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看到的,混進來的人應該有二十三個。”

林雙從衣服下摸出夾在肚皮縫裡的手機,給那誰發了個訊息。

他現在半山竹林中休息,鷹視全場。

有資格進村的人,除了本地村民,當地的組織人員,就是那些網上透過報名並得到電子票的人了。

資料他看過,也不知道怎麼滴,這麼多人真就給記住了。

任何組織活動,都可能有人會開後門。

媒體自媒體,一些組織不懷好意的人,都不會放過近距離觀察林雙的機會。

把這個通報給林昭,由她決定是抓捕驅逐還是放任。

“還有次聲波你測到了嗎?又有了。”

林雙不安地擺了擺頭,次聲波聲源離得很近,也就是地下幾百米處,別一會來個地龍翻身。

他可沒有救人的癮頭,防患未然永遠比事後積極有用。

“知道了,你放心。”林昭的回覆很簡單。

不知道怎麼,林雙的心就定了下來。

翻過手機,用鏡面金屬殼照了下自己的臉,仍然白嫩。

系統通知他體內增加了氮迴圈之後,他就開始擔心自己膚色會變。

還好,並沒有變藍變綠,還是那麼白得發光。

“林雙....”

有人叫他。

抬頭,三個女粉絲興奮得臉蛋發紅向他跑過來。

然後腳一滑,摔作一團。

——

有專門的登記處,測體溫什麼的都不缺,今天收到訊息是除了手機身份證別的都可以不用帶。

許傑上前,測體溫,報編號,對身份證。

“這個拿好,裡面吃什麼都是用這個。”

服務人員先給許傑一個大號的搪瓷口杯,上面還寫著為人民服務的字樣,把手不是全封,是套在上面的。

還有一把不鏽鋼帶叉的勺子。

都是消毒過的。

“這哪弄來的,有點年頭感覺。”許傑看著這口杯,網上沒說會送這個,是個驚喜。

“淘寶上多了。”

“不是,這個不太一樣。”

是不一樣,這個大口杯裡頭是對半分隔開的,像是縮小版的鴛鴦鍋。

又給了一個鼓鼓的腰包,石芳開啟一看,裡頭是圓圓的金色塑膠幣,像五毛錢大小。

“這裡一百個幣。進去之後,路邊上的攤子賣吃的,拿這個給人家,一個是一份。用完再來取。”

“哈,沒說要給這個啊!”

“還行,這是一百塊錢的意思嗎?”

“估計是兩百吧。不是說用完可以再取嗎?”

兩人一看,邊上還有燒好的豆漿。

許傑跟石芳跟在人群裡,排隊,丟了一個幣接了半杯豆漿,一邊啜著一邊走,竹山的農村也去過很多處,這兒也算是普通的。

昨天軟體裡頭有活動指導圖,縣裡組織了很多商家來這裡跟村民聯營擺小食攤,還有地圖,賣什麼吃的都有,有點尋找美食的感覺。

“不知道雙雙為什麼選這裡。”

“縣裡挑的吧。”

走了沒幾步就是一個攤,這裡賣的是炸冬瓜丸子,大油鍋起著,丸子金黃冒著香氣,拿竹籤一紮就是一個。

一人一個,取了放在杯子裡幹的一邊。

也不多拿,前頭吃的還多。

大利村裡面積不算大,一共是兩百戶不到,今天縣裡組織進來的攤點正好是一攤一戶。

商戶主營,農戶打下手,擺攤的地點都有規定,一開始是農戶家門口,然後會轉到主活動區。

現在應該都在農家門口。

“阿美!”

“石芳!”

看到熟人了,賣鍋貼的,二十多歲的一個胖姑娘,頭上戴著雙雙頭環。

在一戶人家院門口水泥地上擺著,四五個人在幫忙,七八個人排隊,大家都拿著這大口杯。

院子邊上有幾棵樹,院子裡有狗叫了兩聲,應該是被關起來了,地面被沖洗過。

石芳問那胖姑娘:“聽說縣裡組織了很多人在這裡擺攤?”

“對,今天我們是包工包料,一個攤保底給兩千塊錢。別的就看這些了,會給獎金。”阿美眼神示意邊上,“我跟這家。”

“來了多少家?”

“快兩百家了吧,基本上村裡家家有,你們一會去轉下。”

邊上有人指著山上,半山腰上有人家,也看得到人在活動,炊煙裊裊。

許傑笑:“原來我們門票錢是給你們的。”

之前還覺得一千塊有點小貴,現在看,好像也還行。

平常商戶在縣裡做一天活大概也是能賺幾百塊,到這裡包工包料,再支付給這裡幫忙的農戶一些工錢,兩千塊最後也能剩一千。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一千人進場子,人均一千,這是一百萬塊,光是給這些商戶就要四十萬,許傑莫名很羨慕。

“吃完記得點贊啊!”阿美叫道。

“知道了。”

進村的客人,吃過哪家,都需要給幣,如果要再去軟體裡頭籤一下,無論是點贊還是點差都要扣去五積分。

兩百家如果都吃,光這個簽到的動作就要花十塊錢。好在最後聽說會從中抽取一些使用者發獎勵。

商戶可能也有內部評比,但這個外人就不知道是怎麼評了,現在反正也看不出來他們有沒有偷工減料。

兩人拿叉了個鍋貼,一邊吹氣一邊吃。

“林雙還沒來嗎?”

“聽說五點不到就來了,在裡頭。剛才還吃了我的這個。”阿美很開心,“跟你說,雙雙長得是真好看!”

“快走!”

大家加快腳步。

“來得那麼早啊,我以為他會等到中午。”

“說什麼呢,雙雙很勤快的,哪天不是早起。”

“我哪知道大明星也九九六。”

早上八點,大利村,一下擠進了上千號人,縣上的領導好多都來了。

兩邊路面擺放著很多物資,立著一塊大牌子,上面是改造後的效果圖,人們站在那裡,到處拍照。

電視臺也到了好幾家,省臺市臺,還有幾個攝制組,現場井然有序。

四臺挖機在泥濘的空地上施工,這裡原來是一片菜地,前些日子暴雨,菜地被水淹了,現在就是要把這片菜地改成桑基魚塘的實驗點。

工程這種平時見得多了,現在大家要看林雙。

林雙就在工地上,在塘邊專門圈出來的空地上,正在接受一堆媒體的採訪。

“林雙您是怎麼想到要在這裡做一個這樣的活動呢?”

“林雙,桑基魚塘的意義在哪裡?”

“林雙,這個專案的規模有多大?”

“我一起回答下吧!”林雙擺了下手,大家安靜下來,錄音裝置已經開好。

“做這個專案目的很簡單,一個就是利用現有的資源把農業的潛力開發出來。二是要把我的錢花出去,花在合適的地方。”

林雙聲音清亮,他也是有意識要讓更多人現場聽到他在說的什麼,為了今天的工作,他可是接了任務,做了充足的準備。

主要準備是林昭給做的,他作為站前臺的那個,作用就是擋風擋雨擋刀子。

“這裡原來是一個水塘,因為山上的水土流失之後,水塘變成了窪地,後來又種了菜,但暴雨之後,菜又被淹掉,這個損失也是年復一年。”

他指了下前面的工地:“普通農戶很難調動這麼大的機械力量來開展工程,就算開展了,也未必有周全的考慮,把這裡打造成良好的生產機器。”

今天說的這些話,肯定會引發民眾熱議。

但這就是林雙想要的。

誰都知道集中力量辦大事。

但怎麼集中呢?

今天就給你們打個樣!

“雖然我們說的是桑基魚塘,其實它也只是水塘生態養殖模式的一種,因為湖州這裡有種桑養蠶的傳統,所以叫桑基,別的地方還有蔗基魚塘、果基魚塘,花基魚塘、雜基魚塘等等,這些都發展實踐了很多年。”

林雙說到此處,掃了一眼前面的記者和外圍的觀眾,有人茫然有人點頭。

茫然的是真不懂,點頭的也可能只是隨便點。

這些傢伙,都比不上自己做的功課足。

林雙很明顯地嘆了口氣:

“我個人沒有農業生產經驗,為了做這個專案看了不少的資料,據說好的桑基魚塘是桑葉養蠶,蠶沙蠶蛹餵魚,塘泥肥基,形成一個良性的迴圈,即桑多、蠶多、蠶沙多、魚多、塘泥肥,泥肥則返回基面,又促進桑多,這聽起來就很不錯,對不對?”

“對!”群眾裡頭妹子們大聲回應。

下面也有人嘀咕:“這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林雙笑著點點頭,接著說道:“那蔗基魚塘呢,就是種甘蔗。嫩蔗葉可以餵魚,塘泥肥蔗,有一定水陸相互作用,塘泥對甘蔗生長作用也很大,起催根作用,可以使甘蔗發育生長快,塘泥含大量水分,對蔗基能起明顯作用。

有的農民在蔗基養豬,以嫩蔗葉、蔗尾、蔗頭餵豬、豬糞尿肥塘。這樣蔗、豬、魚聯絡生產,也是一個良好的水陸相互作用,經濟效益也很高。

大家都知道,專門的大型養豬場汙染也不小,小型的其實挺好,養出來的豬肉質也不差。不過如果要養豬,邊上的塘基範圍就比較大了。”

省攝制組錄音師摸了下耳機,這收音的效果還真的出乎意料的好。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