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鮮呆了七八天的時間,和聶士成針對戰爭重啟後的行動方針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溝通後,胡嘯飛帶著自己的大哥聶汝魁還有盧展杭的飛虎隊,啟程返航。

在山東號的甲板上,胡嘯飛和聶汝魁、薩鎮冰悠閒的聚在一起,吹著海風,喝著清茶,閒聊一些國計民生的話題。

膠濟鐵路其中有三段已經建成,經過試運行後就能夠通車。這三段分別是濟南到章丘,濰縣到昌樂,高密到青島。

這三段建成後,大大的加快了鐵路的修建速度,尤其是從青島到高密的修通,加快了青島港物資的輸送,也是的青島的建設速度加快了好多。

煙臺道青島的膠煙鐵路,煙臺到桃村段已經修好通車,而從青島經藍村到萊西段也已經修好了,現在就剩下穿越萊陽牙山的山中鐵路一段。按照詹天佑給出的計劃,應該可以在今年年底修通,到時候從煙臺可以坐車直接到青島,比坐船最起碼節省下一天多的時間。

還有從龍口經煙臺到威海衛的鐵路,也已經勘測完畢,最快在年底就能夠動工修建,預計工期兩年半的時間。從德州到徐州的鐵路已經開始在德州和徐州、濟南分別開始動工。這些鐵路一旦全部修建完成,就會在山東形成一個工字的交通網路,伴隨而生的是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貨物的快速流通。

聽著胡嘯飛在那裡興奮的不斷介紹著自己的山東開發計劃和發展進度,聶汝魁心中大吃一驚。

這該是個多麼龐大的工程,而這個自己面前這年輕人居然用了僅僅一年不到的時間。如果這些工程能夠真正的都修建完畢,聶汝魁相信整個山東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雖然這麼多年自己苦讀經書子集,位的不就是報效國家嗎?看看自己的兄弟已經開始用自己的行動實踐了自己的諾言,再看看自己已經馬上三十歲了,常言道三十而立,而自己卻始終沒有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這次跟隨胡嘯飛到山東,聶汝魁暗下決心,一定要闖出自己的一條路來,想著想著就有點走神了。

胡嘯飛見聶汝魁有點聽得心不在焉,就問道:"大哥,此次去山東你可有什麼打算?"

聶汝魁說道:"兄弟,大哥一切都聽你的吩咐。"

見聶汝魁這麼說,胡嘯飛莞爾一笑說道:"大哥,不用緊張,慢慢你就知道了。如果大哥還沒想好的話,這樣吧,你還是先到山東巡撫衙門,給我充當幕僚,負責政務。現在的山東,唐紹儀負責政務,你就給他打下手,劉含芳的布政使衙門雖然也管政務,可是他卻不長呆在布政使衙門,天天的下鄉考察,把自己的一攤子事情全撩給了唐紹儀。唐少川沒少在我面前喊累,讓我給他找個幫手,正好大哥到了,幫襯他一下。"

聶汝魁一聽,立即搖頭說道:"兄弟,大哥我剛剛出來,恐怕在管理政務方面的經驗不足,敷一下子當此重任,恐怕能力不足辦錯事啊。你還是先讓我當個文案先生什麼的,慢慢適應吧。"

胡嘯飛搖搖頭道:"大哥,人沒有天生就什麼都懂得。不會可以在工作中學習嗎,只有在工作中不斷的學習才能夠快速的提高。在實踐中提高,是最快的辦法。你不要怕辦錯事,那個人在工作中還能不犯一點錯誤,只要是能夠及時的改正就行了。"

見聶汝魁還要拒絕,薩鎮冰趕緊插言道:"聶兄,你就不要再謙虛了。胡大人不是那種任人唯親的人,他能夠讓你擔此重任,肯定由他看好你的原因。在山東的衙門裡當差,不怕你有才,就怕你沒才。沒有才幹,別說胡大人同意了,即便是他同意了,恐怕你在任上也呆不長。光是錫良的按察使那裡的一竿子民意代表你透過不了他們的考核也得乖乖的下臺。"

聶汝魁聽了薩鎮冰的話,知道胡嘯飛給自己高位不是因為父親的緣故後,才放下心來接受。可是薩鎮冰組後的一句話還是讓聶汝魁有些不明白,於是他問道:"什麼民意代表,我們的官員考核不都是朝廷的戶部考核嗎?什麼時候有了民意代表這個制度?"

見聶汝魁不明白,薩鎮冰就給他解釋道:"這就是山東的官員考核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之處。民意代表調查和考核的目的是檢視這個官員在任期間的工作,老百姓是否滿意,並且收集民間資訊,反饋巡撫衙門。民間代表都是由各地的百姓自主選擇的,他們這些人沒有特權,只是負責把百姓的一些意見和信息反饋到官府。如果官員在任期間,當地的百姓非常不滿,那他們就可以透過這些民間代表向官府投訴。一旦按察使衙門接到投訴後,就必須立即對此官員進行教育,嚴重者進行隔離審查。如果官員在一年內的時間段,被百姓投訴三次或者三次以上者,則必須調離本職工作,接受學習後,再另行安排,嚴重者可以直接開卻。有了百姓的監督,現在山東各地的吏治要比以前清明了很多。"

聶汝魁聽了後,覺得不可思議,老百姓來決定當官的命運,這可是破天荒頭一次聽說。聶汝魁不無擔心的說道:"官員的任命都是由朝廷直接委派的,讓老百姓來決定官員的任職,這可是天下大忌啊,一不小心可就引火燒身了。"

胡嘯飛知道聶汝魁的擔心,朝廷會不會允許,還有就是現在的官員大部分都是門閥故吏,他們早已經成了一體。甚至有好多世家是一門七進士,一門五進士的,在朝中的關係更是複雜,早已經根深蒂固,現在胡嘯飛提出來的民意代表制度肯定觸犯了他們的利益,難道他們會同意。

這一點,在胡嘯飛提出來的時候,劉含芳、錫良、唐紹儀等一大批的官員全部反對,就是比較開明的詹天佑都覺得這有些天方夜譚。

胡嘯飛知道政治制度的改革,是最容易觸動統治階層利益的,也是最容易失敗。但是在他心裡,吏治的改革必須進行,要不然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山東工業體系,早晚也會和北洋一樣,被那些蛀蟲給吞噬的一乾二淨。

所以胡嘯飛沒有氣餒,而是列舉了大量的事實和例子不斷的和他們進行溝通。

首先是錫良,錫良作為一個八旗官員,光緒把他安插在按察使的職位上,就表明了要對他進行監督的意思。所以要進行改革,就必須說動錫良,要不然根本就進行不下去。

錫良作為一個八旗官員,卻沒有八旗官員的那種垂暮之氣。他在山西任職期間,就以廉潔、仁愛而受到山西百姓的愛戴和擁護。在1894年調任煙臺總理行營事務時,多和西方列強打交道,又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影響。

甲午中日戰爭期間,就曾上書朝廷,表達了銳意改革的觀點,深受光緒皇帝的青睞,要不然也不會被光緒安插到山東按察使的位置上。

對於胡嘯飛提出來的民意代表制度,錫良雖然感覺到有些道理,可是幾千年來的皇權思想讓他還是對於胡嘯飛的提議給拒絕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經過胡嘯飛不懈的努力和堅持,最終還是說服了錫良,透過了民意代表制度,不過這個制度在山東只是對官員考核的補充。

雖然只是補充制度,可在胡嘯飛看來這已經是一大進步了。

結果在實行不到半年的時間,錫良就看到了民意代表制度的效果。一大批的官員被查了出來,貪汙、瀆職、仗勢欺人、草菅人命等等,這讓錫良不得不佩服胡嘯飛的辦法。

不過這一大批的官員落馬,也讓錫良承受了巨大的壓力,要不是光緒的力保,錫良肯定就被人給踩了下去。

不光是漢族官員不滿意錫良的做法,連大部分的八旗官員也十分不滿錫良的做法,甚至是有好多八旗官員居然上書要把錫良從八旗中抬出去。

有了錫良在前邊頂缸,胡嘯飛這一次算是躲過了一劫。民意代表制度也被定了下來。

雖然沒有把錫良從按察使的位置上趕下來,可是以翁同龢為代表的一大批清流派官員開始大肆炮轟山東的民意代表制度。

一時間民意代表制度的優劣成了京城的熱門話題。

其實胡嘯飛知道這個制度有點太超前了,可是他現在不做防範的話,恐怕日後山東的果子一熟,自己就會立即被踢到一邊了。

民心先抓到自己手中,到時候就有了叫板的資本。

在五月份臺灣被日本佔領後,這個話題逐漸的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但是另一件事情,卻引來了朝野的震動,那就是康有為、梁啟超聯合十八省舉人進行的公車上書,提出拒和、遷都、練兵、變法要求。

公車上書激起了光緒的愛國熱情,啟發了他變法的決心。

可是他清楚的知道慈禧太后是絕對不同意他變法的,雖然她已經撤簾歸政,可是整個朝廷的大權還是深深的掌控在她手裡。

在這種情況下,胡嘯飛提出來的這項改革制度,就成了光緒的試金石。這也是光緒力保錫良的重要原因所在。(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