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大同蟻仙門
但蘇臨也不確定他能不能撐得過這幾天,他已經感覺到自己周圍的氛圍,在潛移默化發生著改變。
剛到蟻仙門時的舒適和新鮮感已經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根根無形的絲線,像操縱傀儡般,試圖控制他的行為,這種莫名其妙的緊迫感,正隨著時間的流逝,與日俱增。
天尊起身向洞府外走去,她走到門口停下腳步,衝蘇臨揮了下手:“我會儘快趕回來。”
“一路順風。”蘇臨看著天尊前腳出門,南志賢後腳便跟了進來。
他一進門便問:“我們什麼時候走?”
“又發生了什麼?”蘇臨問。
這些天,南志賢早已失去了剛到蟻仙門時的興奮,變得十分焦慮,這已經是他第三次來找自己了,估計又是問什麼時候離開的事。
“他們又來請我一起去修煉蟻仙功了,媽的!那功法感覺不對勁!這宗門的人全都不對勁!”南志賢撓著頭髮說道。
“確實,蟻仙門問題很大。”蘇臨若有所思地自言自語道。
首先是蟻仙功,蟻仙門是少見的對入門弟子沒有篩選條件的門派,在他們抵達此地短短幾天,洛槐南與南志賢就都受到了蟻仙門弟子的邀請,請他們一同修煉蟻仙功。
蘇臨自然是第一時間提醒他們不要隨意修煉,但那些弟子即使被拒絕後,依舊鍥而不捨,只要一有機會,就試圖說服洛槐南與南志賢修煉。
如果蘇臨猜得沒錯,修煉蟻仙功之後,修煉者很可能變成和蟻仙門弟子一樣。
蟻仙門的弟子與常人不同,他們給蘇臨最大的印象,就是過於和諧友善了。
這個和諧,蘇臨很難用語言形容。
他深深嘆了口氣,邁步走出洞府,站在外面的主道上,眺望著雄偉的宗門。
一群群內門弟子結伴而行,遇到蘇臨便開口叫蘇師兄,儘管他入門完,但無奈輩分高,除了真傳弟子之外,內門弟子見了他,也要叫聲師兄。
蘇臨看著這些人的表情,內心的違和感越來越強烈。
蟻仙門的弟子總是很從容,他們的表情一直都是平和,安詳的,很少有人露出苦惱焦慮的樣子。
門內似乎也沒有勾心鬥角,凡是蘇臨所問,幾乎有求必應,託人跑腿也鮮少被拒絕,即使被婉拒,也立刻有空閒的師弟主動請纓,幫忙跑腿。
單單從這一點看,蟻仙門的門派氛圍,簡直可以用完美來形容,但在這種環境中呆的越久,蘇臨就越感到不自在。
截止蘇臨目前的人生,最讓他感到痛苦迷茫的時期,是戰場上被困墜龍灘那幾個月。
墜龍灘那一役,他與一個營的兄弟們,被東瀛賊圍困在敵軍腹地,他們前方就是東瀛賊的駐紮地,後方的歸途,被敵人的另一支隊伍阻斷。
他和一百餘名戰友,躲在剛剛交戰過的樹林子裡,東瀛賊只要發現他們,就能輕而易舉將他們全殲,當時所有人都對生還不抱希望。
但恰好大夏的軍隊開始向前挺進,東瀛賊的注意力被吸引到正面戰場上,沒人注意到他們這支殘兵,這給了他們苟延殘喘的機會。
雖然短暫地逃過一劫,他們依舊無法離開這裡。
蘇臨和大家,就像幾條被困在烈日水坑中的魚,只有等水泊漸漸乾涸,或者天降甘霖。
第一天,伙伕死了,蘇臨成了臨時的伙伕,但手裡根本沒有做飯的糧食。
幾天後,每個人都沒了乾糧,於是樹皮草根和昆蟲成了主要的食物來源。
然而根本不夠,兩軍交戰的時間比他們想的更久,好幾次他們被地方軍隊的移動逼迫著轉移了藏身點,最先死掉的是那些傷員,很快,連餓死的人也出現了。
蘇臨知道繼續這樣下去,死的人會更多,於是他開始妥善利用已經死去的兄弟,他已經忘了當時內心的想法,但如果讓他重來,他還是會這麼做。
大家都知道他幹了什麼,所有人對此心照不宣,配合著他那拙劣的謊言。
但從眾人的眼神中,蘇臨知道昔日戰友們對自己的看法。
這大概是活下去的唯一辦法,然而他們的恐懼與忌憚同樣無比真實,隨著“豬肉”的耗盡,更殘酷的選擇來了,繼續等待著最虛弱的人死去,或者人為創造出新的豬肉,這選擇與他們的恐懼同樣真實。
沒人願意被餓死,所有人都衡量著自己還能活動的力氣,大家開始不約而同挑選適合的人選,最老最傷的戰士,或者平日裡品行最差的同伴。
當然,還有最優的選擇——一個對所有人都有威脅,可以輕易踏破底線的某人。
蘇臨不會忘記那時大家看他的眼神,換作是他,他也是同樣的想法,那時的恐懼與後悔,還有那極端瘋狂的想法和憤怒,直到如今依舊殘留在心靈深處,猶如癒合多年的燒傷,光是看,就能嗅到皮肉燒焦的臭味。
但蘇臨不憎恨任何人,他知道那就是人性。
人就是這樣的動物。
然而,在蟻仙門,這種人性消失了,蟻仙門的弟子似乎有著強到恐怖的“大局觀”,似乎信奉某種與生俱來的天命。
就像蟻巢中的工蟻,默默接受自己要履行一生的職責,沒有絲毫反抗與抱怨,即使他們所要接受的職責,是一生做牛做馬,無私地給蟻后提供營養,也毫無怨言。
蘇臨在蟻仙門很深的地方,曾經聽到過嬰兒的啼哭聲,偶然間在路上遇見了一個金丹修士,因為對方長丹胎的位置很獨特,所以蘇臨認得對方。
但那時他的丹胎已經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染血的紗布,但他的神情卻沒有絲毫沮喪。
蘇臨與對方擦肩而過時,那安然澹定的神情,讓他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前幾天,蘇臨被叢冰清帶著去慰問田間勞作的村民。
因為蘇臨自己也是下地幹活的農民,起初並不覺得種田有什麼好看的,但因為是叢冰清的安排,還是跟著去了,到了現場,他才感覺這裡的農民耕種,和他往日的勞作有很大不同。
當時,他一時間沒能想通其中的差別,直到回到蟻仙門,他才赫然驚覺哪裡不對。
這裡的農民,不會偷懶。
偷懶並不可恥,甚至他才是生命最渴望的狀態。勞動的收穫是甜美幸福的,但勞動本身卻辛苦繁瑣。
蘇臨一直覺得人類大多如此,偶有例外。
但蟻仙門的村民們卻顛覆了蘇臨的想法,他們幹活時,臉上看不到堅忍,也看不到一絲厭煩,一個農民在耕完自己的田後,會馬上去幫助其他農民幹活。
這種現象並非個例,在蘇臨參觀的整個過程中,每個人都是如此,彷佛進入了大同社會。
無嫉妒、無懶惰,蟻仙門的人,彷佛消去了人性中不好的特點,但蘇臨卻感受到了強烈的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