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都來自各處郡縣,口音不同,但大多都是鄉野庶民。如今城中數千鐘鳴鼎食之家被遷出去,他們到了這咸陽城,竟然像是到了自己家一樣。”

“父親,時代是真的變了。”

馮劫聽了,鄭重其事的道:

“二世之所以能有今日的成功, 和他能夠審時度勢不無關系。照我目前所見,這貴族和庶民不過是先覺和後覺的區別,可不要小瞧這些人。或許恰如陛下所言,如果今日我們不進行自上而下的改革,那麼他日那些庶民就會翻起身來,把刀架在我們的脖子上。”

馮劫捋著鬍鬚意味深長的道:

“我今日遇到一個姓劉的人, 他身份卑微,看著是個流氓無賴, 可是大庭廣眾之下,他面對家中連襟的欺辱卻能始終保持鎮定,更是能若無其事的賠笑,還讓他的連襟在大庭廣眾之下丟了面子。這樣的人,實在是能忍啊,而且很有城府。若是日後得了機遇,或可大有作為。”

“父親,這是什麼道理?”

“你要知道,一個能夠忍受這種屈辱的男人,要麼是天生沒種,要麼就是在忍辱負重,想著要圖謀大事。可是他非但忍受了這種屈辱,還不動聲色的羞辱了他那自以為是的連襟,可見此人很是機智啊。”

“《易經》中說‘潛龍勿用’,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馮長安聽了, 自然道:

“父親既然欣賞此人,何不提拔一下。”

這話一出了口,馮長安先是覺得一窘。這舉薦的事情,可是以前馮去疾最愛做的,滿朝文臣,一半是馮去疾舉薦上去的。

這話一出,父子兩人都在堂中靜寂了半響。

在過往,提拔一個人對於馮氏一族來說,易如反掌,可是現在。他父親連進宮見皇帝都沒個理由。

馮劫拍了拍馮長安的肩膀。

“歷史上王朝更迭,家族興衰,往往是聯在一起的,只要咋們大秦不衰敗,我們馮氏一族也早晚會重歸列卿之位。”

“祖父突然離世,父親忽的繼承祖業,又要備半喪儀。這些時日,父親勞累了。”

說到家業,馮劫忽的道:

“我風聞陛下先前在朝中查賬,我們馮府也查一下吧。”

“不知父親要查什麼帳。”

馮劫正色:

“家中人口、田地、每個月的收支。丞相府沒了丞相,自然不能再叫丞相府了。從今以後,咋們馮氏,要低調做人。我們馮府,算是在各處的宅子,佃農,馬奴,上上下下一共有三千人。”

“現在,我要你把這些人縮減到三百人。這三百人,還是包括我們這些主人在內。至於府裡的金銀財帛,我要你全數清點一番,將那些貴重的,都封在地窖裡,決不可對外人顯擺誇耀。”

馮長安聽了,自然捨不得。

“父親,您這把他們都攆走,可不就是承認,咋馮氏沒落了嗎。”

“這潛龍勿用。如今陛下正在大肆的透過懲處貴族,減免賦稅,拉攏民心,而我們馮氏一族,明顯大勢已去。我近日得到訊息,二世攆走了那些軍功武將,重要的不是將他們的宅子收回去,而是收回他們的土地。你要知道,此舉意義非凡。”

“從前先帝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事情,二世不惜得罪全體軍功世家也要解決。我們馮氏現在最重要的,並不是忙著復寵,而是要先明哲保身。丞相薨逝,我又從將軍變成大夫。咋們本就應該斂聲屏息,小心翼翼等候發落。如果這個時候還繼續保持這三千人之眾的天下第一府,先不說帶來的禍患,光是我的俸祿就很難維持。”

“以往父親治家,雖為丞相,俸祿也並不是收入的主要來源,多還是靠先帝賞賜。咋們這樣位極人臣的家族,根本不需要像那些庶民晉升起來的所謂貴族一樣,要靠著侵佔周邊縣城土地的日子維持家族的光榮。我們馮氏,一向都是靠先帝源源不斷的賞賜。”

“可是陛下新政了,你我都清楚,短期之內,我們馮氏一族的光榮不再。賞賜更加不可能。要想日後還能恢復今日這樣的局面,就只有現在痛下狠手,自切經脈。”

馮長安對道:

“父親這樣的行為,怕是讓咸陽城眾臣人人自危啊,相信大家都會效仿父親的措施。不過,此舉最趁陛下心意,或許能挽回咋們馮氏在朝中的局面。”

“單靠這個,根本不足以挽回陛下的心。”

“那要靠什麼?”

“我得到訊息,陛下如今身邊缺一位‘管仲’。”

“管仲?”

馮劫敘道:

“二世早就說過,他若繼位,就要富國。但是這富國之策,二世最喜歡的卻是荀子的‘道’。”

“齊國大名鼎鼎的荀卿曾經在《國富篇第十》中說道:是故田野縣鄙者,財之本也;垣窌倉廩者,財之末也。百姓時和,事業得敘者,貨之源也;等賦府庫者,貨之流也。故明主必謹養其和,節其流,開其源,而時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餘,而上不憂不足。如是,則上下俱富,交無所藏之。是知國計之極也。”

“陛下想要富國,首先就得富民,如果民不富,再怎麼搜刮,都是無濟於事的。是故後期章邯為少府,國中府庫一直都是入不敷出,就是陛下,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現在陛下明確提出要富國,必然要走這兩條路。”

“但是這兩條路,哪一條都不會好走。節流,秦國浩繁重大的工程太多了,而且軍費開支龐大,所以才要裁軍、解散刑徒、驅逐軍功世家。你別看泱泱太學,名義上人才實眾,但是真正能夠看透這一點的,少之又少。”

“而一面,就是開源。這就是陛下想要整飭經濟的原因,輕徭薄賦,根本不是開源的辦法,唯有在經濟上做文章。所以二世雖然想要整飭經濟,但是他根本就不急,因為時候根本就沒到。”

“而且戰國數百年,秦國對外發動了數百次戰爭,再加上秦國向來重農抑商,所以歷朝歷代的君主也早就不在乎這種人才,就算是有,來了秦國也是無用。所以現在陛下命人在到處暗訪,想要彌補秦國數百年來在管理經濟行業上的人才損失。”

馮長安聽了,問道:

“父親打算為陛下找這個人?”

“枝葉被減掉了,那就再長回來。我們馮氏沒落,不在於府中是否有丞相,而是朝中站在馮氏身後的人,都一個個倒下了。李斯、姚賈,這些人一個個被敲打,而其他昔日能在先帝面前說的上話的大夫,紛紛被閒置。”

“朝中黨羽被一個個剪除,父親駕崩,不過是壓壞馬車的最後一根稻草。如果這些黨羽還在,父死子繼,我們馮氏還是會屹立不倒。”

馮劫聽了,自然心喜:

“如果我們能找到這樣的人,於陛下而言,自然是大功一件。如果日後他得了重用,也會敬重我們馮氏。”

馮長安聽著,這不就是他祖父曾經一步步成為丞相的慣用套路嗎。

“父親若是真的能找到,那馮氏一族真的就能東山再起了。”

馮劫悠悠地看向馮長安。

“如果要做到這件事,我想我唯一能信任的人,就是你了。”

馮長安一時間心潮澎湃,跪在地上,拱手作揖:

“父親有什麼安排,兒都謹遵不違。”

“用不著行如此大禮,我只是要你藉機辭官,去齊楚之地交遊,若是遇到大才,便舉薦起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父親,這不是大海撈針嗎?行不通啊。”

“這你可就錯了。先帝身邊的名臣,大多都是隱在山中,這些人不屑於功名利祿,腦子裡想的就一樣東西。”

“名垂青史?”

“錯,他們想的是天下。這樣的人,亂世之中才會出現,但是到了太平年間,往往會被埋沒。”

“可是兒子只有一個人,天下卻有這麼大,四十餘郡,兒就是十年也走不完。更何況是找人。”

“運氣好,你一出門就遇見了,運氣不好,二十年你也找不到。到時候,黃花菜也就涼了。”

“那父親,兒子該怎麼做呢。”

“去那齊楚之地,專找那為商之人,富有倒也罷了,還要專找那心裡裝著‘天下’的人。我秦國先有呂不韋這樣的商人後來為相,你若是再招來這樣一個人為陛下效力,到時候,就是為父再次為相。”

馮劫的話頭頭是道,馮長安自然連連點頭。

“父親放心。兒這就去,連夜就去。”

“慢著,先把府裡的事情處理完畢也不遲。等到明年春天,我會讓你出發,到時候你更要廣交天下士人,凡有才者,留玉佩給其人。”

馮長安聽了,卻十分不解。

“父親,您先前不是說,陛下也在找這‘管仲’嗎,陛下一紙詔令下去,天下人自然紛紛前來,若是陛下先找到,咋們不就又沒有機會了嗎。若是不與陛下爭分奪秒,搶先找到這樣的治理經濟的大才,兒子春天之後再出發又有什麼用呢。”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