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晃了晃腦袋,兩手託腮撐在漆案上,聽著王綰拖著長長的調子講故事。

亂世什麼的,嬴政並不曉得。

嬴政只知道,他討厭趙國。

而燕丹,也討厭趙國。

所以,他和燕丹成為了好朋友。

因為他們有著共同的敵人。

嬴政忽然道。

“寡人雖然如今年紀小,但是不代表寡人什麼事都不懂。”

王綰正說著,聽到這話,先生愣了半響。

“大王要對臣說什麼?”

嬴政坐在上座,兩綹頭髮在額前垂著,一雙眼睛很是明亮,還散發著鋒芒。

嬴政雙手筒在袖子裡,肩膀微微聳起,似乎是一副防備的姿態。

王綰又道。

“大王說什麼都可以。”

嬴政這才說。

“寡人聽說,一個國家的君王,有對國中所有人發號施令的權力。”

王綰聽了,微微垂頭思索片刻,而後才看向嬴政。

“大王聽來的沒有錯。”

嬴政將身子往前探了探。

“寡人知道寡人現在年紀小,還不能親政。待吾加冠之日,吾必派軍攻打趙國。”

聽到嬴政忽然間冒出來這麼一句,王綰有些驚訝。

“大王為什麼要派兵攻打趙國?”

關於這個,嬴政並不肯回答。

王綰很是恭敬的低下了頭,也沒再追問,繼續講他該講的。

嬴政聽他父親說過,他是大王,他說什麼,其他人都要聽。但是其他人問什麼,他用不著回答。

但是,也只有王綰是這麼做的。

嬴政開始對眼前這個年輕男人有了好感。

——————

在嬴政的記憶裡,趙國邯鄲,自然是他最為厭惡的地方。

那些巷子裡的孩子,經常爬到他們的宅院的牆上,然後朝裡面扔東西,想方設法砸他,還出言辱罵他和他的母親。

“他們都是一幫沒有讀過書的人,不識字。公子不要理會他們就是。”教嬴政認字的師傅這麼跟他講。

嬴政點點頭。

是啊,只有不識字的人才會口出惡言。

但是,嬴政並不喜歡這個教他念字的師傅,因為他看嬴政母親的眼神不一樣。

有時候,那個師傅,會讓自己出去玩,留他和自己的母親兩個人在家裡。

嬴政知道,他們肯定是在做一些見不得人的事情。

後來,嬴政自然而然就知道了他們在做的見不得人的事情是什麼。

嬴政通常是對他的母親沒有什麼話可講的。

而對他作為趙國人的母親,趙國人也很是厭惡。所有婦人,也全都避開他的母親……

而對於嬴政,趙人更是厭惡。

除了燕丹,沒有人會和他玩。

趙人給他的,不是謾罵侮辱,就是欺負他母親。

舊事在腦海裡又翻騰了一遍,嬴政想到這裡,不由得攥緊了拳頭。

王綰正講著,他沒想到大王根本沒在聽。

嬴政忽的用力拍了一下漆案。

“沒有為何不為何,寡人一定要滅了趙國。”

即便是一國之王,但是這話出自年紀十三歲的一個少年之口,王綰聽了,還是異常驚訝。

也虧得是王綰,若是其他人,對於這麼一件事,聽了也就算過去了,不會多想。

可王綰對此事傷了心,再後來王綰隱隱約約從太后那裡聽到了一些事情,而後王綰才得出了結論。

原來大王在趙國邯鄲飽受欺凌。

一開始,王綰也覺得很奇怪,瘦死的駱駝都比馬大,何況當年還是他們秦國太子的孩子。

普天之下,最為強大的,莫過於秦。

大王既然是秦國公子,趙國人禮遇還來不及,如何會欺辱公子呢。

何況,當年先王回秦,也說,趙人對他甚是恭敬啊。

趙國應該對當時身為秦國太子之子的大王異常恭敬才是。

但是算算時間,王綰很快就想明白了緣由。

長平之戰,是一切的開始。

時至今日,坐在馬車上的王綰,還是把一切都歸溯到長平之戰。

如果沒有長平之戰,趙國不會投降,也不會和秦國有那一次議和。如果不議和兩國也不會互相派遣質子。而不派質子,那麼先王就不會被派去趙國。

若先王不去趙國,那麼先王就不會遇到呂不韋,更不會有後來華陽夫人收先王為義子,而後被安國君立為世子的一系列事情。

顯然,一切的開始,都是長平之戰。

而且,當年先王若是沒有去趙國,如今他對著的秦王,或許也就不是如今的這個大王。

而天下的局勢,也另當別論。

長平之戰,說到底,那是一場中國之地上從未有過的戰爭。

趙國四十萬軍隊被坑殺,趙國有生力量幾乎被全數消滅。因為那場戰爭,趙國一時間只剩下老弱婦孺。

趙人自然怨恨秦國。

王綰可以想象,邯鄲城中,應該多數都是那些被坑殺將士們遺留下的孩子。

而大王,是秦國公子的後代,又因為先王提前溜回了秦國,獨留大王和先王后母子在邯鄲,也算得上是孤兒寡母了。

所以王綰不難理解,大王在邯鄲居然會受人欺辱。

王綰理解了前因後果,深知勸說這個少年放下怨恨只會適得其反,決意反其道而行之,就用此事去激勵大王,讓大王專心聽課。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王綰清了清嗓子,一臉認真的對著嬴政講。

“大王若想要滅掉趙國,就得先好好讀書習字騎馬射箭,一樣都不能馬虎。”

嬴政聽了,點點頭。

再後來,王綰又給嬴政說起天下的形勢。

嬴政聽來聽去,很是厭煩。

“昨天楚國打齊國,今天魏國打韓國,明天趙國打齊國。在寡人看來,亂世之所以為亂,就是因為中國之地有太多國家。如果天下只有一個國家。那麼,亂世就會結束。天下也不會再有戰爭。”

王綰聽了,自然大喜。

事實上,王綰想要實現的抱負,正是要輔佐有為之君,實現天下一統的格局。

相國呂不韋廣召門生撰書,要將天下百家各種經國治事的思想編匯成書。

王綰從前就在這些門生之中,如今雖然是大王的師傅,但也還是參與那本書的撰寫。

呂不韋和王綰都有個共識,那就是天下應該一統。

只不過,呂不韋想的是天下一統,這樣便於他經商。

但是王綰想的是,結束亂世,實現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理想。

而且呂不韋是相國不錯,但是他忙著經商,寫書,處理政務。只是很明顯,呂不韋究其本質,就是個商人。

他對於發動戰爭沒有興趣。

雖然王綰是個讀書人,但是他也知道,這要統一,就得透過戰爭來完成,不能單單靠集士人在後院內寫一本書啊。

王綰聽了這話,自然眼前一亮,他的抱負終於有了著落。

王綰當即讚許了嬴政的說辭。

(求波月票打賞推薦票!)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