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奧保鞏第五師團和桂太郎第三師團全部渡過清川江並開始向鴨綠江進軍的時候,大清駐日公使汪鳳藻多次求見日本首相伊藤博文,都被之拒絕。

汪鳳藻不得已又來拜會英國駐日公使和美國駐日公使,可是兩國公使依然不知所云,極力推脫和拖延。這讓汪鳳藻氣憤不已。

其時英國和美國已經和日本達成了密約,英國和美國將放棄以前和日本簽訂的重重不平等條約,轉而支援日本的朝鮮政策。究其原因主要是大清朝的軍事能力受到了很大的質疑,對於在平壤的潰敗,臺灣的丟失和大東溝海戰的失敗,讓英國等西方列強轉而對於中國是否還是遠東四大強國之一的論調保持了懷疑的態度。

再有就是在日本發動中日戰爭後,俄國加緊了西伯利亞大鐵路的修建速度,這讓英國很擔憂,尤其是喀西尼在中日戰爭期間和李鴻章多次密約,讓英國感到了威脅。

本來英國就因為佔領了阿富汗,準備佔領土庫曼而和俄國處於軍事對峙狀態,如果俄國在遠東繼續擴大其影響力,那麼英國的利益必將受到威脅。英俄之間的角力,讓日本人有機可乘。

就在汪鳳藻因為西方列強對日態度曖昧而憤憤不平時,李鴻章依然在做著西方列強調停的美夢而不願意甦醒。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從他給宋慶和聶士成的電報報文中就可以看出端倪來。

"惟鴨綠江之險,屏山置炮,敵未動,而我亦未動。槍炮不及不發,切勿輕易交鋒。憑險而據,僵持為上。等待調停,緩慢圖之。"

消極的防禦戰永遠不可能取勝,對日作戰的不堅決,鴨綠江守軍統率不一,號令不齊,更是失敗的重要原因。

其時在得知日軍已經越過清川江防線後,光緒就下旨,立即電令黑龍江將軍依克唐阿和四川提督宋慶立即制定防禦作戰策略,確保鴨綠江防線的安全。

可是依克唐阿到了九連城後,和宋慶產生了很大的分歧,兩人始終不能夠達成一致,最後宋慶不得不電告李鴻章。

"依分位崇高,頗有顧忌。今幫辦、將軍同駐一地,恐戰時號令不一。故所奏請依北移長甸河口至蒲石河一帶駐防,否則只有慶奏請北顧,以中南各段請依策應,方免疏虞。"

大戰在即,兩位主將居然還意見不合,可以想象各軍之混亂不堪的現狀。

最後朝廷準了宋慶所奏,黑龍江將軍依克唐阿率領著自己本部黑龍江鎮邊軍四千人,倭恆額統帶齊字練軍一千五百人,奉軍聶桂林所部三哨人馬以長甸城為大營,據守安平河口到長甸河口之左翼。

宋慶則以九連城為大營,率領其餘各部人馬,沿海岸開始防守中南各段。

宋慶在接到聶士成的電報後就開始整頓鴨綠江防線,做好了迎戰日軍的準備。可是部隊的士氣包括其他一系列的問題把這個年過七旬的老將軍愁的不行。

奉軍練軍、吉字練軍乃是新成之軍,未曾接戰,不可恃為膀臂。

仁字虎勇和原駐朝毅軍所部,損傷嚴重,雖然經過了一年時間的補充和調整,可是其戰鬥力下降也是不爭的事實。

盛軍經歷了平壤的潰敗,減員嚴重,到現在為止只有十四營,馬隊四營,共計九千人。可是這九千人能夠當得重任的不多。

而宋慶能夠依仗的只有聶士成的蘆榆防軍和從金旅調過來的毅軍還有從山東增援的嵩武軍十六營八千人。

算起來兵員數量不少,奉軍練軍八營四千人,吉字練軍兩營一千人,仁字虎勇一營五百人,駐朝毅軍馬玉昆部兩營一千人,盛軍十八營九千人,聶士成蘆榆防軍十營五千人,宋慶直屬毅軍六營三千人,章高元嵩武軍十六營八千人,靖邊軍三營一千五百人,共計三萬兩千五百人。如果再算上依克唐阿的黑龍江鎮邊軍四千人,倭恆額齊字練軍一千五百人,聶桂林奉軍三哨三百人的話,總共在鴨綠江囤積了接近三萬八千三百人。

日軍是兩個師團共計三萬六千人,純粹的按照兵力的對比來看,日軍並不佔優。

看起來清軍有三萬八千多人,接近四萬人,可是問題也恰恰出在這雜亂不堪的三萬八千人身上。

這三萬八千人,平時各駐守一地,互不隸屬,驕橫已慣。除了宋慶自己同屬的毅軍八營和聶士成的蘆榆防軍十營外,其餘諸軍多不服調遣。故宋慶"雖負節制諸軍之名,各軍實陰不受部勒。"。靠著這樣一支鬆散的軍隊怎能抵禦銳氣逼人的囂張勁敵?

為了鼓舞士氣,宋慶甚至親自駐紮到了奉軍練軍的軍營,親自操兵訓練,同吃同住。可這依然改變不了部隊混亂,防線零散的局面。

不能夠徹底的整合防線各軍力量,形成強有力的防線,宋慶很焦急,年過七旬的老將軍是夜不能寐,寢食不安。

和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軍。

雖然在突破清川江防線時,第三師團的物資有一部分被大水所沖毀,可是在山縣有朋的命令下,第三師團一路燒殺搶掠,到了鴨綠江畔時,大部分物資已經補充完畢。

只用了不到三天時間,日軍第一軍的大部分主力就已經開到了鴨綠江邊。第三師團駐紮義州城南所串館,而第五師團則駐紮鹽州、龍川。

日軍到達鴨綠江盤後,山縣有朋命令各軍收起錦旗,藏兵於營,給宋慶他們造成兵力不足,物資儲備不夠,準備收兵的假象,以此來迷惑宋慶和大清朝廷。

不斷出現在長甸河口和小蒲石河口,依克唐阿一見日軍出現就如如臨大敵,向朝廷急報日軍準備在長甸河口渡江。這讓李鴻章和朝廷一下子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本來把重點放在了安東河口到九連城區域,這一下子整個防線的重心都要往北轉移。

可是剛剛商議讓宋慶往北轉移防線重心,章高元的電報又到了。

在安平河口,日軍以十人或者幾人為小隊不斷的在考察安平河口地形,並且在安平河口日軍不斷的在砍伐樹木,似有扎木筏渡江之意。

情報的缺失和不準確,讓宋慶頭疼不已,李鴻章不斷的來電詢問,鴨綠江防線準備狀況。

宋慶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安平河口本就在依克唐阿的防守範圍,由聶桂林派遣的盛軍三哨人馬防禦,統歸依克唐阿指揮。

宋慶本就和依克唐阿有隙,對於安平河口並不在意。

安平河口雖然是個重點的防禦地方,可是不歸宋慶管轄,他也沒辦法,最後在聶士成和章高元的強烈見一下,才給依克唐阿去了一封信,請依克唐阿注意安平河口的日軍動向。

依克唐阿在收到宋慶的信後,直接撂倒了一旁。他現在是滿腦子日軍要在蒲石河口到長甸河口渡江的作戰意圖,根本就無暇南顧,在他心裡,安平河口雖然是自己的防區,可是離宋慶的大本營九連城只隔著一天璦河,所以理所當然的就把重點防範安平河口的重任交給了宋慶。

宋慶想要加強安平河口的防禦,就把任務交給了聶士成統屬的蘆榆防軍左營楊慕時部。

楊慕時,這個讓日軍第三師團桂太郎恨得牙根癢癢的任務,又一次登場了。

楊慕時一到安平河口就知會了聶桂林下屬三哨的三個哨長,讓他們同歸自己指揮。

可是聶桂林的練軍都是剛剛徵集上來的新軍,尤其是三個哨長中有兩個都是大門大戶的人家出身,本意就是混點功勞,然後指望著家人送些錢混個前程似錦呢。

可是楊慕時的到來,徹底的打碎了他們升官發財的美夢。

楊慕時到了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頓兩個炮臺。在清川江畔吃夠了日軍炮兵的炮彈,讓楊慕時對於日本炮兵的恨意,那是無話可說。

就是整頓炮臺,徹底的激怒了這三個哨長。

炮彈不足,人員不足,訓練不夠等等問題,讓楊慕時大發雷霆。

"你們幾個挺好了,老子不管你上邊有什麼關係。只要是我的左營兄弟們接受了這個安平河口的房屋,你們就必須嚴格的按照我們的標準進行備戰。左翼炮臺,張俊邦你們一哨應該是一百二十人,可是據我瞭解你們只有不到八十人,缺編達到了接近三分之一。有一炮臺陳新一,你們應該有一百二人,實際上呢,只有不到五十人。奶奶個爪,你們再怎麼喝兵血,吃空餉,也他媽的留點湯讓老子喝啊。就你們這樣,日本人一旦過江,別說是抵抗了,恐怕你們第一個投降。安平河口乃是鴨綠江防線的重點,一旦被突破,那麼虎山陣地和九連城都會遭到日軍的強大威脅。老子現在就把你們三個停職,都他娘的給我回營反省去?現在安平河口的防務我們全部接收了。"

楊慕時是一時的氣憤,看到安平河口防守的鬆懈,感到憤怒。

他不知道自己的一番決定,給宋慶和聶士成帶來了很大的麻煩。(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