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金鑾殿內。大廳上坐著崇禎皇帝,下面站立的就是威風八面的鎮國公李龍,大殿之中還站立著一排排的端著新式步槍的警衛,身穿新式軍裝,個個威風凜凜的。

崇禎皇帝現在非常的畏懼李龍了,不在是像以前一樣的倚重了,在司理太監王承恩尖叫道:“宣讀捷報,今有大明鎮國公李龍憂國憂民,出擊臺灣,出擊馬六甲。,為大明開拓疆土數百萬,征服倭國征服東南諸國,實為大明幸事。特冊封李龍為攝政王,統領三軍,卿次!”

崇禎皇帝在昨天晚上遭到李龍手下的威脅,說必須冊封李龍為攝政王,不然小命不保了。想著大明天子也是窩囊的緊。手下沒有一兵一將。沒有辦法。只要應了李龍的要求。

今天在金鑾殿的宣讀聖旨,本來以為會有些保皇派的人出來反對,結果卻出乎崇禎帝的意料,居然沒有一人反對,反而都湧到李龍旁邊祝賀了起來。還有人勸說李龍,不如就此稱帝也無妨。李龍搖頭反對。

一個月後,李龍就收到了南京的黃得功,九江的左良玉,江西的劉良佐的降書。並在幾天後得到西藏土司的祝賀信,表示臣服。麗江木府來信表示臣服。新疆土司來信表示了臣服。

公元164年,10月初一。大明名存實亡了,天下一千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全部落入了李龍的手中。

由於山東青州的徐光啟,李之藻,戴梓,王徵等人的努力研究,發明了馬克沁重機槍,捷克式輕機槍。總和了三八式步槍和漢陽造步槍優點的青州造步槍。以及無後坐力炮,攻堅重炮。飛艇部隊發展到了五千架的規模。寶船建造也首次突破了50艘。

四海艦隊建立了,北海艦隊,黃海艦隊,東海艦隊,南海艦隊。空軍部隊裝備了五千架飛艇,並且可以投擲炸彈。李龍將中國分為了行省的制度、

北京為首都,並且設定四個陪都。日本京都為東京,南京,西京*(西安)。設定省。黑龍江省,省會木裡吉衛。漠河省省會撲魯丹河衛(現在俄羅斯),奴爾幹省省會福山衛(現在的俄羅斯共青城),吉林省省會長春,遼寧省省會盛京(瀋陽),蒙古省省會烏蘭巴托,西伯利亞省省會新西伯利亞(現在的俄羅斯市),新疆省省會烏魯木齊。蔥嶺省省會撒馬爾幹(哈薩克死他的撒馬爾幹市)克什米爾省省會伊斯蘭堡(現在的巴基斯塔首都),吐蕃省省會察裡巴(現在的拉薩),雲南省省會昆明,孟加拉省省會達卡,緬甸省省會白古,南越省省會升龍(現在的河內)遲羅省省會永珍。馬來省省會雅加達。馬六甲省省會金邊。奧萊省省會悉尼。瓊州省省會瓊州府,廣東省省會廣海衛,貴州省省會貴陽府,廣西省省會廣寧。西川省省會成都府,東川省省會重慶府。陝西省省會西安府,山西省省會太原府。甘肅省省會蘭州府,青海省省會西寧府。臺灣省省會基隆縣。福建省省會泉州府,江西省省會九江府,湖南省省會長沙府,湖北省省會武昌府,河南省省會開封府,河北省省會河間府,山東省省會青州府,江蘇省省會常州府,浙江省省會杭州府,安徽省省會合肥府。朝鮮省省會漢城。平州省省會江戶(日本)本州省省會京都。四國省省會熊本。

全國共設定4個京城,44個省。四大軍區,四大野戰軍。187萬精銳兵力,預備役兵力更是達到00萬之多。

李龍決定修養三年,三年後兵出蔥嶺省省會撒馬爾幹,開始征服歐洲的偉大歷程。

有了青州造步槍,青州造輕機槍和馬克沁重機槍還有後趟炮後,李龍決定重新整編部隊。眼下李龍擁有的軍隊包括,山東地區1萬人,河北地區11萬人,河南地區8萬人,湖廣地區10萬,福建地區的鄭芝龍兵團萬,日本兵團1萬,朝鮮兵團17萬,滿洲奴隸10萬,蒙古奴隸5萬,東南亞兵團萬,南海兵團5萬。北京衛絨兵團1萬,山西周遇吉部8萬,陝西孫傳庭6萬兵力。山海關吳三桂6萬兵力,西川土司部5萬兵力,雲南麗江步兵萬兵力,西藏土司兵力萬,新疆土司兵力萬。總兵力187萬。除掉外國兵團以外,只是大明的兵團100萬之多。其中武將就數千人,李龍也記不住那麼多將軍。當然除了幾個自己的心腹愛將之外。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編制部隊的新方案是,將漢人100萬兵團編制在一起。日本,朝鮮,滿蒙兵力作為炮灰使用,東南亞,南海,作為預備部隊。

組編四個大軍區,北京軍區,南京軍區,東京軍區,西京(西安)軍區。

北京軍區包括北京衛絨兵團1萬,滿洲奴隸10萬,朝鮮兵團17萬,山東地區1萬人,河北地區11萬人共6萬兵力。總司令李龍同時代理1軍軍長,1軍下轄6個師。每個師0000兵力。軍區司令李龍兼任三軍總司令。第一軍,軍長李龍兼任第一集團軍司令。下轄6個師。

李信,師師長李定國4師師長劉文秀,5師師長劉允希,6師師長楊大力。總兵力18萬

第一軍軍長李龍兼任三軍總司令,兵力18萬

北京軍區第一軍第一師師長李信第一旅旅長把都兒

北京軍區第一軍第一師師長李信第二旅旅長蔡時鼎

北京軍區第一軍第一師師長李信第三旅旅長朱爵

北京軍區第一軍第二師師長張鬆鬆第一旅旅長孫邦傅

北京軍區第一軍第二師師長張鬆鬆第二旅旅長喬壁星

北京軍區第一軍第二師師長張鬆鬆第三旅旅長黑石碳

北京軍區第一軍第三師師長謝雨第一旅旅長沐英

北京軍區第一軍第三師師長謝雨第二旅旅長馮景

北京軍區第一軍第三師師長謝雨第三旅旅長馬孟先

北京軍區第一軍第四師師長盧堂第一旅旅長丁德興

北京軍區第一軍第四師師長盧堂第二旅旅長麻貴

北京軍區第一軍第四師師長盧堂第三旅旅長麻福

北京軍區第一軍第五師師長湯克寬第一旅旅長梁振

北京軍區第一軍第五師師長湯克寬第二旅旅長郭成

北京軍區第一軍第五師師長湯克寬第三旅旅長王教

北京軍區第一軍第六師師長江林躍第一旅旅長祝熊

北京軍區第一軍第六師師長江林躍第二旅旅長孫承宗

北京軍區第一軍第六師師長江林躍第三旅旅長沈思孝

第二軍,軍長李建泰下轄六個師,18萬兵力

北京軍區第二軍第一師師長鄧愈躍第一旅旅長萬國慶

北京軍區第二軍第一師師長鄧愈躍第二旅旅長萬國安

北京軍區第二軍第一師師長鄧愈躍第三旅旅長王成

北京軍區第二軍第二師師長董一元第一旅旅長李錫

北京軍區第二軍第二師師長董一元第二旅旅長劉延

北京軍區第二軍第二師師長董一元第三旅旅長孫承飛

北京軍區第二軍第三師師長劉博第一旅旅長馬雲

北京軍區第二軍第三師師長劉博第一旅旅長王四麻子

北京軍區第二軍第三師師長劉博第一旅旅長鄭克安

北京軍區第二軍第四師師長鄭繼之第一旅旅長方國安

北京軍區第二軍第四師師長鄭繼之第二旅旅長趙磊

北京軍區第二軍第四師師長鄭繼之第三旅旅長李改心

北京軍區第二軍第五師師長鄭繼之第一旅旅長張國

北京軍區第二軍第五師師長鄭繼之第二旅旅長王光華

北京軍區第二軍第五師師長鄭繼之第三旅旅長孔傑

北京軍區第二軍第六師師長鰲拜第一旅旅長安軍一

北京軍區第二軍第六師師長鰲拜第二旅旅長沙白力

北京軍區第二軍第六師師長鰲拜第三旅旅長朱承宗

第三軍,軍長李健康下轄六個師,18萬兵力。

北京軍區第三軍第一師師長多爾袞第一旅旅長王清瀚

北京軍區第三軍第一師師長多爾袞第二旅旅長楊傑

北京軍區第三軍第一師師長多爾袞第三旅旅長劉汝明

北京軍區第三軍第二師師長代善第一旅旅長孫良誠

北京軍區第三軍第二師師長代善第二旅旅長周鎬

北京軍區第三軍第二師師長代善第三旅旅長周天亞

北京軍區第三軍第三師師長池峰城第一旅旅長丁行

北京軍區第三軍第三師師長池峰城第二旅旅長謝士炎

北京軍區第三軍第三師師長池峰城第三旅旅長趙良璋

北京軍區第三軍第四師師長朱建國第一旅旅長孔繁蕤

北京軍區第三軍第四師師長朱建國第二旅旅長張權

北京軍區第三軍第四師師長朱建國第三旅旅長黃樵松

北京軍區第三軍第五師師長蔣中正第一旅旅長戴炳南

北京軍區第三軍第五師師長蔣中正第二旅旅長王恩布

北京軍區第三軍第五師師長蔣中正第三旅旅長王正中

北京軍區第三軍第六師師長晉夫第一旅旅長劉正

北京軍區第三軍第六師師長晉夫第二旅旅長關大安

北京軍區第三軍第六師師長晉夫第三旅旅長王風雲

第四軍,空軍軍長李建國,五千架飛艇9萬人。

南京軍區包括東南亞兵團萬,南海兵團5萬,福建地區的鄭芝龍兵團萬,湖廣地區10萬共59萬兵力,軍區司令周國卿,副司令鄭之龍。。調東南亞軍團1萬兵力到西京軍區,調鄭芝龍兵團1萬到西京軍區,

東京軍區,日本兵團1萬兵力總司令陳吉祥,副司令王廣福。調11萬兵力到西京軍區。

西京軍區,蒙古奴隸5萬,山西周遇吉部8萬,陝西孫傳庭6萬兵力。山海關吳三桂6萬兵力,西川土司部5萬兵力,雲南麗江步兵萬兵力,西藏土司兵力萬,新疆土司兵力萬。從鄭芝龍兵團調來1萬,從東南亞調來1萬,從東京調來11萬兵力,共9萬兵力

總司令張成第一軍18萬兵力師長周遇吉,孫傳庭,吳三桂,

西京軍區李率泰第二軍18萬兵力師長鄭克爽,朱儁,劉良佐,黃得功,

西京軍區第三軍軍長劉書培18萬兵力師長高一功,滿圭,胡一名,

西京軍區第四軍軍長諸夫雷18萬兵力。師長田鷹,金生正,尹洪亮

西京軍區第五軍軍長梵晴18兵力師長江中村,白成,吳塵根總兵力90萬。

三年後,參與征服歐洲的主要就是北京軍區和西京軍區的兩支主力部隊。而南京軍區主要是出動軍艦參與海戰。

在朝廷上,李龍是大明的攝政王,在自己的勢力內,卻是三軍總司令。崇禎皇帝有了傀儡,沒有了任何實權,天下大權都到了李龍的手中。(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