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劫自然滿腔怒火。

“咸陽城早就翻天覆地了,為何不早告訴我。”

“兒先前也是這麼勸說祖父的,但是祖父認為,父親回來了也沒有用,不如趁機在軍中立下威信,這才是對如今的馮氏一族最有利的事情。父親不知,族叔為南陽郡郡守,之前御史王戊巡察,揪了他的錯處,引得陛下勃然大怒,訓斥說族叔還不如從前的舍人蕭何。”

“蕭何?那個引得滿朝上下議論紛紛的華陽宮臣屬?”

“正是他!”

馮劫聽了,氣的幾欲發抖!

“陛下種種舉動,可謂是當著滿朝文武的面狠狠的打父親這個丞相的臉。”

“兒子也覺得,陛下此番太過了。我們馮氏一族上上下下為帝國效力,卻換來這樣的結局,最可恨的是,陛下偏寵王氏。前些日子,王氏的兄弟們都被調到了咸陽城。沒了王戊,還有王剛。”

馮劫聽了這些事,氣的直跳腳!

“王剛?那個只知道搜刮民脂民膏的混賬竟然來了咸陽城!知道麼?你祖父還不是御史大夫時,我曾在御史臺為吏,他可做了不少混賬事,若不是他的父親是當朝丞相,我當時定然將他的所作所為稟報於先帝。”

馮長安不住的點著頭。

“可是父親,您當初放了王氏庶子一馬,這王戊當了御史,卻對陛下告咋們馮氏的狀。要是那些庶子什麼的,誰家不出個歪瓜裂棗。可是他此番吃罪的是我們馮氏嫡長子。”

“大伯公馮雍那可是日後要繼承叔祖父【馮毋擇】的爵位的人。王戊做的這件事,可把叔祖父給驚動了,叔祖父本來遠在城郊靜養,但是叔祖父親自親自驅車來到府中,硬是要讓祖父給王氏一點厲害瞧瞧。”

馮劫本來還埋汰他父親,認為是他父親老了,人變得越來越貪心了,現在看來,都是皇帝給逼得。

“不過,以長安對祖父的瞭解,這種大辱,就算是叔祖父不來,祖父也會為大伯公出氣。誰能想到,陛下反而借機會把軍功世家給削平了。陛下竟然連昔日內史騰之子都斬首示眾。”

“還有這回事?”

……

……

……

今日休假,馮長安還是沒去給他祖父侍疾,他忙著給他父親‘補課’。相隔太遠,只有書信傳遞,馮劫錯過了太多資訊。

馮劫聽的拳頭緊握,卻又只能將滿腹的怒氣和怨氣砸向銅案。

瞭解了馮氏這一年和皇帝還有馮氏的恩恩怨怨的同時,馮劫也知道,馮氏已經是大勢已去,因為這御史臺、大理寺,都落入了蒙氏的手裡。

馮劫也終於弄明白,為什麼皇帝現在對馮氏不管不顧的,因為他父親馮去疾打破了皇帝制衡朝局的利器——三權分設。

皇帝把權力分散的目的是為了把控朝政,但是他父親一招就讓王戊幾乎再無翻身的機會,還險些讓馮氏重掌大權。

“王戊這個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最基本的為官道理都不知道。”

“父親,他哪裡是不懂為官的道理,他是一門心思想著為皇帝盡忠,揪到我們馮氏的錯處了,然後一步登天,他想坐祖父的位子。”

馮劫聽了,嘲慢一笑,兩邊鬍鬚都被吹的飛起。

“就他?先丞相身材魁梧,腹中滿是經綸智慧,他膀大腰圓,腦子裡全是那些小九九。”

此時,王戊到了荊楚之地並不久,接待他的人自然是趙佗的裨將池武。

這一晚,他只覺得自己耳垂發癢,奇癢難耐。

咸陽馮府。

“可陛下如今的做法未免太過薄情。須知當日我們馮氏和東陽君可是多有交集……”

“父親,您還活在過去呢。先帝走了,沒人給我們做主了。朝中不少老臣都嚷嚷著要隱退呢。”

“那他們隱退了嗎?”

馮長安搖搖頭。

“自然是沒有。”

馮劫聽了,乾笑兩聲。

“難不成,我馮氏就此衰落了不成?”

“父親,可萬萬不能。如果馮氏就此沒落,到時候我必定是馮氏的罪人。”

“好了,不要再胡說了。什麼罪人不罪人的。”

“你出去吧,為父想靜一靜。我回來的事情,決不能對外透露。”

“長安明白。”

馮劫一個人呆在書房裡,又疲又累,但是恐懼卻讓他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他完全睡不著。

馮劫現在完全明白了他的父親為什麼會稱病,怕是皇帝差遣人來看病,也只是意思意思。

現在的秦二世,可能正在宮中等他父親的請辭。

不管起因如何,他父親把二世手中最關鍵的一張牌給搞掉了,二世絕不會原諒他父親。聯絡之前馮氏的種種,可見新皇帝對於這種官場相護其實是非常排斥的,他這些招數,都是敲山震虎的老套做法,為的是在百官面前樹威,在天下人面前立一個仁君的形象。

讓父親放棄他的丞相之位,以退為進,這才是如今最好的解決辦法。二世不再信任丞相,就算是他父親病好了,回到朝中,有蒙氏兩兄弟的重壓,這丞相也根本威風不起來!

而且即便馮氏一族沒了他父親這個丞相,卻還有他這個馮將軍,還有日後襲爵的武信侯馮雍。有他們二人在,馮氏雖然沒有過往家中有一個丞相的風光,但還是朝中頗具分量的一家。不如此,等到日後皇帝勢力更大,再有王氏的人攛掇,皇帝一定會把讓他們馮氏吃不了兜著走。

馮氏現在在朝中名聲不復從前,又沒有蒙氏的忠義之名揚於天下,這個時候悄然退場,反而讓馮氏保留了復起的實力。

馮劫盤算著,他兒子長安還太年盛,雖然名義上在宮中伴駕,但是以二世的尿性,肯定不會對長安委以重任,就是讓他打雜,這尚書臺反而成了困住長安的藩籬。

他還得想個辦法,讓長安離開尚書臺。

遠離皇帝的監視,才有機會讓長安在馮氏上下的努力之下重新進入朝堂。

太學——

對太學!

馮劫摸著後腦勺,絞盡腦汁的想,他應該一開始就把長安安置在太學。

他怎麼就忘了呢。太學的人都對東陽君感激不盡,這個天下最豪華的太學裡滿是要為二世盡忠的人……

要讓長安以什麼機會進入太學呢,又是什麼身份?

馮劫苦思冥想,對著燭臺撫摸自己泛白的髮絲。

馮長安走在月光鋪滿的廊道裡,往他祖父的大室走去,但遠遠瞧見那面已經滅了燭火,雖然是晚上,但是天氣還是非常熱,他走了幾步,就熱的不行,本想回去和父親同宿一室,畢竟父子二人太久沒有見面了,但是他擔心將父親回來的事情暴露給更多僕從知道,於是他就返回了自己的住所。

這張年輕的臉龐在月光的映照下顯得分外白嫩,他絲毫沒有意識到,從今以後,他再也見不到活著的祖父了。

馮長安仰望著月亮,長長嘆了一口氣。

他希望,祖父能儘快好起來,重新站立在秦國的朝堂上,受百官朝拜,他在尚書臺只有讓別人看他臉色的份,而不是看一幫宦侍出身的人的臉色。

馮長安這麼期許著,步子越來越快,輕捷的腳步落在廊道裡,偌大安靜的府邸裡發出篤篤篤的聲響來,分外響亮。

……

……

……

馮去疾室內,沒有一絲燭火,但是窗外的月光分外明亮。

老頭兒在兒子離開後,就假寐了過去。直到現在,他是滴水未進,顆米未食。像是躺在塌上的一條死魚,身上卻散發著一股清苦的藥味。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老丞相發現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他兒子和孫兒方才在室內的時候,室內格外清涼,他雖然敞開了衣衫,但是竟然覺得室內冷了。

從前可不是這樣的,無論是他下令添多少冰塊,屋中絕無今日這般涼快。

馮去疾忽的記起來,那些醫家要麼說不出病症,要麼就是說他沒病,或許他本來就沒有病,是府中有人在暗暗搞鬼。

七月流火,暑氣讓人發暈嘔吐,精神不振。

夜深人靜的時候,果然有一個女眷走了進來。她步態輕盈,走進室內沒有發出一絲聲音。

馮去疾聽到這聲響,猛地睜開了眼,他看著屋頂,手卻握成了拳,他並不是不想叫醒僕人,而是準備一擊致命,抓個現行,過早暴露,只會打草驚蛇。而且,到了這一刻,馮去疾才能排除現在這兩個熟睡的人不是想要加害他的人。

馮去疾曾經也是在宮中為皇帝近侍,一步步爬到丞相之位的,這種不動聲色取人性命的事情,他見得多,聽得更多。皇帝的手不僅多,而且伸的很長,莫名其妙喪命的臣子,不勝數矣。

那侍女端著燭臺進了室,卻並不走近馮去疾,只是走到放置冰塊的鏤空銅盒邊上,先是躡手躡腳的放下燭臺,隨後又輕輕轉動機關,開啟了銅盒。

銅盒都是清晨加冰,中午再加一次,直到晚上。

冰塊消融,吸收室內熱量,等到下午的時候,冰塊全部融化成了水,都落到了支撐銅盒的木架之下的缽盆裡。

銅盒被開啟之後,藉著月光,冰晶發出璀璨的光。

侍女隨後開啟自己帶來的木盒,這木盒裡竟然盛放滿了水,她將木盒裡的水到了缽盆裡,隨後又將銅盒裡的晶石一個個放入木盒。

等到一切做完,她又邁著輕盈的步子,悄然退出室內。

馮去疾的病榻離得這銅盒很遠,若是睡熟了,他完全聽不到任何聲音,就算是有聽到動靜,他也不會覺得奇怪,他是一個老年人了,夜間總是有人過來侍奉他,給他倒夜壺,亦或是做些別的服務。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