貶在外的皇親,一旦失去利用價值,便和普通庶民沒有兩樣。”

“我聽說,一個國家的興衰,往往是在一天之內發生,一個家族的興衰存亡,難道會比國家的興衰變化更慢嗎。或許夫君信任的王公,暗地裡比夫君自己還要擔心關中王氏的命運。沒了舅氏扶持,皇后和太子可就是孤兒寡母。這種事情,我少時就在楚國王宮裡見多了。”

虞侯長聽了這番話,這才想明白王戊的意圖。

“他是想靠著我有虞氏,把江東別在他的腰帶上,好給在咸陽城的王氏一族加碼。”

景氏聽了,這才笑了。

“那現在就看夫君打算怎麼辦了。”

“可是和王氏一族聯合,又有什麼不妥嗎。獨木不成林,要想在當今皇帝面前站穩腳跟,總不能只靠著聯姻吧。”

“聽夫君的意思,咋們虞氏,是要和王氏聯合了。”

“如今我們虞氏並沒有太大的實力,如果想在江東站穩腳跟,就得靠秦國的力量。如果能在得到當今皇帝信任和器重的同時,還能和王氏交好,不是一件好事嗎。我倒也不是什麼甘願伏低作乖的人,只是如今的情況下,還是要敬重這王公。我想來想去,覺得王戊只是想讓我再去求他一番,到時候讓他為我親自開條獻女進宮的道路,如此他才敢相信,日後江東能別在他的腰間。所以等到三日後,我再去求他。”

“三日後?”

“做戲總要做全套。還請良人相助,這些日子,多和族中諸位內卷聯絡,找些年輕良家子來府上飲茶。只是,不要提入宮的事情,我怕走漏風聲,到時候反而出了岔子。”

“夫君放心,我親自處置這件事。”

……

……

……

咸陽城,驪山陵墓。

主墓室封閉,已經有一年多的時日,今歲冬初,驪山附近到處都是一片青灰色,只是連當初主持墓室修建的人都難以辨認,這主墓室究竟是是哪座山頭了。

四處都是起伏的丘陵,更是弄得人眼花繚亂,若是進入枝繁葉茂根本連天空都看不到的密林中,更是連出口都難以分辨。

謁者令穿越密林,隨後來到露天的陪葬墓室。

二世二年,是歷經戰國之後仍舊存活下來的人們往後看相對是過的最好的一年。普天之下的民眾,都已經有了一個共識,只要當朝二世下達命令,那必定是於民有益的好消息。

於是,當這謁者令的馬車驅策來到陪葬墓室,在場所有人都停下了手頭的活。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